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时节|白露成霜秋暖色 又到红薯飘香时

南方传媒发行物流
+订阅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也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载,“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由此可见,古人多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之名由此所得。

白露有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在这个节气,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这会儿农民也忙着收获庄稼,正所谓“抢秋抢秋,不抢就丢”。

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秋季的前两个节气还处于酷热天气的范围内,但进入白露后,夏季风便会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将分批南下,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民谚“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描述的便是此时气温下降速度快的情形。

由于这个时节早晚温差较大,一定要注意穿衣。俗话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养生要诀,但“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二十四节气不仅指导农事,还是古人的饮食依据。顺应节气时令,食用当季作物,风味最佳,最符合身体所需。

《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指在白露时节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抵抗燥热,以清淡为主,少不了性质甘凉、清热生津的果蔬,旧时农家就有在白露吃红薯的习惯。

为什么白露时节要吃红薯呢?

“白露田间和稀泥,红薯一天长一皮”,白露前后,红薯的含糖量高,吃起来软糯香甜正合适;另外民间认为白露吃红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可全年减少胃痛发作,所以就流传下白露吃红薯的习俗。

《本草纲目》记载,“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使人“长寿少疾”。当代《中华本草》中记录,红薯“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的功效。另外,相关数据显示,红薯中的赖氨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助长发育;膳食纤维能增强肠胃蠕动,预防便秘,呵护肠胃健康。

乾隆曾称赞:“好个红薯!功胜人参。”正因如此,红薯有了“土人参”的美誉,还被称为“长寿食品”。

红薯虽好,但食用也有讲究。一是最好搭配蔬菜、水果及蛋白质食物一起吃,才会营养更均衡。比如在吃红薯时,也少吃点猪肉,可促进对脂溶性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的吸收。二是红薯中的粗纤维和氧化酶在肠胃中可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引起腹胀,要适量食用。

南方优品为您定制健康生活

已经为您优选好了

“廉心番薯”

愿您优享时节好物!

廉心番薯,生长于日照充足、降水丰富的生态的广东湛江,自然成熟,不打农药,保证廉心番薯更加糯甜,带有独特的香味。闻着红薯的醉人香气,咬一口,回味无穷,根本停不下来!

还等什么,赶快下单吧!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编辑 戴欣
校对 洪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