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龙川一中建校110周年校庆,在这个拥有“东江教育名片”的校园里,涌现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有着热爱教育事业并为之献身的崇高精神,他们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兢兢业业、勤奋刻苦,奋力书写龙川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好的教育就是生命影响生命
这种影响需要眼睛看着眼睛
心灵对着心灵
34年前,钟瑞华怀揣对教师职业的向往,踏上三尺讲台,开始了教书育人生涯。
28年后,从小立志当人民教师的钟焱婷让梦想照进了现实,成为龙川一中的一名语文教师。
他们
既是父女,也是同事
在属于自己的人生轨道上努力向前奔跑
扎根龙川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安排课程表、准备授课内容、为学生解疑答惑……刚开学,龙川一中高一语文老师钟焱婷的时间表被排得满满当当。新学期到来,安静的校园又响起琅琅书声。
钟焱婷告诉记者,自己2013年从龙川一中高中毕业,201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龙川,扎根山区教育事业。之所以会选择回到家乡龙川,这主要源自于父亲的教导和传承。“我家里有三、四个老师,都是语文老师,所以我从小接触到的都是教师这个职业,尤其是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比较大,他一直都是比较严格的要求,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龙川一中高一级语文教师钟焱婷说道。
钟焱婷口中的父亲,就是这位面容和蔼可亲的龙川一中高二级语文老师钟瑞华。钟瑞华今年已经55岁了,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到如今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在34年的教书生涯中,钟瑞华始终把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尽职尽责,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用汗水和心血谱写了一曲曲敬业奉献之歌。
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源泉,是教子成人的第一步。钟瑞华用青春为龙川教育谱写了一篇热烈的散文诗,也在儿时的钟焱婷心中种下了热血情怀的种子。钟瑞华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女儿钟焱婷,这让出生在教师家庭的钟焱婷从小就有一个“教师梦”。钟焱婷从小耳濡目染,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支持下,对教育事业产生了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也更加坚定大学毕业后要回到家乡,为龙川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当时她面临的选择是比较多的,广州、佛山、惠州,但是后来我动员她回来,她就回到了龙川一中,也是她毕业的学校。”钟焱婷父亲、龙川一中高二级语文教师钟瑞华说道。
教育就像是一场接力赛,每一代人都要应该跑好自己的一棒。钟瑞华告诉记者,龙川一中经过了110年的风雨,如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楼宽敞明亮,学生学习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批优秀学子从川中毕业,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这让钟瑞华十分欣慰,也希望女儿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恒心,教书育人。
龙川一中高二级语文教师钟瑞华说道:“我希望她在教学方面能够得到领导的认可、得到家长的放心、得到学生的满意。希望她为自己的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也希望更多的学生也像自己的小孩那样,在这里毕业之后,回到龙川,为龙川的教育事业服务。”
父亲的希望和鼓励就是钟焱婷前行的动力。从龙川一中的学生到龙川一中的教师,钟焱婷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对母校的感恩之心,不变的是对家乡龙川的情怀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她告诉记者,教育的力量在于传承。学生时期,“团结奉献、追求卓越”的“川中精神”让她铭记在心。如今,她要把这种川中精神融入到教学当中,接过教育传承的“接力棒”,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龙川一中高一级语文教师钟焱婷说道:“身份从学生到教师的一个转变,我的老师变成了我的同事,但是他们永远都是我的老师,他们身上有很多我需要学习的地方。他们把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耐心细致这些优秀的品质传承给我,希望我以后也能够接过他们的‘接力棒’,保持教育初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多阅读、多反思、多研究、多总结,为川中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龙川一中,像钟瑞华、钟焱婷这样优秀的教师还有很多。龙川一中自1913年创办以来,始终与时代同行,与社会共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赢得了“东江教育明珠”“河源教育名片”的美誉。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龙川一中于2022年8月牵头成立了龙川县第一中学教育集团,优化城乡集团化、乡村片区化办学模式,优质普惠发展学前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光阴易逝,薪火传承
传道、授业、解惑
父女两代对教育事业的不舍追求
传承的是不朽师魂
他们的教育初心从未改变
一代又一代践行着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记者:陈杰 庄诗荣 袁杨进
视频制作:龙川融媒
编辑:朱坤平
一审:黄云霞
二审:钟达
三审:柳欢扬
终审:骆发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