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数智助创 新创茶山”实践团走进东莞市茶山镇,围绕茶山稠衣灯公非遗泥塑艺术,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茶山绸衣灯公创新设计实践,运用“三维扫描+AI智能设计”技术,设计茶园十二将军IP形象和“数字双胞胎”。
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讨论设计方案。
当年轻人对话非遗传承人
东莞茶山有一张漂亮的文化“简历”——绸衣灯公。
绸衣灯公是茶山独具民俗特色的传统美术工艺品,源于宋末元初,发展于明清,兴盛于民国,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18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年轻人视野,其如何传承也成为当代社会共同话题。
“数智助创 新创茶山”实践团是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首批100个种子示范项目的所在团队,同时也是今年省级重点团队。实践团与茶山镇文化服务中心签订结对合作协议,开展创新设计实践。
实践团成员体验绸衣灯公制作。
实践团走访非遗传承人工作坊、茶山文化馆、南社明清古村落等场所,通过讲解参观、座谈交流、查阅县志、参观泥塑展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当地非遗文化特色和传承现状。
在茶山镇文化馆内,实践团成员与广东省非遗项目“茶山绸衣灯公”东莞市代表性传承人李翠薇学习交流。李翠薇为同学们讲解绸衣灯公的传承历史、制作特点和工艺流程,并邀请成员体验十二将军的创作。交流中,李翠薇呼吁更多有志青年加入非遗传承保护工作中,希望青年学子们能够大胆创新,助力绸衣灯公发光彩。
实践团与非遗传承人。
当数字设计技术遇上传统非遗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还与传承人多次沟通和讨论。经过“头脑风暴”,实践团决定运用专业知识,创新性应用“三维扫描+AI智能设计”等数字设计技术,将传统非遗文化与当下文化消费新需求合理衔接,设计出稠衣灯公茶园十二将军IP形象及可娱乐交互、虚拟展示的“数字双胞胎”,构建了“非遗文化内容+数字技术+创新场景”的传统泥塑文化体验消费新场景。
实践团开会讨论设计方案。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联合茶山镇文化服务中心深入孵化,后续将推出更多新的IP形象。
实践团成员本着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热情,认真学习刺绣、錾花、妆身等传统工艺,体会工匠精神和传统泥塑艺术的魅力,跨专业协作,经过四轮修改迭代,最终完成设计成果,实现了本土泥塑艺术的活态保护与传承,助力区域文化品牌建设。
实践团设计的稠衣灯公茶园十二将军IP。
南方+记者 马新杰
通讯员 杨泽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