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今天,珠海在淡淡的秋意中迎来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气: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的第3个节气,也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拉大。
时至白露,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光照强度减弱,地面辐射散热快,所以温度下降速度也逐渐加快。可以说,到了白露,基本就结束了暑天的闷热,天气渐渐转凉。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珠海非遗项目是沙田民歌。
珠海历史久远,文化积淀深厚。珠海人民在劳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了各式各样的民间艺术,过去,在大鳌、陆沙等沙田区,凡有村民聚集的基头、围尾、河岸、艇中,不时都能听到人们对唱和斗歌,以歌自娱,以歌宜情,以歌会友。这种歌声至今已经飘扬了一百七十多年,因为在沙田水乡一带广泛流传,故被称为“沙田民歌”。
沙田民歌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沙田水乡地区,是“疍家人”唱的民歌的统称,经过从宋代直至近代“疍家人”的争相传唱加工,逐渐形成的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
因珠三角范围较大,沙田民歌的地方口音有所不同,但基本采用广州方言歌唱。有咸水歌、高堂歌、姑妹歌、大罾歌、叹情歌、木鱼歌等,需掌握基本的歌调,采用因时因地即兴编词的歌唱方式。目前流行的传统沙田民歌总数量不下于5000首,大部分记录了疍民的日常生活、爱情婚姻、族群历史、生存技巧等内容。
沙田民歌是疍家人最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而疍家人是由长期在海河生活,后来才逐步迁移到岸上从事农耕生活的,迁移到岸上后也仍然经常出没于海河,因此沙田民歌属于海河文化与农耕文化相融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研究价值。
沙田民歌曲调清新,韵律天然,唱叹流畅,委婉抒情。水乡人家在嫁、聚喜庆的日子里唱,在出海打鱼,摇船驳艇时唱,在织网绞缆时唱。更爱在休闲欢聚时唱。
【文字】吴枫
【海报制作】蔡如意
【素材】珠海市文化馆提供
白露。 南方+ 蔡如意 制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