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教师节!来听听坡头“00后”年轻教师的心声,时长共2分40秒)
(致敬教师节!来听听坡头“00后”年轻教师的心声,时长共2分40秒)
近两年,一批批“00”后新教师陆续走上讲台,为人师表,传道授业,他们翻开了自己人生的崭新一页,也背负起师道传承的神圣使命。
当“00后”+人民教师,这两重身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初为人师,个性张扬、充满创新意识的“00后”会有怎样的体验?今天是我国第39个教师节,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湛江坡头这群“00后”老师,一起听听他们的教师“初体会”。
10年后反哺母校当老师,接力式传承育人情怀
“10年前我是这里的学生,10年后我成为这里的老师,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在母校坡头镇中心小学,黎诗丽实现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
曾在坡头镇中心小学就读的黎诗丽
黎诗丽成为母校老师
回想起去年第一天以老师的身份回到母校,黎诗丽感慨颇深,“回校第一天我遇到了以前的数学老师,他很开心并且自豪地跟其他老师说,‘以前我教过的学生都回来当我的同事了’。”与曾经的老师成为同事,共同躬耕三尺讲台,接力式传承育人情怀,这种代代相传的职业成就感,正是黎诗丽选择回到母校成为一名老师的原因。
逐渐褪去“00后”的稚气,成为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先生”,没有一点压力是不可能的,从教这一年,所幸身边有一群优秀、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黎诗丽开始摸索到了与学生的相处方式。
“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去处理一些事情,老师、家长不需要每一件事都跟得很到位,多给孩子一点空间去发挥。”从第一年当班主任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渐渐得心应手,黎诗丽认为,师生之间的信任很重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多参与管理班级的事务,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信任。
在黎诗丽看来,“00后”是自信的一代,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有信心证明自己的能力。“跟老教师相比,‘00后’新老师在教学经验方面肯定是有所欠缺的,我们需要时间积累经验。但是在多媒体使用、教案设计、PPT设计等方面我们相对会有一点点优势,去让教学工作更创新更丰富。”
从六(4)班的学生到六(4)班的老师,黎诗丽内心充满了感激,“我要感谢母校老师对我的栽培,我觉得我对母校最好的回馈方式就是我恰好有机会回来成为一名老师,将育人精神代代相传。”
“大孩子”带小孩子,她有自己的“门道”
和一群“10后”的小朋友相处,与“90后”的家长沟通,今年8月刚来到坡头镇中心幼儿园的“00”后新幼师陈诗妍有点手忙脚乱。
当陈诗妍让小朋友们安安静静排队时,这群“神兽”许久未停的吵吵闹闹总让她苦恼。“为什么他们在前辈老师面前却乖巧得像小绵羊呢?”
陈诗妍默默观察其他老师和孩子们相处的同时,也在不断汲取经验,“新老师要慢慢融进孩子们的世界,跟他们做朋友、一起玩,慢慢地关系亲近了,他们才愿意听你指令。”不过,和小朋友相处不能全是“软”招,有时候也要出“硬”招。“在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时候,需要用比较严肃的语气认真地跟孩子讲道理,他能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会正视并慢慢改变。”
正在给学生上课的陈诗妍
当然,作为“00后”新老师,陈诗妍也会听到一些家长质疑的声音——“你们都还是孩子,怎么能带好孩子”。但陈诗妍有信心胜任这份工作,在她眼里,孩子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培养好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让家长能够发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老师的工作能力自然而然会得到认可。”
今年是陈诗妍的第一个教师节,她希望自己能够不忘初心,尽职尽责带好每一个小朋友,也希望自己能够尽快融入幼儿园的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AI高效备课,利用但不是滥用
作为一名“00后”班主任,湛江市第三十一中学教师李智在日常与学生相处中更像是一位大哥哥。“可能因为年龄比较相近,与学生之间的代沟相对更弱一些,这样方便我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在课堂上从这些方面入手会更有助于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李智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
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教师的入门必修课。不同于传统的备课方式,“00后”老师李智有自己的一套。“我比较喜欢利用AI帮助我收集课堂上所需要的教学材料,利用AI帮助我整理文字逻辑,更高效地使整个教学框架更具逻辑性,再根据我设计的课堂活动,将我所需的内容编排进大致框架里,这样可以节省我很多的编排时间,挤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不过,在使用AI备课的过程中,李智认为,任何教学工具,都只是辅助的作用,不能一味地去滥用和依赖,否则不仅起不到作用,反而有可能会降低教学质量。
尽管初来乍到便被委任为班主任,李智内心多少有点压力,但在学校“两师一徒”这种“老带新”机制的帮扶下,新老师的许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尽量做到少质问、多疑问,少指责、多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倾听他们的诉求,揣摩他们的心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去帮他们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机械地、生硬地把我们的内心想法强加给学生。”李智表示,但对于一些触碰到原则性的问题,及时地严肃地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更有助于学生成长。
在教师这份事业上,李智希望在不断遇到的挑战中去历练自己,努力做到让学生对老师满意、对课堂满意、对学校满意,让家长可以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自己的手上。
【撰文】刘梓薇 苏钊怡
【摄影/视频】杨证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