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这所公办专门教育学校开学了

南方探针
+订阅

“真情系学子,师者父母心”——这是一位家长敬赠给汕头市红旗第三学校的锦旗,也是众多问题少年的家长的心声。

不少迷途少年在汕头市红旗第三学校接受教育,他们的人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少家长倍感欣慰。

9月6日,汕头市红旗第三学校迎来了新生入学。

该校校长朱炜樟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很多学生到校后,有了“判若两人”的转变,甚至改写了人生,更改变了家庭的命运,这是学校开展专门教育的初心,也将在未来不断探索并创新教学模式,以期达到更好效果。

上课场景

新生已经入学

“汕头市的第一所公办专门教育学校成立于2022年12月。”朱炜樟给南方+记者介绍道,汕头先行先试,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开展学习调研、走访家校需求等方式探索建立专门学校,成立了由14个部门组成的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并正式开办红旗第三学校。

据了解,学校主要招收有网瘾、夜不归宿、吸烟酗酒、打架斗殴、轻度违法违纪行为类型的未成年学生,至今,已完成了48名未成年学生的教育矫治工作。

“在校的4名初三学生,经过教育转化,有1名学生升入林百欣科技中专、2名学生升学到岭东司法职业学校继续学习。”朱炜樟说。

在2023年秋季,学校将开设2个教学班,每班约20人,采用分批入学的方式,推行小班化教学模式。学生就读专门学校期间,无需缴纳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不需办理转学手续,专门学校为其进行学籍备案,原学校为其保留学籍。经教育,可根据学生本人及家长意愿,转回原学校或其他普通学校继续学业。

升旗

升旗

红旗第三学校配套学生宿舍13间,常规教室4间,以及心理辅导室、谈话室、技能实训室、美术室等功能区;设置200米跑道、运动操场、劳动种植区等活动场地,以基本能够满足教育办学的需求。在朝夕相处间,师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基础,为开展专门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

每天都有新挑战

朱炜樟原先是汕头市聋哑学校的副校长,调任汕头市红旗第三学校以后,他称“每天都在挑战新的任务”。

朱炜樟坦言,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以及学校管理方式、教育方法的不同,深入开展专门教育工作的压力要比聋哑学校大很多。

家长见面会

家长见面会

专门学校的学生大多有一些行为陋习,这与他们背后的家庭存在一定关系,是一些家庭关系紧张、父母教育不当、管教不到位所致。

“表面上看,尽管学生基数不大,但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很特殊的个体,情绪行为特点、性格特点、家庭状况都不一样。”朱炜樟每天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老师探讨学生的情况。

在学校里,朱炜樟常常感动于师资团队的无私付出。“比如为了保证学生们的安全,他们要24小时值班,尤其是深夜时分,还坚守值班,为孩子们盖被子,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

老师们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在专门教育的岗位上,他们最大的动力就是来自学生的转变。有一位老师告诉朱炜樟,“刚才孩子跟我通电话了,居然让我保重身体,要照顾好自己。”也有老师因为收到学生送的鲜花而感动不已。

为学生量身定制课程

朱炜樟告诉南方+记者,学校严格按照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开办初中阶段的文化课程,使用与普通中学一致的教材,夯实学生文化基础。同时,开设国学、音乐、美术、书法、围棋、技能培训、体能等多样素质拓展课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掘潜能,陶冶身心,提升综合素质。

学习潮剧

学习潮剧

为了让学生规范日常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通过思政、法治、礼仪、心理、国防、劳动等专题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注重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法治教育,培育健全人格、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还建立了“成长导师制”,为每名学生都配置一名成长导师,更加深入、细致、有效地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思想、情绪、行为的状况及变化。

据朱炜樟介绍,目前学校从各地遴选调入学科带头人4名、新招聘5名本科以上的学科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老师们有针对性地根据专门学校学生特点进行二次备课,常态化开展教学工作,较好地补充教学力量,同时教育局也选派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到校指导教学。

例如汕头市优秀的音乐教师,为学生们开展潮剧课程教学;英语老师为了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自己买的各种小西点,会自备茶壶、茶杯,进行英式下午茶场景教学;美术老师结合地方传统,让学生一边听潮剧,一边尝试画各种脸谱;心理老师组织学生做户外活动、心理沙盘等……

看到学生的转变是最大动力

朱炜樟担任学校负责人近一年来,感触良多,也深感进行专门教育工作的不易。俗话说“摸着石头过河”,其实,有时候朱炜樟觉得连石头都摸不到。

“目前来说,专门教育作为一项新的教育类别在全国、各地级市刚刚起步,许多的制度、政策、经验做法并没有成形的模板,大家都在探索,探索过程中难免会碰钉子、走弯路。”朱炜樟告诉南方+记者,比如说,专门教育的发展规划、学生的管理办法、教师专业水平和待遇、经费的使用等,每个学校都可能存在差异。

“实际上,各地级市都在办学、都在摸索,但是方式、方法确又不尽相同,这个就需要时间来探索、证明。”朱炜樟说。今年4月,深圳市育新学校与汕头市红旗第三学校进行签约结对,共建专门教育新范例,本学期学校将派出一部分新教师到深圳育新学校跟岗学习。

其实学生的愿望都很简单,有不少学生就是不小心误入歧途,他们也很希望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最让朱炜樟难忘的是一位同学的肺腑之言。该同学说:“在红旗第三学校,我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当班长,第一次在国旗下讲话,第一次当优秀学生,第一次了解到父母、老师、教官们的良苦用心,我现在也会好好做好自己,不辜负他们的一片苦心。”

如今新一批学生已经正式入学,朱炜樟相信今年一定会有更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校园发生。

南方+记者 沈丛升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毛帅楠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