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怀集县梁村镇的肇庆碧澜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一眼就可以看见矗立的高大的烘干塔,厂区井井有条,工人各司其职。看起来,这是一个普通的工厂,实际上,它主要从事的是农业生产托管。
碧澜公司负责人梁碧云介绍说:“目前,碧澜农业公司正在以产业公司+助农服务平台+基地+农户模式,构建集种植、托管、仓储、烘干、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丝苗米全产业链条。”
粮食生产的升级换代
“要烘干稻谷的话,村民就要联合起来。因为烘干一炉是30吨稻谷,不可能几百、几千斤烘干一次。”梁碧云说,“产业化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它是必然的趋势。”
梁碧云跟农业颇有渊源。她是怀集本地人,中专和后来的函授大学都是读的农业专业。上世纪90年代毕业后,在广西贺州一个镇政府的企业办工作,后来承包了一个农机公司,同时也做一些农药、肥料批发之类的生意。
2003年左右,梁碧云回到家乡怀集,主要做种子总代理,当时已经小有规模,在肇庆几个县级市都设立了分公司。但农业做起来并不容易,做了几年后,梁碧云又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红酒生意上,主阵地也转移到了北京,期间还开了几间酒店。
2018年前后,梁碧云发现很多村民开始逐渐接受机械化播种、插秧、收割,感到农业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于是她又回到怀集,重拾老本行。她认为稻谷收获后,烘干是个大难题,很多农户甚至运去邻县烘干,耗时耗力。她自己也有切肤之痛,于是花了近20万元,买了全县第一台水稻烘干机。
传统人工插秧。
传统人工插秧。
据介绍,烘干水稻的过程,也就是农业生产托管中的“单环节托管”。烘干机大约一天烘干30吨稻谷,称为一炉。但是每个农户需要烘干的粮食,数量很不均等,有的几千斤,有的几万斤。在烘干的时候,这些稻谷将全部混在一起。这样,在取回的时候,取得的干稻谷其实并非自己当初送去的稻谷。
烘干机让稻谷“大一统”的结果就是,它要求稻谷的品种统一、种植时间和标准统一,不能差异过大,这就对农民在最初选购种子和具体的生产环节提出了要求。实际上,怀集种植的稻谷几乎全都是丝苗米,且都接受了生产托管服务组织的统一托管服务。
梁碧云说,不光是烘干机,其他的机械化作业,也都有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无论插秧机、收割机还是无人机植保,都是几分钟一亩地,如果面积太小,农户和农机公司的成本都比较高,不划算。而大面积作业,成本将会明显降低。
参加机械化作业培训。
目前,怀集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托管正在大面积推进,而在此过程中,水稻的生产逐渐向产业化迈进。
迈向粮食产业化发展时代
“农户送水稻来烘干,他们也都知道,取回的稻谷,并不是他们当初送来的稻谷。于是我们也采取了变通的做法,他送来之后,并不需要等待,可以即送即取。”梁碧云介绍说,“农户如果运回去水稻,再脱壳、储存,都很麻烦。所以我们干脆直接给大米,或者直接给一个粮卡,粮卡上标注烘干稻谷的数量所对应的金额。农户可以凭借这个卡,在碧澜公司的任意一个门店直接取得稻米,免去运输和储存。”
查看施肥情况。
碧澜公司目前正在推进这项工作。梁碧云介绍说,农户是希望取得卡,还是要粮食,都是凭其自愿。目前,碧澜公司的各个门店,还卖有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精心挑选的物美价廉之物。碧澜的计划是,将来农户也可以凭粮卡进行消费。“现在种田的都是老人,他们拿这个卡,就可以在本地消费。而如果以二维码支付的话,往往被儿子儿媳拿去用了。”
碧澜公司还建立了稳定而完善的销售体系,以获得更优的粮食销售价格,使得农户更加愿意直接委托碧澜公司完成销售。
据介绍,目前,碧澜农业已经构建了一个架构完整、覆盖大米全产业链的集团公司。主体公司碧澜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2022年开业,在怀集县服务面积达6000亩,已烘干总量3000多吨。经过前期的实践摸索,结合丢荒耕地的背景特点及怀集县土地流转、稻谷烘干、大米生产实际情况,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转运营模式。公司高度重视从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过程管理,还可提供发芽率高、纯度高的优质种子,产中高品质点提供农艺技术,产后保品质点保障优质稻谷质量。
水稻烘干机。
碧澜旗下的公司包括贺州市神龙大丰种业有限公司、贺州市碧澜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怀集建立神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怀集县神龙种业公司等。其中神龙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19 年建立,发展农业示范基地500余亩,为怀集营造水稻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种植、增产创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据怀集农业农村局介绍,怀集紧紧围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目标,积极谋划建设万亩丝苗米产业基地,在以碧澜公司为代表的一批生产托管企业的引领下,全县农业正在从个体化向产业化升级。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贺达源 杨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