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老师挽救了我。”说这话的,是广东实验中学(下称“省实”)云城校区校长柯中明——小时候遇到的一位好老师,让他从“差生”变成了“三好学生”。
从乡村教师到村小校长,再到如今名校的名校长,柯中明把自己当年感受到的教育的力量,加倍投入到数十年来的育人事业中。
从教30多年、担任小学校长20多年,柯中明有着“征服”孩子们、带领学校实现飞跃的“神奇魔法”。但在他看来,个中诀窍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以心换心”。
20年来坚持在校门口迎接学生
“校长好!”新学期开学,省实云城校区的孩子们一早陆续返校,远远看见站在校门口的柯中明,都蹦蹦跳跳地奔跑过来。
柯中明蹲下身、弯下腰,摸摸他们的头,跟每个孩子打招呼,笑意盈盈。
没有外出时,柯中明每天都会在校门口迎接学生。这一做法从2002年他第一次担任校长时起,已坚持了20多年。
“庸医可以杀人,庸校长可以‘杀’很多人。”当时,柯中明刚担任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校长,同为教师的父亲跟他说了这句话,让他深感责任重大。
作为一个外地的年轻人,来到红基学校这所“村小”,如何打开局面?柯中明选择了“以心换心”,“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喜欢我”。
柯中明注意到,学生们大都是农村的孩子。不少孩子上学时脸没洗干净,头没梳。于是,他让每个学生上学时衣服兜里左边装一包纸巾,右边装一把梳子。
每天,他都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帮他们把鼻涕擦干净、把头发梳整齐,叮嘱不要随地吐口水。他还尽可能地记住每个孩子,不带姓氏地直接叫出他们的名字,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校长对他们的尊重。
“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直接称呼孩子的名字,是走进孩子们内心最直接的方式。”柯中明说。果然,学生们迅速喜欢上了这个“不一样”的校长,学习面貌随之改变。
适逢2003年新课程改革启动,柯中明敏锐地抓住了破题之机。当时多数学校的常规做法都是从语文、数学、英语等传统学科入手,他却另辟蹊径,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建立起了特色校本课程体系。
短短3年,红基学校的校风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但学科成绩进步明显,还先后承担了区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的大型研讨会,获得各级各类荣誉超100项。
让柯中明骄傲的是,到2009年他调任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时,红基学校的“地面、桌面、墙面以及孩子们的脸面”,都保持得干干净净。
“教育是肢体与心灵的共鸣,孩子只有喜欢老师、才会听从老师的教导。”柯中明说,让学生从情绪上喜欢、在情感上喜爱、在情志敬爱,是教育的三重境界。
是“差生”还是“好学生”就在“一念之间”
从广州市番禺区红基学校,到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再到省实云城校区,柯中明作为校长管理的学校不断“升级”。但不管是“村小”,还是区重点、省名校,他都坚持与学生“以心换心”,尊重和关爱每个教育对象。
2022年,省实云城校区启用,聘请了柯中明担任首任校长。省实是全省基础教育的“领头羊”,作为省实小学部——云城校区的校长,他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但柯中明并不因此急于求成。
有老师反映,上课时总有一些学生说身体不舒服,要去校医室,其实是在找借口“逃课”,要批评他们。柯中明阻止了:“学生想暂时逃离一下课堂,是很正当的需求。放松一下回去继续上课,没什么大不了。”
他还在校医室“守株待兔”,哄前来“看病”的孩子,“明天如果还不舒服就再来”。
如今,不少家长们苦恼于孩子的教育“太卷”。柯中明认为,“卷”说明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是好事,关键在于引导家长科学地“卷”。
什么是科学地“卷”?他提出了“九个一”:“卷”的是一颗爱国心、一副好身体、一双亮眼睛、一张好笑脸、一群好朋友、一堆课外书、一项乐活动、一个大问号、一手好书法。
这次开学前,柯中明召开了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他对家长们提出了要求:“孩子上学不背包、回家不刷题、睡足10小时、护好一双眼”。之前他称过最重的一个学生书包,足足有17.5公斤,令人咂舌。
回家不刷题干嘛呢?柯中明的要求是:做半小时的家务、读半小时课外书,再加半小时亲子交流,“做到这三点,孩子成绩肯定好”。
这样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的教育理念,其实早在他读书时就已经种下。柯中明说,小时候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生”,没少挨老师的打。但自己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让他的人生轨迹彻底转变。
那是他在初一被留级后,换了一个班主任。一次晚自习,柯中明拿着点燃的蚊香在纸上烧孔“写字”,班主任曹祥文突然出现在身后。
柯中明作好了又挨一顿好打的准备。没想到,曹老师非但没有打他,还把他带到了宿舍谈心:“大家其实还是期待你的,你的父亲也是老师,你也不想让他失望吧?”
柯中明哭了,逐渐跟曹老师敞开了心扉:他不是不爱学习,只是老师讲课讲不清楚,他提问老师答不上来,就呵斥他,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在曹老师的鼓励下,柯中明又满怀感动地笑了。临走前,曹老师看他哭花了脸,还让他用自己的毛巾洗了脸再走。被老师“征服”的柯中明从此像是变了个人,成绩很快赶了上来。
“教育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回想起这段往事,柯中明对此深有感触,自己的经历就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
激发内心向上向善的力量
让孩子喜欢,是柯中明的拿手好戏;带出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他也水到渠成。“人是鼓励出来的、是表扬出来的、是夸出来的。”柯中明说,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管理学校,都是“以心换心”的工作。
除了几十年如一日地在校门口迎接学生,柯中明还有一个坚持了20多年的做法:要求老师对所有的学生评语都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手写,不能用电脑。
他认为“电脑可以复制粘贴,手写写下的是对孩子真实的看法”,用这种方式,是为了让教师一定要去了解学生。柯中明说,“读着老师一笔一画写出的评语,孩子读到的是教师的爱,家长读到的是老师的敬业。”
云城校区是去年新开,老师也都是新招的。过去一年来,每周一下午,柯中明就带领这些年轻老师练粉笔字。新学年开始,他又开始带他们练毛笔字。
为何要做这些?“一年级的孩子正在学写字,会跟着老师的板书一笔一画、一板一眼地学,这直接决定了孩子以后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他说。
他希望带动这些教师以孩子为中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教育是一种自然的养成,我们给孩子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慢慢地就能激发出向上向善的内部力量。”
其实对于老师,他也同样采取鼓励、宽容的管理方式。
有一段时间,不少学校流行对老师出勤进行指纹打卡。柯中明到其中一所学校当校长后,立即取消了打卡制度,还在报纸上发了一篇文章明确反对这种做法:“打卡打掉的是老师的心。”
取消打卡,真正的考验在后面。如何激发老师们的工作责任心?柯中明的诀窍也很简单:要求别人的自己先做到。他从来都是早一点到、晚一点走。
如今,师德师风建设被摆在了重要的位置。柯中明认为,不能轻易定性一个老师有师德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因为自己遇到了一些困难,批评学生的态度较差,这可能是情绪问题而不是师德问题,后者是要严肃处理处分,但如果是前者,则需要给予关心呵护。”
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首批校长领航工程名校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如今的柯中明,有着许多光环。
作为名校长,他带出了不少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他如今也肩负着为各地培训中小学校长的职责。
一次培训时,班上就有他以前在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时教过的学生。这一刻柯中明感慨万千:“以前我做他的老师,他现在也做老师了,我又来培训他怎么做老师,很幸福。”
南方+记者 李秀婷 姚昱旸
图片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南粤大地,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在为学、为事、为人等方面,潜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们喜爱敬爱的“大先生”。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当好筑梦人,争做大先生”系列报道,讲述不同岗位上优秀人民教师的教书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