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敏慧:在盲校从教22年,她与盲童学生“双向治愈”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邝敏慧的命运发生了转折——32岁时,因生孩子时突发眼疾,她的视力骤降为0.04,佩戴眼镜也只有0.09,只能看清楚1米范围。
原本做小学语文老师的她,转到了广州市盲人学校任教,也就是现在的广州市启明学校,至今已有22年。
邝敏慧在课堂上手把手教学生。
她与盲人孩子们的命运在此汇聚交融,既“同病相怜”更“同舟共济”。她用自己的爱治愈了孩子们,也深感“是学生们治愈了我”。
这是一个用爱“双向奔赴”“双向治愈”的故事。
“难熬的日子里,是孩子们治愈了我”
回想起22年前的那场人生转折,邝敏慧说,是孩子们治愈了她。
2001年,当眼睛突然几乎失去视力时,邝敏慧已经做了14年的小学语文老师。和气温柔的她深受学生和家长喜欢和信任。
突然的变故,让教学工作无法再继续。她情绪低落,不知何去何从。直到父母点醒了她:“你应该去盲校,看到那里的学生,你就知道怎样坚强地活下去。”
邝敏慧的父母都曾是盲校老师,教过很多视障学生,她常在父母口中听到他们自立自强的故事。“我喜欢当老师,不想离开这个职业。”一个暑假之后,邝敏慧转到了广州市启明学校任教。
这所学校是广东唯一一所纯视障学生的学校,学生大多是全盲,一小部分为弱视。有些孩子是先天性盲眼,从未见过光明,有些是因后天的疾病或意外导致了视力变化。
在成年后突然几乎失去视力,失去原来的工作,要进入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面对一群特殊的学生,邝敏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第一道难关就是盲文。为了尽快掌握盲文,她入校后第一时间在班里组织起一个互助小组,让盲文较好的学生担任自己和盲文较差学生的“小老师”。
这一方法非常奏效。邝敏慧很快掌握了盲文,因为有老师一起学习,孩子们学习盲文的劲头也更足了。
“在那段难熬的日子里,是孩子们治愈了我。”邝敏慧动情地说,盲校的孩子,虽然眼睛失去了光泽,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运动场上也奋力地奔跑,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她。
很快,邝敏慧就爱上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爱上了在盲校的工作。
盲校老师每天的工作经常是重复的。普通一年级学生学习区分左右手,可以直接演示或播放视频。但在盲校,老师需要走到每一个学生跟前,举起孩子的手告诉他哪只是左、哪只是右。
有多少个学生,这个动作就得重复多少次。如果他们记混了,还要继续重复。但邝敏慧没有厌烦,“因为我面对的是孩子们渴望知识的脸庞”。
在盲校从教22年,邝敏慧已是一位优秀的专业学科带头人,先后获评“广东省中小学特级教师”“广州市优秀教师”“广州市劳动模范”“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广州好人”等荣誉。
“花样”带领学生感受世界
因为与孩子们“同病相怜”,邝敏慧感受着孩子们的感受,从孩子们的视角出发,想方设法带领他们“花样”感受世界。
人对信息的接收90%以上都要靠眼睛。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最难的是如何建立视障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怎样更加具象地呈现课文内容。
普通孩子不用刻意学习的形状、大小、方向等常识,视障学生却需要不少时间去感知、理解。有着切身感受的邝敏慧,亲手制作了许多教学用具,琢磨出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
在课文《葡萄沟》中,孩子们无法想象怎样的房子才能让葡萄变成葡萄干。邝敏慧找木工打造了类似新疆葡萄“阴房”的架子,并放入葡萄模型,还带来吹风机模拟流动空气。
“我摸到了葡萄”“原来这就是阴房”……学生们纷纷上前触摸,课本上的场景就这样鲜活印在了学生们的脑海中。课后,邝敏慧还跟学生们分享了新疆葡萄干,让孩子们从舌尖感受新疆风土人情。
《开国大典》课文学习中,邝敏慧与学校老师一起为学生制作的盲文地图。
在讲《开国大典》这堂课时,邝敏慧特意邀请学校里很会画图的廖老师一起按课文描述绘制了一幅盲文地图,长安街、天安门、中华门、国旗杆跃然纸上,同时辅以音频,“声形并茂”还原那时的壮观场景。在雄壮的典礼声乐中,触摸着盲文地图,学生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开国大典的豪情。
像这样的教具,邝敏慧做过很多。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课堂上,她制作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纸质模型,并配上盲文,引导学生感受小蝌蚪如何完成蜕变;在《小小的船》一课中,她剪出12个月亮、叠出12只小船,让学生对比弯月与小船的相似之处;学习《雷雨》一文时,邝敏慧用蜘蛛模型、丝线以及圆珠笔,做出一个简易轮滑,让大家用手接住直直掉下的蜘蛛,体验“垂”的感觉……
“努力让孩子们的世界变得更精彩,他们学得开心,我也教得开心。”寓教于乐,邝敏慧享受这份付出带来的成就感。
她还曾参与全国盲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工作,将教学经验分享给更多盲校教师。
做孩子们的“邝妈妈”
相较于普通学生,视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都相对落后,更容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以及情绪障碍等问题。
在盲校教学,与传授知识一样重要的,是呵护学生们的心灵,教他们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
邝敏慧曾担任过心理健康教育课老师。她经常告诉学生:虽然我们都是生理有缺陷的人,但要努力做心理健康的人。
她鼓励自卑的同学在课堂上大胆发言,主动找情绪低落的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情绪。
学生晨晨(化名)患有孤独症。邝敏慧先让他触摸自己的手,熟悉后再轻抚孩子的头,让晨晨逐渐解除防备心理。她还总是蹲着和晨晨说话,让他有安全感。慢慢地,晨晨开始信任邝敏慧,并在她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如今,晨晨已考入郑州的一所专科院校。
10多年前的学生小芬(化名),让邝敏慧仍记忆犹新。小芬是从福利院来到启明学校的。因幼时失去父母,她有情绪障碍,把十分照顾她的邝敏慧当成了妈妈。
为了让“邝妈妈”时刻关注自己,小芬经常弄出很大声响,“闹起来,全校都能听到她敲铁门、推桌子的声音。”
邝敏慧便与她约定,每天20分钟的大课间,都教她一个盲文,并让她每周用盲文给老师写一封信,邝敏慧也会在信中批注回复。这一约定直到小芬初中毕业才结束。
邝敏慧还仔细照顾着小芬的日常生活,手把手教她第一次使用卫生巾,告诉她生理期要注意的事项,为她买合适的内衣,在她情绪不好时及时安慰开解。
如今,小女孩已经长大。结婚时小芬来到学校向老师们表达感谢,特意亲了一口“邝妈妈”。两年前,小芬打来电话告诉邝敏慧:“以前您给了我妈妈般的爱,如今我也要当妈妈了。”
“她拥有了自己的幸福,老师们都为这个孩子高兴,真的很高兴。”邝敏慧特意发了朋友圈,祝福这位自己如女儿一般看待的学生。
从教多年,邝敏慧桃李芬芳,很多学生早已成家立业,走向社会。有人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有人在医院做按摩医师,也有人开设视障学生音乐工作室……
“看到孩子们逐渐立足于社会,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觉得以前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非常开心。”邝敏慧说。
【编者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南粤大地,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在为学、为事、为人等方面,潜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们喜爱敬爱的“大先生”。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当好筑梦人,争做大先生”系列报道,讲述不同岗位上优秀人民教师的教书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南方+记者 刘汉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