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中学陈芸:用有趣的方法,培养有用有为有位的学生|教师来了②

佛山大课堂
+订阅

从毕业时误打误撞进入教育行业,到20年来扎根石门中学,陈芸坚持干一行爱一行。语文老师之外,陈芸还兼任班主任16年,语文科组长7年,是南海区为数不多的双十佳教师。今年8月她还获评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是佛山市最年轻的正高级教师之一,用实力演绎教学管理“两手抓,两手都硬”。

“我希望用有趣的方法,培养有用的人,鼓励学生有担当、有作为,从而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站上讲台以来,陈芸一直在思考如何讲好每一堂语文课,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20年来,她不断创新课程设计与形式,却从未改变过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初心。

陈芸,石门中学语文科组长,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佛山市名班主任,南海区第六届学科带头人。受访者供图

潜心钻研教学

“越枯燥,越创造”

进入石门中学,和教师这一职业结缘,对陈芸来说像是一段在偶然际遇下误打误撞闯入新世界的经历。2003年夏天,暨南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陈芸陪同学来面试,第一次踏进了石门中学的大门,也是从这一步开始,她的人生轨迹就始终与教书育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不能选择你所热爱的,就要热爱你所选择的。”陈芸坦言,一开始当老师主要是为了稳定,但工作后慢慢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使命和价值,挑战与乐趣。任教20年间,她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在从教这条道路上行稳致远。

今年8月,陈芸获评高中语文正高级教师,是佛山市正高级教师中少有的“80后”。谈到秘诀,陈芸说:“首先,心里头永远装着学生。其次,保持创新的心态与能力。”

晚自习期间,陈芸到教室看学生学习情况。陈雪婷摄

“不管兼任什么身份,语文老师才是我的主业。上好课是作为老师的底线和最基本的职责。”因此站上讲台以来,陈芸一直在思考如何讲好每一堂语文课、提升学生成绩与综合素养。即使身兼多职,陈芸也始终将学生放在首位,从不会因出差、参赛等原因耽误教学。

大约10年前有次外出培训,为不耽误学生上课,陈芸便探索出了“网课”,出差之前便录好一周的音频课,上课时让科代表按指示操作。学生对这一上课方式感到新鲜,教学效果也非常好。“虽然您不在现场,但我们感觉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氛围,跟您当堂上课没什么两样,特别有意思。”时至今日,陈芸仍然记得学生梁智堂的评价,这也激励她始终坚持创新。

“越枯燥,越创造”,陈芸认为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枯燥的,应对枯燥的方式就是保持创造。“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因此她从不重复使用教案,而是不断推翻重来。“随着时代变迁,学生在改变,自己的知识水平、眼界和状态都会变化,怎么可能守着一成不变的东西呢?”

陈芸为学生定制专属书签。受访者供图

课堂之外,陈芸也充满创意,给学生满满的仪式感,让他们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为学生定制专属书签、定制版台历、设计班徽、当蒙面歌王……陈芸很关心学生的校园生活,她认为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能提高学习效率,自己在其中享受到了当老师的快乐。

陈芸多年的努力与坚持也结出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她多年担任石门中学高三把关教师,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屡获国家级作文大赛奖励。陈芸自己也多次在省市区展示示范课、讲座,并在广东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各级教学比赛脱颖而出。

兼任多重身份

“有趣有用,有为有位”

在20年的教师生涯里,陈芸担任了16年的班主任,她希望用有趣的方法,培养有用的人,鼓励学生有作为,有担当。她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用才华奉献社会,有为才有位”。

“学生最重要的不是成绩,而是要先学会做人,具有家国情怀。”陈芸表示,石门中学的学生享受着地区最为优质的教育资源,需要明白“为什么而读书”,学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担任班主任时,平日里陈芸会组织学生到周边小学开展义教,将这种责任感转化为看得见的社会实践活动。

陈芸收到学生的生日祝福。受访者供图

作为班主任,陈芸十分重视开展集体活动,提倡学生用集体的交往来替代个人的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融入温暖的集体中。

石门中学从2011年开始面向全体学生推行导师制。为了让导师制的小组活动更有趣,陈芸借用“华山论剑”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六大门派,各大门派自行设计logo、口号等。有一个自称丐帮、口号为“有梦想做乞丐也光荣”的小组让陈芸印象深刻。陈芸认为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能通过集体交往抱团成长,并构建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和集体意识。

此外,陈芸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石门中学的语文科组长。近年来,她和团队结合新教材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性探索,带领全科组改革教学方式,出版群文阅读系列丛书,探索“以读促学”的教学新模式等。每年11月,石门中学都会开展“语文素养节”,设有书法、朗诵、演讲、辩论赛、语文知识竞赛,以及游园活动、手抄报、课本剧表演等,通过一系列活动,鼓励全员参与,并给表现优秀的个人和班级颁发奖品和奖状,在提升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

发挥引领作用

“与更多同路人开拓教育的蓝海”

谈及当老师的感受,陈芸最自豪的是,自己所说的一些话能够被学生听进去并长久记住,成为他们走出人生困境的箴言。“哪怕一个词、一句话能走进他们内心,带来一些触动,我就非常开心和自豪。”

在学生眼中,陈芸是严谨认真的陈老师,也是无话不谈、值得信任的“芸姐”。

“老师,您不仅授予我们知识,更启发我们独立、理性思考,要有社会责任感、悲天悯人的情怀。”学生诗淇毕业后给陈芸写信,她表示虽已毕业但仍清晰记得高二那年当台风来临、学校停课时,陈芸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体谅在台风中蒙受苦难的群众的场景。

此外,陈芸在语文课上讲授的汉字背后所包含的文化内容也悄悄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美的种子。因此诗淇大学选择了中文专业,心情低落时也时常找陈芸倾诉,最终走出抑郁症阴霾,毕业后成为了一位人民教师。

“我长大后就成了另一个你”的故事不止于诗淇。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梁智堂,在石门中学求学期间,被陈芸的敬业奉献和教学智慧打动,从北大毕业后,毅然回到母校成为了陈芸的同事。

石门中学语文科组大家庭(中间一排左七为陈芸)。受访者供图

作为老师,看到越来越多学生选择教师这一职业,陈芸打从心里高兴。作为语文科组长,她也毫无保留地指导团队中的老师,为他们的成长、进步而喜悦。她清楚了解每个组员,希望让每一个老师都发挥他的特长,让团队成员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对于青年教师,我会不遗余力地帮助,毫不客气地鞭策。”陈芸努力给青年教师创造展示自我、获得成长的机会,包括教重点班、上公开课和参加教研活动等。对于老教师,陈芸则注重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特级、正高级教师一位,佛山市级中心组成员、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三位,区级名师一批……数据背后是陈芸担任科组长7年间与语文科组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此外,陈芸还担任导师培养了多位班主任能力大赛省赛冠军。“我希望能够带领石门中学语文科组‘高原上要再攀高峰’,希望身边有更多同路人,一起开拓教育的蓝海。”陈芸说。

南方+记者 陈雪婷

编辑 陈禧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