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
不少家长又开启了“鸡娃”模式
盯上课、盯作业、盯学习习惯
……
关注孩子的学习之余
宝爸宝妈们可不要忘记
紧盯孩子的“喝水”问题
因为喝水很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今天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
副主任医师曾青山
就来为大家科普孩子喝水的话题
缺水会影响大脑思维
曾青山医生介绍,人体70%以上是水分,再加上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运动量也较大,对水的需求量更多。因此,及时补水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若补水不足,会出现以下问题:
1. 身体不适
缺水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嘴唇干裂,皮肤干燥,食欲减退,还可能会便秘。
2. 影响大脑思维
多项研究发现,身体缺水时,认知能力会显著下降。大概在失水达到体重的1.5%左右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降低认知功能作用。
3.干扰体温调节和降低功能
孩子参加剧烈运动如果没有充分饮水,运动结束仍然会感到燥热,心情变差。第二天可能会感到累,身上没劲。
4.诱发肾结石等疾病
很多学生因为经常忙于学业,不爱动,一坐就是一整天,喝水也少,身体的排毒能力就会变差,也会更容易患上肾结石等疾病。
如何判断缺水?
感到口渴:这是明显缺水的信号。
排尿次数和尿量减少(往往因孩子太小,不会观察而忽略)
观察尿液颜色:合格的妈妈都会看小孩的尿液,及时发现问题,鼓励孩子多喝水。
儿童饮水法则
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6岁以上儿童的推荐饮水量如下【扣除加餐的果汁、奶粉等液量】:
年龄
饮水量(ml / 天)
6 — 10岁
800 —1000
11 — 13岁
1100 —1300
14 — 17岁
1200 —1400
水温:最好10°C~40°C,10°C以下容易出现胃肠应激反应:如胃部不适、肠绞痛、腹泻等
频率:少量多次、随时喝水、主动喝水
水量:尿液是透明黄色或浅黄色就代表水分充足了
抓住三大喝水的好时机
1.课间活动时间
孩子的新陈代谢快,喝进体内的水很快便会代谢,课间补充水份也是必不可少。每一节下课及时喝水100ml。
2.体育课活动前
运动前补充足够的水分,不仅能防止身体因过度缺水而虚脱,还能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如果天气热、消耗大,补水的频率也可再适当增加。运动前喝水100~150ml。
3.运动结束后
在运动时,身体会大量的出汗,水代谢速率加快,大量水分遗失,口腔内的唾液分泌相对减少,咽部黏膜干燥,会使人感到口渴难忍,要及时补充水分。运动后喝水100~150ml,避免一次大量喝水。
温馨提示:
不要用果汁或者碳酸饮料代替白开水;
大量出汗时,可适量饮用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喝太多水。
严重腹泻时,可添加口服补液盐;运动饮料也可以适当选择。
老师和家长应该在日常:
加强手卫生的宣教,让孩子学会科学洗手。
教导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正确使用饮水机,防止烫伤等意外的发生。
鼓励孩子自备水壶,养成少量多次的饮水习惯(建议每小时100~200mL),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医生简介
- 曾青山 -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
副主任医师
注册营养师
从事临床营养工作二十余年,热爱临床营养工作,积极参与医院的健康宣教工作及媒体宣传,科普专家。
擅长:糖代谢疾病、脂肪肝、高尿酸血症、肾脏病、肿瘤、老年性疾病等慢性疾病的营养治疗,危急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围产期营养支持与体重管理、产后及肥胖患者健康管理。
文 | 广医三院
图 | 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