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惠城 | 人物篇——叶梦熊④:“叶公神铳” 威震边塞

惠城发布
+订阅

明代正处于热冷兵器交替变革时期。明朝建国之初,既重视传统兵种的作战能力,同时也发展了火器,在明中期号称“京军十万,火器手居其六”,这种火器配备遥遥领先于世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兵制腐化,明朝除九边镇卒外,内地卫所形同虚设,战力极差。在嘉靖时期更是出现了宁波争贡事件,百余名进贡的倭奴,竟然从宁波一路杀到绍兴,如入无人之境,卫所官兵屡战屡败,备倭都指挥刘锦、千户张镗全部战死,内地卫所兵战力之差可见一斑。

而火器自永乐后多年不经发展。到嘉靖初期,明军和葡萄牙就在屯门展开过大战,明军饱受西方火器的蹂躏,此战之后,明军大力发展西式火器,随后在西草湾一战,完胜葡萄牙,西式火器也普遍装备于明军。到叶梦熊活跃时期,已过去半个世纪,但明军火器还是如同嘉靖初期那般毫无创新。叶梦熊对兵和火器都有认识,他上书说今日的明军“视汉、唐、宋强弱远甚,视祖宗时强弱远甚”。为了弥补战力的低下,叶梦熊想的不是训练士卒,而是提升装备!他曾说:“中国岂独无长哉?火器也,轻车也,挨牌也,此吾之长技也。”

1582年,叶梦熊升永平道兵备,这完全是武职。永平在今天河北,并非边关,所以叶梦熊得以有大量空余时间研究火器。他针对明军部队装备的大将军炮笨重,面对蒙古骑兵威力不足的缺点进行多次尝试和改制,最终升级成了装备有车轮,便于移动且火力覆盖面极大的新式火炮,名之为“叶公神铳”。该炮不是简单地把传统火炮安上车轮,它还加长了炮膛,增加了射程;同时采用“公领孙”的一炮多弹模式,即火炮发射一发炮弹,这个炮弹内含有一枚公弹,公弹如同往常的单发炮弹一样,用以摧毁主要目标,同时附带多枚孙弹,进行覆盖性杀伤,就是典型的散弹炮。

文科出身的叶梦熊竟拥有这样的工科才能,这是朝廷始料未及的。很快,朝廷就下令将“叶公神铳”广泛应用到北方宣府、大同、太原等军事重镇。明万历十四年(1586),朝廷对在外官员进行考核,叶梦熊被列为“廉能第一”,获得了明神宗的赐宴嘉奖。在后来的几年里,叶梦熊节节晋升,先是升任山东按察使,数月后又晋升为山东布政司右布政使,数年后再擢督查院副都御史(正三品),先后巡抚贵州、陕西、甘肃。叶梦熊所到之处,均“造火器以制敌上”,军威大振,威名日盛,使敌虏皆远遁而去。

参考文献:

[1]黄煜堃,陈友乔.叶梦熊的军事实践与军事思想研究.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37(4)

来源: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转载请注明。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