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级景区“天然年鉴”湖光岩、“千岛湖”红树林海上奇观、鹭鸟天堂郊野公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游客流连忘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旧县傩舞以及千年历史文化隋唐时期铁耙县县治遗址、泰山府、外坡古民居、文笔塔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让人叹为观止,富贵竹、发财树、莲雾、释迦、火龙果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农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一幅幅充满张力、冀望和生机的画景,正是麻章激活党建“联”动力,全面赋能乡村振兴、聚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和生动缩影。
近年来,麻章区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提质年“1+2+6”行动,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通过党建引领,在“联”的对象、资源、机制等方面着力,延伸拓展“联”的广度和深度,瞄准农村基层短板,实施联组织、联头雁、联人才、联群众、联产业、联部门的“党建六联”乡村振兴举措,构建纵横联动、运转高效、资源贯通的全链条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体系,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实落细。
联组织,打好乡村振兴“组合拳”
“以往1条村单打独斗、力量薄弱,在沟通协调、资源互补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经过上级的指导推动,现在我们示范带5条村党组织联合起来,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出,村与村组团发展实现1+1大于2的效果!”湖光镇那柳村党支部书记许东微高兴地说。
“湖光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党组织书记“组团”发展。
麻章区不断探索加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举措,通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乡村振兴示范带涉及村庄党组织串联起来,实施农村党建联建组团发展计划,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开展交流观摩,从组织联建、党员联动、活动联办、人才联育、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等7个方面着力,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季度轮值制度,推动各村党组织开展多方位组团合作,联动加强资源整合、村务合作、问题协调、连片开发、文化交流。
“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按照上级关于探索推进村与村党组织资源共享、组团发展的部署,在认真梳理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地理位置相邻、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相近’的原则,串联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庄党组织,打造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片区,以点连线、扩线成面,通过典型示范开路,形成可学可复制经验,以实实在在成效示范带动全区农村振兴发展”,麻章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联头雁,锤炼乡村振兴“主力军”
“旧县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傩舞传承基地,党支部坚持‘党建+旅游’工作思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第三产业,打造特色旅游示范村品牌,累计投入1350万元,依托国家级非遗湛江‘傩舞’、隋朝铁耙县遗址等旅游资源,成功举办2023年首届湛江傩舞非遗文化节,吸引了广大游客的‘围观’打卡,切实把文化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湖光镇旧县村党支部书记彭思恩在麻章区开展的“基层党建提质年·书记谈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线上线下比武中“展示武技”。
麻章区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将村级党组织书记“导师帮带制”作为区委“一把手”党建工程项目,推行带理论学习、带组织建设、带群众工作、带产业发展、带村务管理、带乡村治理等“六项帮带”措施,将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党组织书记纳入导师库,联帮联带提升农村“头雁”能力。同时创新乡村振兴比学模式,以点带面推动全区镇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全覆盖,麻章镇、湖光镇成功入选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大“金点子”镇街。
麻章区开展镇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大比武。
“下一步,我们将与广东海洋大学探索共建‘头雁学院’,创新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模式,设置乡镇党校分教点、示范带村庄实践点,因地制宜创办农村‘夜校’,完善村级后备干部育选储管用制度,切实提升农村‘头雁’政治素质和工作本领”,麻章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联人才,点燃乡村振兴“智引擎”
“我们充分发挥海大资源优势,以进修、短训等多种形式,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帮助提升麻章农村基层干部能力素质,培养‘三农’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围绕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和示范带建设,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文化培育推广等方面为麻章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广东海洋大学有关负责人在与麻章区“一学院一乡村”党建共建签约仪式上表示。
为服务推动“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麻章区不断擦亮校地合作品牌,充分发挥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用,联系用好驻地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智力资源,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华南中心、湛江市乡村振兴研究院、预制食品研究院、湛江市乡村振兴研究院乡村组织振兴研究中心先后在麻章挂牌成立,同时围绕组织共建、人才共育、产研攻关、宣传推广等四个方面,由海洋大学学院党组织与“湖光乡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村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开展组织振兴课题研究,建设管理“百千万工程”服务站,组织专家“组团式”下沉到村,在产业发展、产品开发、产权改革、文化旅游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市场开拓等服务,补齐麻章乡村振兴发展短板弱项。
“刘教授讲得真是太精彩啦”,湖光镇世乔村党支部副书记许伟芳一直为广东海洋大学教授刘素青“打CALL”,原来,刘教授在“麻章红树林大讲堂”讲授《金牛岛红树林形成机理和保护机制》,生动形象地让听众深入了解金牛岛这片“国宝”红树林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这么珍贵,对如何保护好这片“国宝”提出了具体意见,让听众既接受了一堂精彩红树林科普课,又接受了一场红树林保护工作业务辅导。
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助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麻章区充分发挥辖区15所高中等院校资源优势,与广东海洋大学在湖光镇世乔村开设“麻章红树林大讲堂”,致力打造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宣传麻章的窗口,以现场教学和集中宣讲为主,辅以沉浸式体验、观摩讲解、学员互动等形式,力求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接地气,讲好麻章故事、传播麻章声音、展示麻章形象。
联群众,凸显乡村振兴“志愿红”
“村容村貌就是我们的衣服,我们生活富起来了,衣服也要好看起来!”麻章镇城家外村党员李树彩自豪地说。在村党支部的长期教育引导下,城家外村民群众对自己的村充满浓厚的“荣誉感”,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党群“连心”工程,成立了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维美”党员志愿服务队,经常可以看到党员“志愿红”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入户宣传教育,“全天候”维护村庄卫生环境,推行门前三包和绿化、亮化、序化、美化“四化行动”,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四小园”评比活动,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水平。如今的城家外村,村容村貌整洁干净,农居红墙外的果树亭亭如盖,老人在树下乘凉闲聊,小童追逐嬉戏玩乐,很多来到城家外村的游客纷纷点赞:“住在这条村一定很舒服!”。
麻章区聚焦破解乡村振兴中群众发动不够充分这个难题,积极构建“1+3+X”党员志愿服务大体系,即充分发挥村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完善党员宣传凝聚群众、党员组织发动群众、党员联系服务群众3个机制,推出政策宣传、景区引导、环境整治、困难帮扶、矛盾调解等X个服务项目,引导村民、乡贤、社会人士等群体积极参与。同时探索积分制等激励机制,不定期评选星级志愿者、星级志愿队,将志愿服务表现情况纳入发展党员、后备干部培养、干部考核等工作中。
太平镇党员志愿者对台风后倒伏的树木进行清理。
“以前总是要托亲戚朋友介绍才能找份活干,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还有志愿者帮忙分析哪份工作更合适我,真是太好了!感谢你们送来的这些消息,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刚填完应聘信息表的村民陈大哥感动地对上门服务的党员志愿者说。
围绕构建“1+3+X”党员志愿服务体系,麻章区创新实施“1234”模式抓党建促农民就业机制,推动每条村建立一支群众就业党员志愿服务队,建立招聘信息收集和信息互通两项机制,并搭建区镇村三级党群服务中心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强化党组织、党员、群众和企业四方联动作用,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共开展招聘活动5期,累计提供岗位1000多个,招聘人数达8000多人,参与就业群众达25000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1000多人。
联产业,延伸乡村振兴“产业链”
据统计,全球每10支富贵竹,就有7支来自麻章。经过近30年在花卉产业领域的深耕,麻章区已成为南方重要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现有富贵竹、幌伞枫、龙血铁等花卉品种,各类花卉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花卉2.7亿枝(盆),富贵竹更是其中的拳头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八成以上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印度等地。
麻章区坚持做好党建引领产业发展文章,区委整体谋划全区农业产业体系,按照《湛江市加强现代农业产业链、产业带、产业园党建工作指引》,以产业党委为抓手,统筹推动各村建立产业发展所需的资源、短板、需求“三本台账”,做到基本情况、群众诉求、优势劣势、发展思路等“四个清楚”,通过党建搭台,成立麻章富贵竹产业联盟,搭建“云上花市”平台,对接“12221”市场体系建设,做大做强富贵竹等优势产业。同时发挥党组织作用,聘请专家举办富贵竹种植技术及加工成品、电商技能培训,经常委派技术员进村入户,到基地手把手实地传教种植技术、疾病诊断及防治方法,及时帮助解决种植农户的技术难题。
湛江市兰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富贵竹种植、加工、销售、新品种选育、市场服务和产业化推广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型专业化民营企业,该公司主动对接村庄农户,在包树苗、包技术、包回收“一条龙”服务的同时,安排100多个就业岗位吸纳农户,提高村民收入、带动村民致富。“作为一名老党员,就是要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让村里的乡亲都过上好日子,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公司负责人黄邦盈说。近日,《兰盈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富贵路”》案例入选广东省2022年“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十大典型案例,为此次湛江入选的唯一案例。
麻章区湖光镇那柳村富贵竹种植景观。
目前,麻章花卉、富贵竹、莲雾、释迦等农产品公用品牌获得市场充分认可,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4个、省级名牌产品16个、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18个,其中富贵竹从单一的品种发展成多种多样的富贵竹编织艺术造型产品供应链,成为麻章出口RCEP成员国首批货物,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麻章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富贵竹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和经营集散地。
联部门,当好乡村振兴“守护人”
每到周二傍晚,麻章区各部门党员干部在吃完晚饭之后,开始着手车辆安排、人员配置、台账清点等工作,与夜幕为伴,组团下沉到村(社区)开展“平安夜访”。作为全市“平安夜访”工作先行试点,“村居事务全知晓、重要事项全参与、投诉建议全接收、民生服务全覆盖”的愿景,已在麻章逐渐变为现实。
麻章区夜访干部在村操场为村民答疑解惑。
麻章区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周期全过程,建立一张网治理、一盘棋指挥、一体化储备、一线式考核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平急转换”机制,结合城郊农村群众白天务工、晚上归家的特点,创建干部组团“平安夜访”党建品牌,推动各级党员干部每周二晚“组团”下沉到村,做到区级领导班子成员包镇走村入户、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组入户、村“两委”班子成员包组联户,及时了解村民群众诉求,形成一线问题清单,牵头职能部门主动认领、直接处置群众诉求,有力保障农村基层和谐稳定。
“在夜访干部的努力下,村里的问题越来越少。之前夜访工作站非常热闹,村民争相来提诉求。现在工作站变‘冷清’了,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位了。”麻章镇调塾村党支部书记梁文胜说。
“平安夜访”推动各级各部门走出办公室,主动下访群众,与群众促膝长谈,延伸了感知触角,破解群众“信上不信下、信访不信法”现象,及时捕捉化解一批“小矛盾”“弱信号”,实现基层治理由群众上访变为干部主动下访,“一揽子”接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农村基层政治生态,为乡村振兴发展“保驾护航”。
【撰文】姚瑶 通讯员 梁军 郑乃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