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领域招聘需求快速上升,汽车产业人才发展报告发布

南方+ 记者

在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召开之际,智联招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3年汽车产业人才发展报告》。该报告基于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解析我国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供需现状,旨在为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及人才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随着汽车行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我国汽车企业招聘需求实现了较快上升,其中2023年1-7月,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8%。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求职人数也激增。

汽车产业平稳运行,人才需求良性增长

汽车产业经济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对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对于大多数工业国家而言,汽车产业通常被看作是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报告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与高素质制造业人才供给能力息息相关,汽车产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制造业人才就业薪酬和需求增速较快的门类之一。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1-7月,汽车行业招聘需求同比增长6%。

近年来,国内许多城市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了城市汽车行业的发展。今年1-7月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产能集中区域加速“抢人”,合肥市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岗位同比增长46%,位居城市榜首位。其次是南昌、惠州、长沙等城市,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超20%。

从职位来看,汽车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上升明显。今年1-7月,汽车产业各职位中,招聘职位数增速TOP10中高技术含量工程师8席。其中,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分别以25%和20%的同比增幅排名前两位。

另外,汽车销售、普工/操作工岗位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9%、11%,充分体现了汽车作为工业产品和消费品双重属性的特殊用人需求。

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招聘需求快速上升

数据表明,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18%。不同类型车企招聘的主要岗位各有侧重。国资企业招聘岗位以设计/制造为主;合资车企招聘中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师、汽车销售/市场拓展岗位占比领先;民营车企以普工/技工岗位的需求;造车新势力企业销售岗位需求较大。

电气工程师成新能源车企研发主力,车载系统研发对嵌入式软件技能需求较高;CATIA 、UG等软件操作成为汽车行业从业必备技能,编程则是高薪技术岗位的稀缺型技能。

造车新势力企业高薪“抢人”,车载系统研发月薪超3万,高于民营车企的27313元、国资车企的18453元和合资车企的17560元。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车企给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师、电池/电气/电控研发、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等技术研发/工程师类岗位也开出了比其他类型车企更高的薪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职位平均薪酬领先,算法工程师岗位平均招聘薪酬排名首位,高达28146元/月。

学历与岗位平均薪资成正比,博士平均月薪超3万元。从学历要求来看,开展新能源业务的车企招聘岗位平均薪酬与学历要求成正比。其中,要求博士学历的招聘岗位平均薪酬最高,达32406元/月。其次是硕士、本科和大专学历,对应的招聘岗位平均薪酬分别为21431元/月、15420元/月、10611元/月,要求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招聘岗位平均薪酬最低,仅7415元/月。

新能源车企涌入大批求职者

面对集中释放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招聘需求,人才供给端予以积极反应。据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今年1-7月,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求职人数同比增长35%,高于招聘职位数18%的同比增速。这表明,开展新能源业务的整车企业得到人才青睐,吸引大批新涌入的求职投递。

非技术类岗位竞争激烈,高技术岗位竞争相对平缓。从各岗位的人才供需情况来看,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岗位的求职竞争指数最高,其次是全媒体运营。这两大岗位的进入门槛较低,求职竞争更为激烈。同时,汽车设计/制造工程师、车载系统研发岗位的求职竞争指数最低,这两大岗位的技术门槛较高,求职竞争相对平缓。

合资车企岗位竞争最为激烈,造车新势力竞争压力较低。从开展新能源业务的车企类型看,合资车企的竞争指数最高,其次是民营车企。合资车企凭借长期以来的国际化品牌形象,对产业人才具备一定吸引力。合资车企最受年轻求职者青睐,造车新势力吸引资深从业者。

南方+记者 李定

编辑 杨溢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