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声音,“台湾走进世界的捷径是往大陆走”

姚忆江工作室
+订阅

“我们常常在讲,台湾走进世界的捷径其实就是往大陆走。”苏恒认为,两岸之间一定要多交流,多来往,多沟通,多对话。交流越多,彼此认识越深,误解越少。

“当中国在强大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外力介入,希望两岸之间切割,这样他们才能够从中取利。不过,我们不把它当回事,它的影响力就减到最低。”郁慕明说。

林政则表示,第一次国共合作到现在已经99年了,到明年就是100年了。“我们国民党人有责任做两岸桥梁的一部分,要打前锋走在前面。”

汪诞平说,“我相信任何台湾的青年,他只要在大陆待上一两个月,就会知道民进党说的那些都是谎言。”

“不管明年1月选举结果如何,未来台湾的领导人都必须要稳健务实地处理两岸关系。”宋楚瑜说。


南方周末记者 毛淑杰 王航

责任编辑 | 姚忆江

“我们要做大事,什么是大事?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两岸的和平统一才是我们共同的大事。我们一起携手共进,来完成这个理想。”

2023年9月9日,中山大学怀士堂,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上台致辞,引来阵阵掌声。他重申孙中山先生在此地的演讲名句——“要立志做大事,不可做大官”。

9月6日-9日,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广东举办。论坛以“弘扬中山先生奋斗精神,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各政党、各界别、各组织等两千余人参加。

多位与会台湾嘉宾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海峡两岸要多沟通、多来往。

“现在第一步,先要恢复两岸的交流,那才可以给统一开了大门。”新党前主席郁慕明说,只要能够继续交流,两岸的关系就自然发展。即使有人要阻挡、要切割,有的外力要介入,都没有用。

“两岸一家人”

“两岸一个中国,我就是活生生的见证人。”9月7日晚,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上,新党前主席郁慕明这样回应媒体记者。

郁慕明1940年7月出生于上海,家中兄弟姐妹众多。1948年,他随父亲前往台湾,背后却因一场“小小的意外”。“当年父亲本来是要带哥哥走的。因为哥哥没带书包,父亲一生气,就换成了我。于是当年我拿着船票从上海到了台湾。”郁慕明回忆。

郁慕明是海峡两岸中山论坛的“老朋友”。自2010年首届论坛举办至今,郁慕明五次参加,回回都没有缺席。

“当中国在强大的时候,一定会有一些外力介入,希望两岸之间切割,这样他们才能够从中取利。不过,我们不把它当回事,它的影响力就减到最低。”郁慕明说。

无独有偶,另一位与会的台湾嘉宾也把“一家人”作为关键词。

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已79岁高龄,这是他首次参加中山论坛。结束了一天的活动后,林政依旧精神矍铄,在7日晚间接受了记者访问。

“两岸之间多走动,这很重要。”林政则表示,第一次国共合作到现在已经99年了,到明年就是100年了。“我们国民党人有责任做两岸桥梁的一部分,要打前锋走在前面,不要怕被人家误会。”

林政则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他以母校举例说,“大陆的苏州大学,在台湾叫做东吴大学。两所学校英文名字都是Soochow University。我们的校歌、校旗都一样。所以说,我们的根是连在一起的。”

改革开放之初,不少外资对深圳特区抱有观望态度,来自宝岛的台商则带头投资进驻,“最初到深圳投资的,约15%是台商。”林政则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商台胞来到湾区创业、工作。据统计,目前常住广东的台胞近20万人,在广东各级学校就读的台湾学生超2.3万人。粤台两地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是“两岸一家亲”理念的生动写照。

“交流越多,认识越深,误解越少”

汪诞平是台湾“一带一路”经贸促进会理事长,这是他第三次来到广东中山。

汪诞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次来访“有很多意想不到,看了之后很震惊”。通过中山多地的参观,他发现无论是民众的衣食住行,还是中山的产业发展,都有很大进步。

与之相反的是,汪诞平对台湾地区发展并不满意。

他批评民进党上台七年来,让“台湾地区经济倒退,两岸关系也受到影响”。他说,台湾既不能享受到“一带一路”等发展机遇,还受到很多挫折。这都证明,台湾跟大陆的合作携手同行,才是台湾经济未来的出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多次篡改教科书,所谓“台独史观”对青少年毒害深远。近年来,随着两岸交流活动日益频密,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希望重新认识大陆。

汪诞平表示,未来他会积极促成台湾青年到大湾区看看,寻找创业和投资的机会。“我相信任何台湾的青年,他只要在大陆待上一两个月,就会知道民进党说的那些都是谎言。”他说。

苏恒是台湾中华海峡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9月7日,她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表示,台湾民众应该多到大陆来走走看看。一方面是开拓自己的眼界,另一方面也可以来发现更好的发展机会。

“我们常常在讲,台湾走进世界的捷径其实就是往大陆走。”苏恒认为,两岸之间一定要多交流,多来往,多沟通,多对话。交流越多,彼此认识越深,误解越少。

此次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设置了多项两岸交流活动,促进两地人才交流。

近日,三十多位台籍博士先后走进中山国际人才港及翠亨新区规划馆、纬创资通公司等地,见证了大湾区(中山)台湾高层次教育人才交流引进中心和大湾区(中山)台湾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挂牌仪式。

林政则对人才交流平台的建立十分看好。他认为,有了平台,两岸青年就有了交流、切磋的契机。通过成立合资科技公司等,也将推动科技交流的加速。除了学术交流外,两岸人才感情也会增厚。

“中山精神是两岸重要纽带”

9月9日,第五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中山大学分论坛在广州举行。前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上台致辞。

宋楚瑜谈到孙中山思想的发展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追求民生经济的发展、致力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善尽世界大同的责任。

民生经济方面,“在8年时间里,大陆实现了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宋楚瑜说,这正是中山先生所期盼的,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果实。

基础建设方面,“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欲地方进富强之域,首重道路交通’。”宋楚瑜分享,他此次来到大陆,从广州到江西,沿途高速公路、高铁、桥梁、隧道、海港、渔港和矿业的发展,“比中山先生当年所规划的还要好”。

同样是此次分论坛活动上,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作为受邀嘉宾发表演讲。他提出,孙中山是两岸重要的连接,而孙中山思想就是两岸未来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

张亚中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现在大陆越来越愿意把孙中山的思想拿出来讨论,而相对来讲,台湾方面现在对孙中山却越来越陌生。这是这几年来台湾“去中国化”的一个“很重大的不幸的”后果。

其实,张亚中有台大教授、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台湾孙文学校总校长等多个身份。但在公开活动中,他常使用校长的头衔。“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孙文学校呢?是因为当我们讲久了,民众就越能接受,越不会遗忘。”张亚中说。

“共同纪念孙中山,怀念孙中山,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张亚中表示,通过举办孙中山研究的会谈、媒体的广泛报道,有助于增进大家对孙中山精神的了解,也会对两岸关系发展多一份信心。

分论坛接近尾声之际,宋楚瑜受邀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当前台湾面临的内外环境非常险峻,台湾必须要有自己的立场。他还表示,欢迎更多的大陆同胞能够亲身到台湾,体会台湾民众对于两岸和平的需求,更实际地了解台湾的状况。

“不管明年1月选举结果如何,未来台湾的领导人都必须要稳健务实地处理两岸关系。”宋楚瑜说。

校对:星歌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