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
“酱香拿铁”火到一杯难求
相关报道:
>>
热搜第一!酱香拿铁,这些人不建议饮用
喝不到怎么办?
没!关!系!
还有一款饮料的风头
不亚于“酱香拿铁”
近日,网上掀起了
去中药房配酸梅汤的热潮
不少网友分享了
购买酸梅汤配方的经历
不仅价格便宜、能刷医保
还“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1.34元一贴的酸梅汤卖断货
在网上
中药版酸梅汤的视频爆火
话题#流行花十元去中药房配酸梅汤#
一度登上短视频平台热搜
超2400万网友围观
有网友调侃:
“打败奶茶店的竟然是中药房”
还有在中药房工作的网友现身说法:
“药房生意是好了,
但自己的工作也是做不完了。”
在杭州,浙江省中医院
1.34元一贴的酸梅汤特别火爆
刚刚过去的周末
网上订单把医院的服务器都挤爆了
工程师连夜抢修......
浙江省中医院发布公告称:
目前酸梅汤供不应求
预计备货需要3天
“有位患者一口气买了99包酸梅汤,说是帮别人带的。”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医生对此印象深刻,从中医角度而言,秋季养生的要点是,在养阳的同时要注意滋阴润燥,酸梅汤就是一个防秋燥效果不错的方子。
据了解,全国部分省市中医医院都已经出现酸梅汤供不应求的情况。在四川成都,情况也是如此,不少中医馆不仅可以配到酸梅汤,还可以买到现熬现喝的酸梅汤。有的药房没有酸梅汤的现成配方,需要自己提供正规处方,有的则有中药师提供推荐的方子,省去了不少麻烦。
普通人可以常喝酸梅汤吗?
酸梅汤是民间传统的消暑汤方,有解暑、生津、止渴、助消化的作用。
“酸梅汤组方简单,配方所用药材比较安全,适合普通人群饮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谭汉添告诉广卫君,秋天天气干燥,人容易出现上火或口干、口渴等症状,人体需要滋阴、补充津液,有时候单靠喝水还补不进去,酸梅汤这时就很管用。
不过,因酸梅汤的实际酸度较大,他建议普通人不要长期或大量饮用。
“各地流传有不同配方,基本都会有乌梅、陈皮、山楂。可根据体质情况或口感要求加减配方,如桂花、洛神花、桑椹、薄荷、枸杞子、甘草、冰糖等都是常用材料。”
谭汉添推荐了一款适合普通市民的酸梅汤方:乌梅30g、陈皮15g、山楂30g、桂花12g、甘草10g、冰糖适量,可供2~3人饮用。
他提醒,山楂有一定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妇不宜食用;乌梅、山楂均酸性较强,有胃酸多、胃溃疡、胃痛等情况的朋友忌用;血糖高或对身材管理有要求的朋友,可以把冰糖改为甜叶菊,放1~2g即可。
现在年轻人越来越注重养生
很多商家瞄准商机
推出各式各样的“养生饮”
例如中药奶茶、肉桂咖啡……
这些真的靠谱吗?
▲图源:微博网友@能不能给我一口呀
谭汉添表示,很多中药材特别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合理用于食疗药膳,或做成健康食品,的确能起到很好的保健养生作用。但如果是做成“中药奶茶”则更多是噱头。
一方面,这类饮品所含的药材成分可能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有些中药成分不宜与茶或牛奶合用。“使用传统的炖汤、蒸、炒,或打粉冲调、榨汁等简单做法,可能是更佳的膳食方式。”
这些药饮与秋天更配
干燥的秋天即将来临
谭汉添给大家推荐几款御秋药饮
小伙伴们不妨一试
1.一味石斛饮
鲜石斛30g、冰糖适量,加白开水适量榨汁。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明目退翳。
2.二冬菊花茶
麦冬15g、天冬15g、杭白菊10g,煎水代茶。功效:养阴润燥、清热生津、明目。
3.三参养阴茶
西洋参、沙参、太子参,煎水代茶。功效:益胃生津、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4.四物御秋饮
百合30g、玉竹15、银耳10g、鲜竹芯30g,煎水代茶。功效:润肤养颜、清心安神、润肺止咳。
最后提醒
中药饮品不要贪杯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要想喝得健康
须结合自身实际
记者 | 苏海宁
编辑 | 尹蓁 责编 | 张秀丽
通讯员 | 刘苡婷
部分来源 | 杭州日报、浙江省中医院、新闻坊等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