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爸爸70多岁了,最近一直觉得胸痛、乏力,稍微运动一下就会气喘。”子女陪着老人来到中山市东升医院的胸痛门诊,经过诊治,医生诊断为冠心病,立即收治内一科住院治疗。
为了实现更专业化、精细化的医疗服务,2023年8月1日,东升医院正式将内科分成内一科和内二科。其中,内一科是收治心血管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老年医学科的病人,并设有糖尿病门诊、心血管门诊、老年病门诊及慢病门诊。据了解,此前内科门诊量约每月1万人次,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60%以上。自分科后,近半月来前往内一科老年门诊就诊的老年人数量有增无减。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设的医院科室变得炙手可热。老年人往往合并多种疾病,并且疾病之间相互影响。为了让老年人“一站式”治疗疾病,东升医院在内一科设置了老年医学科专业。
“经常会有老人家说自己身上到处疼,但是却说不清楚是什么毛病。”内一科主任谢锋表示,在我们的科室里,医生可以根据症状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整体评估,完善相应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从而对患者进行全面治疗。如果遇到难以确诊的患者,便会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请其他科室的医生参与会诊,为老年患者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护士推着轮椅上的老人前往病房。
心不“堵”了,病好得更快了
老年人各种脏器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加上慢性疾病、社会资源有限等情况,常常容易引发精神和心理压力,导致心理问题。
东升医院内一科在专科化前,受客观因素限制,很难专门去照顾老人家的心理需求,在专科化后,便有了更多精力去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
近期,在内一科,有一位多年来反复住院的心衰病人顺利出院。这是一位80多岁的高龄老人,刚送入医院时状态奄奄一息,病人自己和家属基本上放弃了生存的希望。内一科的医生在积极治疗之余,医护团队还给予老人心理支持。值班护士耐心和老人沟通,倾听老人的需求、顾虑,向老人及其家属细心解释疾病的成因和缓解病痛的办法。
经过20多天的治疗,老人的情况改善很多,现在已经可以走路过来复诊。谢锋感叹:“看到老人家健康的样子,我们也感到很欣慰,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东升医院内一科团队。
诊疗模式更丰富,看病更放心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体检的意识加强了。但往往在体检时发现的问题,却因为情况不严重而忽视了医生的警告,或以看病麻烦、不愿花钱为由拖延看病时间,导致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从慢病管理角度看,疾病的前期预防、中期治疗、后期随访都很重要,缺一不可。
东升医院内一科积极开拓交流新渠道,与本地社区合作,建立“医患交流群”。在群里,医生会定期进行健康知识普及,社区居民也会互相沟通疾病情况。患者不需要因为一些小问题专门去医院,医生也可以更方便地对病人进行跟踪,了解治疗效果。
2022年12月,中山市东升医院在“健康中山”APP平台上开设互联网线上问诊服务,内科门诊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人,医生通过平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或者直接复诊取药。同时,为无法前往医院就医的老人提供“互联网+护理”,预约后由专科护士上门护理,为老人提供换药、换尿管、胃管等个性化服务。
每季度更新一次的健康宣传栏。
“出院后电话随访是医生工作内容之一,特别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要跟踪病人的服药和康复情况。”谢锋表示,除了运用线上看病的新形式,叮嘱吃药、提醒复诊、制定康复计划……电话随访既延伸了疾病诊治的过程,也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
为了让老年患者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东升医院里有专门的导医引导老人到相关科室就医,有志愿者教老人使用自助挂号机、讲解看病流程等。在收费窗口单独设置了一个老年窗口,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轮椅。
通过不断丰富诊疗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更省心的就医体验,减少老年人奔走于多个科室之间的麻烦和无助,东升医院内一科除了诊治方面,也逐渐在服务细节方面做到越来越贴心,目前除了小榄东升附近的常诊患者,也有邻近的患者慕名而来。
有了东升医院大内科近20年的沉淀,尽管内一科才分科不久,谢锋对于内一科未来的发展却充满了信心,专科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且可行的。谈到近期的计划,谢锋表示:“下半年,我们将派科室的医生去学习心梗、脑梗的介入治疗,进一步提高心梗、脑梗的诊治水平。”
【撰文】曾艳春 何少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