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青年教师周少燕:山区飞出的“百灵鸟”飞进瑶山深处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连绵瑶山、身披青绿。崇山峻岭中,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中心学校课室内传出悠扬的粤曲,融入山间。乡村教师周少燕正带领学生们排练粤韵操。

周少燕是学校的音乐和生物老师,也是八年级级长。时常穿着瑶族校服穿梭在校园中,在课堂上演唱自己编写的歌曲,她就像飞进大山深处的一只“百灵鸟”,为山区的孩子们带来温情和美好。

2012年大学毕业后,周少燕选择到瑶山从教,至今已十载有余。她用自己的真诚悉心呵护着瑶山孩子们的成长,还努力在他们心中播撒下艺术的种子,使之生根、发芽、长大。

淋过雨便也想为别人“撑伞”

“曾经我也是一名山区的留守儿童,更能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周少燕“走出大山”后,却又返回大山,立志改变更多像自己一样的山区孩子的命运。

周少燕出生在清远市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小时候,她因家庭困难,比较自卑,是校园里的“小透明”。小学四年级转学后,她遇见了亦师亦母的老师陈华光。

“陈老师总是主动和我聊天,鼓励我去参加各种活动,推着我去参加歌唱、演讲等比赛。”周少燕逐渐自信起来,不仅埋下了热爱艺术的种子,成绩也越来越好,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

因为淋雨时有人撑过伞,周少燕决定也要成为那个撑伞的人。

毕业后,她选择来到瑶山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很快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她脚力很足,一有空就去家访,想方设法帮学生解决困难。

“周少燕就像一位‘知心姐姐’,总是和学生们待在一起,孩子们遇到什么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找她倾诉。”南岗中心学校校长房志斌说。

有时候,也会遇到“硬茬”。瑶山里的大部分家庭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缺乏监管。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有的甚至为了玩游戏逃课。为了说服孩子来学校上学,周少燕没少吃“闭门羹”,一次在门外等了20分钟,学生依旧躲在门内玩游戏。

周少燕并没有气馁,她深知孩子的“病根”其实是在家长。她转而跟学生的家长沟通:“现在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错过就无法再弥补了。你们如果能回到孩子身边是最好的。”

锲而不舍之下,学生家长最终被说动,决定回到瑶山的县城工作。父母回到身边,这个孩子的变化肉眼可见:他逐渐改掉了不良习惯,不再无故旷课,成绩也有所进步。

用艺术和美点亮孩子们的心灵

在南岗中心学校,有一部很“火”的情景剧,叫《瑶山那少年》。这部由周少燕编创的短剧背后,是一段真实的故事。

学生杰龙(化名)学习成绩不差,却因父亲车祸去世,母亲也身患残疾,三兄弟只能自食其力,他有了外出打工的念头。

为了留住这棵“好苗子”,老师时常陪伴在杰龙身边,和他谈心,还通过多次家访,为其母亲做思想工作,最终成功把他“拉”回校园。

这在瑶山学校并非个例。山区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辍学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周少燕和同事们努力,不少学生被拨回“正轨”。

“我小时候也是‘稀里糊涂’就长大了,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很容易误入歧途。”周少燕对孩子们有着切身的同情,更想要为他们多做点什么。

学生回归校园只是开始,如何帮他们建立更加勇敢乐观的心态,更加坦然面对困难?周少燕决定借助美育的力量,让学生在领略美的同时构筑起更强大的内心世界。

通过大胆开口唱歌,体验歌声的美;聆听乐曲,感受音乐之美;欣赏短片,领略中外文化之美……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不断培养起发现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

学生唐翔是一个内向的男生,不善言辞,缺乏自信。因为怕丢人,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周少燕不断鼓励唐翔,学校组织节目表演、举办艺术节时,主动邀请他参加。

在反复的交流中,唐翔逐渐从一开始的抗拒,变得会主动跟老师分享心得体会,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进步。这个腼腆的小男孩,后来代表学校到市里参加单人朗诵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他内向的弟弟,在哥哥的带动下也逐渐变得积极起来。

“改变学生需‘趁热打铁’,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抓住任何机会跟学生交流,只要真诚以待,学生总能听进去。”周少燕说。

想要带领更多学生走出瑶山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周少燕说。在南岗中心学校,周少燕是中学部唯一的音乐老师。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乡村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也相对有限,但这都难不倒她。

只要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周少燕总会主动请缨,开阔自身的思维和眼界;或与优秀的同事交流,碰撞出教学上的火花。在休息时间,她也往往选择上网阅读文献,给自己充电。

她还把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观摩到的优秀课例和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让山区学校的传统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引人入胜。

在七年级的音乐教材中,有一个单元讲到一首来自印度的民歌。周少燕说,学校很少有学生能去印度旅行,只是在课堂上放短片,又难以真正感受到印度舞蹈的特色。

她鼓励学生编创一支属于自己的舞蹈,在简单的律动中学习印度舞蹈的形体特点,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也引导他们更加关注瑶族文化。

果然,这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印象深刻;夸张有趣的编舞,也为课堂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

作为一名年轻的乡村教师,她也很注重融入孩子们的“文化圈”,借此打开学生内心。

“如今网络发达,学生们接触到的东西可能比老师还多,他们可能会觉得教材太‘古老’了。”周少燕说,这个时候,如果能哼上一两句网络“神曲”,或是说一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梗”,便能迅速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来到瑶山,爱上瑶山。在浓郁的瑶族文化氛围中,周少燕汲取了很多灵感,进行自己的音乐创作,也用在了课堂上。

“风儿吹,花儿笑,歌堂的路上小沙腰;穿花衣,白羽毛,瑶家的阿妹真俊俏……”这首周少燕创作的童谣《赶歌堂》,取材于国家级非遗“瑶族耍歌堂”,获得广东省第二届岭南童谣节展演一等奖。此外,周少燕还创造了《瑶山童趣》《瑶民变化大》等不少歌曲。

“我有信心带领更多学生走出瑶山。”周少燕说,希望越来越多孩子能在课堂上感受到瑶族文化的魅力,学成后再返回家乡建设美丽瑶山。

南方+记者 陈理

点击进入“当好逐梦人,争做大先生”专题


编者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南粤大地,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在为学、为事、为人等方面,潜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们喜爱敬爱的“大先生”。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当好筑梦人,争做大先生”系列报道,讲述不同岗位上优秀人民教师的教书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编辑 王露纯 何雪峰
校对 王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