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买药降血糖,阿姨的购药单存在什么问题?

南方+

医院的病房最近收治了一位阿姨,60岁不到,1个月前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去医院测了随机血糖高达23mmol/L,不找医生制定降糖方案,而自行去药店购买了几种药服用,结果症状不但没改善,反而加重了,空腹血糖最高达20mmol/L,体重也在半个月里下降了4斤,这才来医院住院治疗,入院测随机血糖高达24.7mmol/L,尿糖4+,糖化血红蛋白12.9%。

我们来看看她去药店买了哪些药?存在什么问题?

自购药物

自购药物

阿姨的自购药物及服用方法:

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0.5g/片) 每次1片,一日2次,饭后吃

伏格列波糖胶囊(0.2mg/粒)每次1粒,一日2次,饭后吃

格列美脲片(2mg/片)    每次2片,一日2次,饭后吃

盐酸苯海索片(2mg/片)  每次1片,一日2次,饭后吃

问题1:二甲双胍用药前未行肝肾功能检查

二甲双胍是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药物,通常是进餐时服用,如果服用后出现胃肠道反应,可以改到饭后服。但是选用这个药物前需要关注肝、肾功能情况,对于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45ml/min)的患者是禁用的。

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的时候,往往已经发病很久了,可能存在肾功能损害,这时对于药物的选择是有讲究的,如未检测直接用药,某些降糖药物会在体内蓄积,增加低血糖风险。这位阿姨虽然才刚刚发现糖尿病,但她的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2.9%,说明这3个月的平均血糖都在18mmol/L左右,之前很早血糖就升高了,只是不知道而已。所以选用二甲双胍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问题2:伏格列波糖服药时间错误

伏格列波糖,这个药属于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葡萄糖的吸收而发挥降糖作用。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平时进食米面类食物较多,选择这个药物确实可以抑制淀粉转变为葡萄糖,延缓糖分的消化和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正是基于这种作用机制,这个药最好是进餐时与第一口饭同服,餐后服用的话,米面类食物已经开始消化了,这时服用效果大打折扣,如果餐后1小时再服用的话,基本就不起作用了。

问题3:格列美脲服药频次错误

格列美脲是长效的胰岛素促泌剂,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来降糖,起始剂量1~2mg,每天一次,早餐时或第一次主餐时服用,最大初始剂量不超过2mg。这个阿姨起始每天就是4mg,剂量过大,增加低血糖风险。作为长效制剂,也无须一天两次给药。

问题4:服用降糖药物前应评估胰岛功能,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

阿姨这次入院后我们给她做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C肽释放测定试验,发现她的胰岛素和C肽餐前偏低,餐后C肽的峰值不到空腹的两倍,胰岛功能是比较差的,所以即使她入院前服用了4mg的格列美脲,血糖依然很高,因为没有胰岛素可促啊。

问题5:苯海索没有用药指征

这个药不是降糖药,主要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阿姨自述有肢体震颤,于是药店店员就推荐购买了这个药。殊不知该药有抗胆碱的作用,会加重口干、视物模糊的症状。即使用于帕金森病,剂量也是从每日1~2mg起始,视耐受情况再逐渐加量。而这个阿姨一天服用2片(4mg)剂量是偏大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阿姨去药店买的4个药,没有一个是用对的,耽误治疗了一个月,幸亏这次及时就诊,否则病情加重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可能会危及生命。

日常生活中,确实不可能大病小病都去医院看医生,每个人都有过自行购药的经历。但是对于初次诊断的疾病,如果没有充分了解病情,仅凭着自己的判断去买药,或者是跟着广告去买药,往往会因为治疗不当而出现不良的结果,轻则延误病情,重则损伤身体。

所以提醒大家:生病了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经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方可按照既定的治疗方案购药治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 苏芬丽


添加健康医聊助手了解详情

编辑 欧旭江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