私家电动车销售红火 “统建统营”社区充电成趋势

南方+ 记者

近日,2023第六届深圳国际充电桩及换电站展览会和2023第四届中国国际充换电运营商大会举办,据悉,此次大会由充换电百人会和中国充电桩网联合主办,汇充电荣获“2023充换电行业最具价值品牌TOP50运营商”荣誉奖。

如图

当前,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技术正经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演进,市场对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运营生态和服务运维体系的构建与迭代正积极探索,“新一代充电设施网络构建探索”论坛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 ‘由保障充电需求1.0阶段向功能服务场景细分2.0阶段演进’展开探讨。

面对私家电动车主群体的日益壮大,社区亟须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的完善。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我国私家电动车的销售渗透率已达新能源汽车销量的80%。

如图

社区充电服务作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普及化的关键“加速剂”,不仅包含公共车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还包含业主私有产权车位的充电终端建设与服务。目前,我国的社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颇具规模,累积建设约127万台,显著领先世界,并已形成了成熟的市场拓展模式、商业服务模式和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约达472万台,远超社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规模,然而,数据下却暗藏风险。

“从数据上看,现在全国的私人充电桩建设总量远远高于公共充电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化的起步阶段,面对社区公共车位的稀缺和蜂拥而至的充电需求,私人充电桩的安装规模一定会走在公共充电桩前面,但从当前高速发展的市场来看,私人充电桩的无序安装暴露了以下二大核心问题,或将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市场化。第一个问题是电容量无法持续合理分配。早期安装了私人充电桩的项目上,若社区电容的使用已达上限,那么后期的新能源车主将无法继续安装充电桩,就无法满足持续猛增的私家电动车主充电需求。第二个问题是私人充电桩无法被全面地安全监管。充电桩是强电设施,需要高频、规范的运营、运维。私人充电桩普遍享有1—2年的质保服务,但在安装工程上、投入使用后的实时维保始终缺乏安全保障。”汇充电联合创始人党霏霏在大会上表示。

围绕这两大核心问题,国家及各地区政府部门自2022年陆续发布关于社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营”的市场发展实施意见。近期,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6月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再次明确指出:“以城市为单位加快制定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南,优化设施建设支持政策和管理程序,落实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管理机构责任,建立‘一站式’协调推动和投诉处理机制。鼓励充电运营企业等接受业主委托,开展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统建统服’,统一提供建设、运营、维护等服务。”

《指导意见》为私人充电桩的‘一桩共享多车’模式、安全维护与保障、设备互联互通管理提供了开阔的市场空间。“针对以业主私有产权车位为主的城市,汇充电将通过‘私桩共建共享’的服务模式,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更经济的停充一体化设备建设、更灵活的共享运营收益、更高效的实时维保等服务;同时,将通过共享汇能云SaaS运管平台,打造‘街道充电运营圈’,即1个街道管理10至20 个社区,辐射50至60个物业小区。社区、物业、车主均可通过客户端、用户端实时查看电桩运行、共享运营的实时状态,并享有收益实时到账服务。此外,深耕‘物联增效’,为社区停车位、充电位紧张的车主提供‘商业+社区500米充电生活圈’,引导车主分散至附近500米以内的商业综合体、办公楼、学校、公共服务站等目的地充电点完成充电。”汇充电联合创始人党霏霏表示。

“统建统营”是一个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社区电容的使用效率,还为车主提供了安全维保的持续服务与共享运营的额外收益,也大幅降低了物业端的监管困难和危机隐患。汇充电已持续8年专注于我国目的地充电运营。

据汇充电运营平台数据显示,汇充电的社区充电项目数量占比总项目量的55%,社区充电是车主充电频次最高的目的地充电场景。社区充电订单量约占总充电订单量的72%,承担了超2/3的车主充电需求。

南方+记者 姚翀

编辑 马华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