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中学英语教师段绍英:扎根九连山29年,教育初心始终如一丨河源教坛躬耕者③

南方+ 记者

青州镇位于河源市和平县西南部九连山腹地,山高路陡弯多,素有和平“小青藏”之称。1994年,来自湖南郴州的段绍英坐着人货车,经过蜿蜒的山路,就这样来到了青州中学,一待就是29年。

交通不便、教学条件较差等因素没有减少段绍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觉得既来之则安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镇,我的职责都是教书育人。”段绍英说。

见证从刻印试卷到教学一体机的普及

作为老教师,段绍英是乡村教育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初到青州中学,段绍英对它的印象就是“偏远难行”。

“当时从县城到青州的路都是黄泥,我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满脸满身的灰尘。”

教学条件有限是乡村学校的普遍问题。据她介绍,当时学校还没有打印机,给学生准备试题需要自己利用周末时间来刻印试卷。刻印试卷就是用刻笔在蜡纸上用力一笔一画地写出试题,力用大了,蜡纸会被戳破;劲小了,剔除不了腊层,很费工夫。再把蜡纸放在油印机的网子上,左手按住,右手握油滚子一滚,一份满是油墨香的试卷这才制作完成。

“英语教学少不了口语和听力的练习,而录音机只有一台,我就会反复去练习并在课堂上朗读。”段绍英说。

如今的青州中学,破旧双人式木板桌椅已全部替换成钢管课桌椅,每个教室都配备了教学一体机,电脑、触摸屏、多功能黑板一应俱全。而学校最大的变化,是新鲜血液不断涌入。在过去,学校师资力量有限,教学任务比较重,段绍英需要同时教3个班的英语课,经常一上就是连续好几节课。“近几年,学校每年都有新招聘的老师加入,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英语课组一共6人,其中4人是新来的教师,经验有限。作为学科组长,段绍英常常与大家一起开会、备课、评课,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倾囊相授。

“在学生时代向社会的过渡时期,段老师给我分享了很多教学经验,指出了我工作中许多的不足,还给了我很多宝贵的建议。在生活中就像我的姐姐一样,听我述说我的喜怒哀乐。”新教师赖静把段绍英当做自己学习的榜样,感谢她在自己教学生涯初期给予的帮助。

扎根:“只是睡觉的地方不同而已”

一届又一届学生走出乡村,学校从设施设备到师资力量日新月异,但段绍英对学生的感情没有变化,对教育理想的坚守始终如一。

来到青州中学那年,段绍英刚刚大学毕业,正值朝气蓬勃、前途无限的青年时期,艰苦的教学与生活环境也曾让她对自己的选择产生怀疑。但与学生互动和交流,让她坚持了下来。

“这里的学生真的非常淳朴和热情,尝尝拿些好吃的给我品尝,让我一个外乡人非常感动。”一晃眼,段绍英在青州成家立业,孩子也大学毕业,同样成为了一名教师。“我已经在青州扎下了根,家在这,便在这里结果。”

回忆过去的职教生涯,她坦言不是没有走出大山的机会,但她选择留了下来。“在哪里都是教书,即使是在大城市,一天的生活也都是和学生们打交道,只是睡觉的地方不同而已。”

自任教以来,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教坛中坚、教坛宿将、星级教师等。荣誉加身,段绍英却始终觉得自己“平凡普通”:“凭自己的良心来讲,我就是把学生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所做的工作都是本职工作,没有什么特别。”

【撰文】郭雨欢 通讯员 邓宇珊

【图片】和平发布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张芳菲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