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今年5月,广州天河评选出10名2023年度“感动天河的最美教师”。
最美教师们展现了天河教师立德树人、无私奉献、多才多艺的风采和良好师德师风,激励着广大天河教师教书育人、奋发进取,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教育改革发展事业再立新功。
第39个教师节到来,让我们重温25位获奖老师的事迹,感受他们的仁爱之心与教育情怀。一起来为你心中的最美教师点赞!
为心中的最美教师点赞(可多选)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 朱全红广州中学 李媛媛广州市天河中学 刘宇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 邹莹高塘石小学 邓晓颖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 林秋媛华景小学 刘雨阳天晖幼儿园 胡丽琴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陈玲天河区体育东路幼儿园 潘佳瑜提交
向优秀学习:2023年度“感动天河的最美教师”事迹
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朱全红: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天河教育
朱全红
步入杏坛30余年,天河区几乎所有学校的黑板上都曾留下他的笔迹;在教学生涯中共带了11年高三,如今桃李满天下……他是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朱全红老师,孜孜不倦、兢兢业业,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天河教育事业。
他曾经主持天河区重点课题“高中历史学科的资源建设”和小课题研究工作,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基于网络环境的区域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课题,并是首批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重要成员。
“作为一个教研员,不仅仅要会说,还要会做,只说不做或者只会说不会做,那都不是一个合格的教研员。”因此,整个天河区的学校朱全红几乎都曾经去上过课,还上过一些跨区的公开课。
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夏天朱全红被确诊为胃癌,经过两次手术、数次化疗,他的身体才慢慢好转。在整个住院和休息期间,天河区的老师们给了他无穷的支持和照顾。病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朱全红更多依靠集体的智慧,也更加信任一线老师,逐步摸索和积累了更多经验。“我觉得只要还能动,还有能力帮到别人,那就不可停止。工作是我们的责任,再苦再累也必须坚持。”
广州中学李媛媛:全身心投入德育实践,探索智慧课堂
李媛媛
2017年,李媛媛在广州中学开启她的教学生涯,任教高中英语。从教以来,李媛媛先后担任班主任及级长助理,荣获2020年天河区高中毕业班工作先进工作者和天河区育人奖、2022年天河区教坛新秀、2023年广州市骨干班主任等荣誉。
在学生眼里,她是平易近人而有原则的“圆圆姐”。在同事眼中,她是工作认真高效的青年教师代表。从教近六年,她以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得到领导、同事、学生以及家长的一致好评。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她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工作上,李媛媛勇挑重担。她在肩负起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于德育一线,形成独特的带班育人模式。六年的德育实践中,她聚焦学生主体,改革育人评价,不断创新育人模式。
在广州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她深入实践智慧课堂2.0工程,努力探索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平日里,她刻苦钻研教学,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并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疫情防控期间,李媛媛借助学校智慧课堂平台,顺利开启线上教学模式,并利用云教学系统和平板电脑,从作业反馈、线上答疑到微课录制,她积极采用分组合作式、启发式等教法,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全身心投入德育实践。
广州市天河中学刘宇:扎根一线23年,“滴水”潜心育桃李
刘宇
“我就像是教育队伍中的一滴水,我会好好发挥这滴水的作用,不浪费一个水分子的力量!”1999年,刘宇从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来到广州市天河中学任教,至今已23年有余。热爱教育事业的她关爱学生、勤于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所教班级、学生多次获得校内外荣誉,而她也先后获评“天河区优秀教师”“广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广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优秀主持人”等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在教育一线的人民教师,刘宇不断探索如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如何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我十分关注科技领域新动态,收集人工智能应用、制造业先进技术等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小视频,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刘宇说。
担任班主任以来,刘宇注重通过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工作。她以学生身边事为例,结合社会时政热点话题,通过理论学习、事实体验和生活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德育教育内化。
由于德育工作能力突出,2016年,刘宇被认定为广州市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刘宇被聘为天河区德育学科中心级成员;2021年被聘为天河区德育兼职研训员。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邹莹:走入大山,用爱浇灌希望的种子
邹莹
邹莹,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学生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学生物一级教师。从教以来,邹莹专注于生物教学改革和实践,曾多次承担天河区教研公开课,撰写的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比赛中屡次获奖。2021年4月至2022年7月期间,邹莹赴贵州纳雍开展支教工作,表现优秀,荣获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称号。
2013年,研究生毕业的邹莹来到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从教以来,邹莹当过班主任,也担任过学校的团委书记、办公室副主任,无论工作内容如何变化,她想得最多的都是学生。
2021年4月,邹莹主动请缨加入广州援黔支教队伍,来到纳雍县第六中学参与支教工作。在为期1年零3个月的支教日子里,邹莹将天河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传递至纳雍,为那里的教育注入了一份来自天河的新活力
支教期间,正值学生选择分类招生时机,邹莹发现,很多高三学生对分类招生并不了解,更不知道如何准备分类招生的面试。于是,邹莹为有意向选择分类招生的学生进行面试准备指导。从面试的自我介绍到问题分析,再到最后模拟面试及面试场地的布置……事无巨细,她均悉心指导,帮助多位学生成功走进理想高校。
高塘石小学邓晓颖:从三尺讲台到抗疫一线,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
邓晓颖
邓晓颖,天河区高塘石小学教导副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广州市“百千万”名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学科教学指南(小学)研究团队成员。
2021年7月,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邓晓颖从教学一线借调到天河区教育系统防控专班,一干就是500多个日日夜夜。期间,她积极指导区内学校做好防控工作、解答防疫疑难,为抗击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每次接到紧急支援任务,邓晓颖总是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无论是支援花都区防控工作,还是配合龙洞、棠下、车陂、员村等街道开展流调、核酸排查等工作,她总是迎难而上、勇担使命,通宵达旦与时间赛跑,筑牢疫情防控“数据防线”,全力保障居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教中有学,教学相长。”邓晓颖总是怀着最大的热情和耐心,激励和帮助学生自信、阳光地成长。其所在的教学团队先后获得省、市级多项教育创新成果奖,她的研究论文也发表在基础教育核心期刊。
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林秋媛:把德育和美育的种子播撒在教育沃土
林秋媛
林秋媛是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的音乐舞蹈教师。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林秋媛怀揣育人理想,来到天河这片教育的沃土,把德育和美育的种子播撒在校园中。
2013年,林秋媛来到体育东路小学兴国学校担任音乐舞蹈教师,负责学校舞蹈团建设、指导和音乐课的教学工作,同时,她还肩负起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的职务。
为尽快熟悉学校和学生,林秋媛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全国、省、市、区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学习培训,培养队员们的文明礼仪修养和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当家做主的小主人翁精神。在她的指导下,学校少先队队员获得了市、区优秀队干、队员等荣誉,并参加广东省少先队迎六一主题队日活动。
为弘扬民族精神,林秋媛身体力行,积极带领学生学习新形式的粤剧传统艺术文化。在她的指导下,学校在广东省中小学粤韵操的交流展演中荣获一等奖。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林秋媛践行“高远、向上、拼搏、创新”的精神,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近年来,林秋媛参加了全国中小学舞蹈教师培优计划、广东省中小学舞蹈骨干教师培训、广东省美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在课例设计和教学、专业展示、即兴表演等多项比赛中收获佳绩,并积极参加市、区美育教师培训,加入名师工作室研修,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和教学素养。
华景小学刘雨阳:坚守最美初心,耕耘三尺讲台
刘雨阳
刘雨阳是天河区华景小学语文老师、班主任、语文科组长,投身教育事业34载。获得广州市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天河教育风云人物、天河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光荣称号。因育人方法科学,育人效果显著,本年度她荣获天河区“育人奖”,成为广州市第三届骨干班主任培养对象。
刘雨阳的爱人是一名军人,工作性质特殊,在家的日子并不多,刘雨阳作为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需要独自一人肩挑两份重任。
涵养时代新人,刘雨阳任教六年的知行班采取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通过班级文化环境浸润、日常教学渗透、特色活动实践延伸等形式,逐步形成班级经典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并获得了广州市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示范班的光荣称号。在担任语文教师的同时,她还兼任语文教研组长,带领科组成员通过专题研讨学习、科研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广阔的视角,华景小学语文科组被评为广州市巾帼文明岗、广州市优秀科组。
在教育之路上,刘雨阳始终怀揣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用汗水和心血书写教育“最美”的诗篇,用“最美”生动诠释教育的真谛。
天晖幼儿园胡丽琴:为爱坚守家风孕育,用初心呵护教育梦
胡丽琴
胡丽琴至今从教二十余载,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专业知识陪伴着一批又一批孩子健康成长,先后被评为天河区“先进教育工作者”1次、区级“好园丁”5次。此外,她的家庭还荣获“天河区十大最美家庭”和“广州市乡村振兴优秀家庭”称号。
自2013年担任天河区天晖幼儿园园长,胡丽琴带领教职工队伍,通过深入的研究与摸索,逐步形成适合本园、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整体实施效果明显,十年间天晖幼儿园跨过了区级、市级园门槛,保教质量取得了长足进步,办园水平获得了上级领导、社会和同行们的普遍认可。
此外,她带头参与教科研活动,十年来共发表论文5篇,参编教材、书籍2册,主持或参与省市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9项,参与的研究成果荣获广东省省教育成果奖(基础教育)一、二等奖共3项,其他各部门奖项10余项。
作为市骨干教师和区教研组组长,她还和天河区对口帮扶的贵州毕节、大方及纳雍等学前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地区幼儿园结对子,帮助其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每年定期前往对口帮扶地进行专题教研指导,组织教师来穗跟岗锻炼。
天晖幼儿园是2013年天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19间首批民转公幼儿园之一。经过五年时间,在她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把天晖幼儿园建成了一所社会满意、家长向往、领导放心的广州市一级幼儿园。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陈玲:坚守爱孩子初心,当教育教学专业化“园丁”
陈玲
1994年,陈玲从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工作。在一线任教26年,2020学年开始任职保教主任,曾获 “广州市好园丁” “天河区好园丁”“天河区第五批骨干教师”“天河区育人奖”等众多奖项。从教29年来,她始终坚持着爱孩子的初心,并在教育教学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2019年,她撰写的游戏案例《未来工程师——港珠澳大桥》经省教育厅网站公示后报送教育部参加全国遴选。2020年在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科普科创STEM教育活动成果展示交流活动中,该案例也被评为“优秀教学模式”。
作为幼儿园骨干教师,陈玲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支教活动并扶持年轻教师的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陈玲明确着自己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如今,陈玲已经从教师走到保教主任的岗位上,她始终坚持着爱孩子的初心,并在教育管理专业化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天河区体育东路幼儿园潘佳瑜:用爱的教育启蒙孩子成长
潘佳瑜
来自天河区体育东路幼儿园的老师潘佳瑜是一名90后,她自2013年从教以来,已经在幼师工作岗位坚守了10年。10年间,从初出校园的师范生,到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再到现在的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她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学会了成长,也用爱的教育启蒙孩子成长。
2017年9月,潘佳瑜加入了广州天河体育东幼儿园成为一名班主任。据了解,该幼儿园作为省一级民办园,经常举办各种开放和接待活动,潘佳瑜也在历练中得到成长。期间,她承担了多次活动的经验分享、课例展示等,慢慢地成长为体育东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荣获“班级环境创设一等奖”“区域创设一等奖”“优秀班主任”“2021年天河区首批民办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等荣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潘佳瑜一直坚持“让教育根植于爱”的理念,面对幼儿,她总是用爱真诚付出,包容孩子独特的个性。
在潘佳瑜看来,让教育根植于爱,青春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
南方+记者 郭苏莹
通讯员 天教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