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外国语学校:让“深外经验”落地,办成“粤东地区一流特色名校”|教育高质量巡礼⑨

南方日报 南方+

01:15

1分钟了解梅县外国语学校

湖光山色,草木葱茏。走进校园,随处可见的“外语角”诉说着她的名字——广东梅县外国语学校。创立于2015年,集中小学、幼儿园于一体的梅县外国语学校同她的学生一样,风华正茂、朝气蓬勃。

梅县外国语学校同她的学生一样,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受访者供图。

梅县外国语学校同她的学生一样,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受访者供图。

建校8年来,这所年轻的公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考成绩捷报频传,逐年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师资力量雄厚,教师70%以上毕业于省部属重点高校,研究生学历以上人才占比20%;办学特色鲜明,外语、科教成果斐然,英语、俄语、日语等外语成绩居全省前列,学生科技成果获国省市各级别奖励500多个。

秉承“诚信、卓越”的校训,传承“文明和谐,务实创新”的校风,如今的梅县外国语学校正锚定“办成粤东地区一流特色名校”目标,在梅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开启属于她的新征程。

对标深外强特色

外语教育有特色

办成“粤东地区一流特色名校”是梅县外国语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目标。为此,梅县外国语学校广泛学习省内外名校办学经验,发展迅速的深圳外国语学校成为了梅县外国语学校的主要学习对象。

深圳外国语学校是深圳市基础教育中办学种类最多、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其外语特色突出,开设有英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六个语种。30余年间,深圳外国语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学校发展成深圳乃至全国的一流名校,有着教育界的“深圳速度”之美誉。

对标先进,学习先进。如何让“深外经验”落地梅县?

在梅县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梅县外国语学校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教学上引进了深外“小班化、分层化”的理念,因材施教。同时,成立奖教奖学基金理事会,设立奖教奖学金,奖励积极从教和潜心向学的优秀师生。

精准对标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方法,因地制宜走好特色办学之路,梅县外国语学校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具有梅外特色的教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与深圳外国语学校一样,小语种教学是梅县外国语学校极为突出的办学特色。作为梅州市首间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公办外国语学校,梅县外国语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进行英语特色教学,同时积极开展泰语、印尼语、韩语、日语、俄语等第二外语教学。

“我们从初中开始设有6年一贯制的日语、俄语小语种班,从小培养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在经过6年的教学后,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比较明显的提高。”梅县外国语学校日语老师王巧平说,在外语教学上,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实际交际能力。

据王巧平介绍,梅县外国语学校在教学模式上有三大原则,分别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口语为导向的教学途径、以活动为基础的互动模式,“比如说,我们会请寿司店老板走进教室,一边展示寿司制作过程,一边教学日语,又如每周末举办茶话会,通过聊天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

高考成绩是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经过6年的培养,小语种班在2022年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师年轻高学历

聚才育才有方法

8月末,刚刚送别高三毕业生的朱怡欢马不停蹄地来到学校操场,开始陪伴自己新一届的学生军训。

2016年,朱怡欢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来到梅县外国语学校任教。7年来,她已经带过3届毕业班。在今年高考中,她的学生郑凤敏以高分考入梦寐以求的厦门大学。

今年29岁的朱怡欢,在教学上很是“老到”。“朱老师虽然年轻,但教学能力强,充满热情与干劲。年轻的老师更能理解我的感受,与我亦师亦友,教会我学习与成长。”郑凤敏这样评价。

像朱怡欢一般深受学生喜爱的青年教师,是梅县外国语学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高三年级主任姚志良介绍,学校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35周岁以下的教师占比高达92%,其中研究生94人,占比20%。

一座在山区县开办的外国语学校,缘何能聚拢并留住一众年轻高学历教师?梅县外国语学校的答案是——提供充足的培养资源和通畅的晋升渠道。

教室内,学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教室内,学子们聚精会神地听讲。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摄

从培养资源上看,学校在重大科研课题和公开课上向年轻教师倾斜,突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锻炼;每年对教师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实行多劳多得策略;对于研究生教师,坚持职称倾斜政策,研究生教师任职本专业三年以上即可参与职称竞聘。

从晋升渠道上看,学校制定中层干部竞选上岗制度,大胆提拔任用年轻教师作为中层管理骨干和教学科研中坚,使新毕业教师也能通过公开竞选方式走上中层管理岗位。目前,学校35周岁以下中层管理人员占比76%。

得益于良好的人才管理体系,梅县外国语学校教师团队屡获佳绩,仅在2022年以来的省级青年教师比赛中,该校就有十余人获奖。建校八年来,教师累计获奖千余项。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优质稳定的教师团队,是梅县外国语学校办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保障。

高一招生录取分数线从办学之初的全市11所重点学校末位,跃进至如今的全市前列;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前列,逐年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亮眼的表现与成绩,见证着这所年轻学校的快速成长。

在教学提质的道路上,梅县外国语学校从未慢下脚步。

面对新高考改革,学校充分尊重学生选科意愿,根据学生选科情况,在原有班级的基础上开设物理班、历史班等学科班,并开展走班式教学,依据学生水平分层教学。

以化学科目为例,梅县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学生选考化学的仅有80余人,但开设的化学班却有4个,小班化、分层式教学充分满足不同学情的学生诉求。

一方面,小班化教学师生互动性好,老师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另一方面,分层化主要是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学生并不是固定的,掌握了基础后就可以申请到提高班上课。

四大校园文化节

氛围浓厚促成长

乐曲悠扬,歌声嘹亮,梅县外国语学校中学部的体育场上,身着不同国家民族服饰的梅外师生载歌载舞,用不同的语言介绍不同国家的民俗风情,周边还有数十个代表不同国家的展示摊位。

每年秋冬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开展外语文化节。受访者供图。

每年秋冬时节,学校都会组织开展外语文化节。受访者供图。

这是梅县外国语学校四大校园文化节之一的外语文化节上的一幕。每年,学校都会组织开展外语、科技、艺术、体育校园文化节活动,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更为多元的土壤。

夏晶晶是去年参与外语文化节摆摊的学生之一,她所代表的国家是德国。活动上,她手持德国地标性建筑慕尼黑新市政厅的图片,一边向路过的师生介绍德国文化,一边叫卖德国的特色小吃——德国汉堡。

“既能‘零距离’感受不同国家的特色风情,提升我们学习外语的兴趣,又能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是很棒的活动。”在校期间,夏晶晶已参加两次外语文化节,对于这项活动,她非常喜爱。

除了歌舞表演和摊位展示,外语文化节还设置了外语配音比赛、模拟联合国会议、立体手抄报比赛、英语单词猜词大赛、旅行册设计大赛、“梅外体”书法比赛等多样化的外语主题活动。梅外学子在此寓学于乐,亲身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精彩碰撞。

外语文化节不仅是学生感受异国文化的平台,更承载了师长对学子的殷切期望。梅县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温元年希望,外语文化节能进一步激发梅外学子学习外语的兴趣,学会用世界的眼光观察中国变化,用世界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如果说外语教育是梅县外国语学校培养学生的“独门武功”,那么科技教育就是该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又一“绝技”。

近年来,学校将科技教育作为办学特色之一,先后建立创客室、科技创新团队、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并被遴选为梅州市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多年来,该校在各级科技活动中取得科技成果450多个,师生申请国家专利并获授权达11项。

广东省余顺欢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是梅县外国语学校的一面“金字招牌”。通过开展讲座、课例展示、教育研讨、经验分享和以赛促研等多种形式,工作室多年来为全市各中小学培育了诸多从事科技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骨干教师。

“科技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余顺欢说。

梅县外国语学校对学生的综合培育不仅体现在特色多样的活动中,更蕴藏在师生间的温情互动里。每逢正月十五,学校师生就会聚在一起包汤圆、做花灯、猜灯谜,共度元宵佳节。

“过元宵节时往往已经开学,虽然没办法和家人团聚,但是和老师同学一起度过也感觉非常温馨,现在回忆起那段时光还觉得很感动。”2023届毕业生李炜洵如是说。

榜样说

利用好碎片化时间

自我调节释放压力

“我从小就向往海边的生活,所以决定报考厦门大学。”郑凤敏是梅县外国语学校2023届毕业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她如愿被厦门大学物理学类专业录取。

为考上理想的大学,郑凤敏有着自己的学习时间规划,尤其擅长抓住碎片化的时间学习。

作为一名住校生,郑凤敏平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挑灯夜读,而是选择早睡早起,以确保白天上课时精神饱满。充足的睡眠让郑凤敏能利用课间找科任老师答疑解惑。

她说:“有时,我做题容易陷入一个思维怪圈。这个时候,老师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的问题,并能拓展不同的解题方法。在和老师交谈中获得的知识,会比单纯地写和看记得更牢固。”

在学习中,郑凤敏曾经常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气馁。但后来她明白,气馁的情绪只会消耗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她认为考后的不良情绪源于对考试成绩的过高期待。后来,她慢慢降低对考试分数的期待,把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当作查缺补漏的过程,以平稳的心态应对高考。

除了自身的调节,郑凤敏还表示学校组织的活动,对自己的心态也有很大的帮助。在高考前,学校组织了“欢乐大课间”活动,老师带着学生踢毽子、吹泡泡、颠球……在趣味活动中,郑凤敏的学习压力得到了释放,能以更好的状态应对高考。

心态要自信且稳定

努力要高效且坚持

黄梓桐是梅县外国语学校2023届毕业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她被北京语言大学西班牙语专业录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酷爱外语的黄梓桐,平日里对与外语相关的事物总是充满浓厚的兴趣,外文著作、外语歌曲、影视作品等,无一不是她的精神食粮。除了英语之外,黄梓桐还自学了韩语,并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外语配音大赛,获得了英语配音第一名、韩语配音第二名的好成绩。

“心态要自信且稳定,努力要高效且坚持。这是我进步的秘诀。”在高三以前,黄梓桐的成绩还处于中游水平,但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高三跻身年级前十。

每一次做完题,黄梓桐会认真总结,利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脑海中就有了体系和框架,再加上平日里虚心向老师请教和同学交流,利用好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久而久之,成绩便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紧张的高三学习生活中,黄梓桐会抽出一些时间分给自己的小爱好——书法。笔尖与纸面间的平衡,白纸与黑字中的韵律,都能让黄梓桐从学习备考的压力中平静下来,帮助自己用更好的状态来面对高考。

黄梓桐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工作者,就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一样,站在聚光灯的中央,面对多国新闻记者对答如流、得体端庄,一字一句都温柔却充满力量,这是她进步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

梅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出品 梅州市教育局 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

策划 张盛良

统筹 唐林珍 张柳青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黄韬炜 见习记者 许文浩 何翔宇

鸣谢 正兴地产

编辑 叶桐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