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澳门创业者的“工改”故事丨中山“工改”特写

南方+ 记者

“我每天都回澳门,一个小时就能到了。”

6月中旬,中山市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又称“聚龙科创e谷”)举行招商启动仪式及商务中心开业仪式。

自此,项目投资方之一、中山市龙耀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龙耀实业”)的总经理方俊濠,正式开启了“三乡-澳门”两地的通勤生活。

聚龙科创e谷是中山市首个“政府挂账收储+异地代建”的“工改”项目,也是在粤澳两地政府支持下成立的粤澳深度合作试点园区。园区成立后,澳门大健康产业在内地的转化有望提速,同时推动内地药企在澳门转化与出海,让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中山市古鹤中医药综合产业园项目现场。

“这里有‘工改’机遇”

土地是企业生产和产业发展的必要要素。一年多以前,中山开始以“工改”扩容发展空间,为破解制造业“无地可用”难题开辟新路径。

方俊濠的父辈在三乡镇扎根发展了二十多年,了解到不少低效用地即将整备出让,龙耀实业也计划拍下一块适宜的土地,打造一个集中医药大健康研发、加工、生产、包装、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创新型综合产业载体。

对长住澳门的方俊濠来说,园区选址首先要考虑地块的交通便利程度,坐落于G105国道旁、毗邻坦洲和珠海的三乡镇古鹤建材城“工改”项目恰好契合了这个需求。

三乡镇古鹤村建材城占地近200亩,年产值不到850万元,亩均税收不足0.5万元,是典型的低效工业园。利用“工改”政策,三乡镇最终决定以政府挂账收储模式开发66亩的地块,集聚中医药上下游产业项目,以村自主开发模式改造剩余地块。方案推出后,获得了村民的一致赞成。

“这里有‘工改’的机遇,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基于对三乡镇的熟悉程度,方俊濠还是希望继续扎根三乡发展,“据我了解,当时镇上也没有多少工业用地可以出让,基本上都是通过‘工改’整备出来的,所以相当于没有‘工改’,我们就没有机会拍下土地去做中医药产业园。”

据了解,龙耀实业与其他广东龙头药企和港澳合作方计划联合投资6亿元进行改造,投产后预计年产值8亿元,税收3312万元。目前,产业园建设正有序推进中,1#楼主体已建设至5层,一期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封顶。

聚龙科创e谷是中山市首个“政府挂账收储+异地代建”的“工改”项目,也是在粤澳两地政府支持下成立的粤澳深度合作试点园区。

改造之外有新机

一边是改造升级,一边是产业联动发展。

“澳门的中药品牌是很成熟的,但澳门一方面土地资源有限,另一方面人口和市场相对较小。”方俊濠介绍,“工改”给澳门企业打开了内地中药市场的机会。

2023年以来,聚龙科创e谷的布局与建设有了更具体的蓝图。产业园将建设粤澳大健康服务平台,通过粤澳工商合作为粤澳企业提供轻便的跨境注册服务,不仅服务澳门大健康产业在内地转化,也助力内地企业出海,打通葡语系国家等地区的国际终端销售渠道。

2021年,广东省药品监管局发布了《关于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注册审批的公告》,对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上市注册审批时间进行缩减,加快审批进程。基于此,方俊濠也积极和澳门药企、商会对接,最终与龙华堂药业(澳门)有限公司和澳门药厂商会达成合作,引入产业园。

“我们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澳门药企,确定与中山联动后就成立了一个新的品牌。” 龙华堂药业(澳门)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浚杰表示,后续将陆续把原有的传统品牌引入内地进行生产,形成“澳门品牌+横琴研发+中山制造”的生产模式,“通过粤澳大健康产业服务平台,我们已经有两个澳门本地产品通过国内注册初审,预计明年第一季度上市。”

“中山处于大湾区的几何中心,聚龙科创e谷对企业来说有生产和交通方面的优势,我们希望能在此落地生产、发展壮大。”提到为何选择落地中山,蔡浚杰表示,作为一个澳门的药企,龙华堂药业的最终目标也是在内地市场获得发展,覆盖8000多万人口的大湾区则是现阶段的首选目标。

【撰文】包蕾

编辑 卢子衡 钟乡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