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有一门思政课,只能容纳100余名学生,在开放选课系统时,选课人数却能达到几百人。上过课的学生,还直呼“听不够”。上这门课的,正是华师“网红”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永刚。
站上讲台以来,张永刚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课堂上,他结合学生关注的热点,通过“理论+叙事”的方式,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娓娓道来;课堂外,他融合教室投屏、手机小屏与电视大屏“三屏”优势,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一堂好的思政课,不能只有段子,更要有干货,让理论入脑、入心。”张永刚说。
从“抬头”到“入脑”再“入心”
“淄博烧烤火了后,不少游客开车几百公里特意赶来,只是为了吃个烤串吗?”“为什么有些明星轻轻松松就能赚很多钱?”“流量时代,演员和明星有什么区别?”课堂上,张永刚结合当下热点,深入阐述资本、劳动、异化等知识点。
台上,老师侃侃而谈;台下,学生沉醉其中。这背后,离不开张永刚对思政课教学方式的不断摸索。
长期以来,思政课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为了解决“抬头率”的问题,张永刚将学生们关注的热点引入课堂,热门综艺、明星同款、爆款游戏等都可以成为讨论的话题。幽默风趣的段子,让他的课堂总是笑声不断。
渐渐地,上课“抬头”的学生多了,新问题却随之而来。“三节课讲了100多分钟,只讲了5分钟的段子,为什么同学们只记住了段子呢?”张永刚陷入了思考。
为了寻找答案,张永刚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还参加各种教学比赛。从全省到华南,再到全国,张永刚的比赛脚步不停,在斩获荣誉的同时,教学技能日益精进。
2020年,在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上,张永刚抽到一个不太好讲的教学片段。不过,他依然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清楚阐释抽象的概念,并再次拿下一等奖。
“大学老师不是演员,教学要以内容为王,把握教和学的统一。”总结点评环节,评委的一番话点醒了张永刚。
“学生抬头之后,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入脑、入心。”他逐渐意识到,一堂好的思政课,除了要形式丰富,也要注重内容。
此后,他的课堂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实现教和学的统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把握理论重点,关照社会热点,回应学生疑点,让学生不仅“抬头”,更“入脑”,最终“入心”。
“每节课都讲得好有意思。”“印象最深最好玩儿的思政课,收获颇丰。”……张永刚有趣又有料的思政课,收到如潮好评,不少学生被“圈粉”,成为“自来水”。
从投影屏到手机屏、电视屏
思政课“火”起来后,张永刚站上了更高的舞台,慕名来听课的老师越来越多,鲜花和掌声也随之而来。
“我能代表最好吗?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在一片赞誉声中,张永刚格外清醒,“时代在变,学生也在变,要想影响更多的人,单靠线下课堂远远不够。”
张永刚意识到,线下教学利用投影屏,它的优势是专业性、思想性、深刻性,但在碎片化时代,很少有人愿意听那么久的课。“手机小屏,即时灵活,弥补了投影屏的缺点,两者融合,兼具专业性和灵活性。”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张永刚借助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平台,制作贴近大学生特点的网络作品,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做到“时时可育人、处处皆课堂”。
然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如何加强引导,让正能量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张永刚想到了电视大屏、主流媒体宣传矩阵。当电视台前来邀约录制节目时,经过一番考虑后,他决定将理论宣讲“搬”上社会大课堂。经过不断打磨,一系列融合时代问题与微观感受的节目问世,受到广泛好评。
上了电视后,也有人觉得张永刚不务正业,想着出名。面对不解,他也不急于解释,只是默默地把节目做好。“希望通过教室投屏、手机小屏与电视大屏‘三屏融合’,打通线上线下,连接起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从而形成大思政育人体系。”张永刚说。
作为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广东省“灯塔工程”青年导师,张永刚还前往全国多地,开展理论宣讲。每到一处,他都会根据当地特色、宣讲受众等情况,调整讲课内容,“声入民心”打通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
从“张老师”到“刚哥”、全国名师
在华师,张永刚多次被评为“最受学生喜爱老师”。在学生眼中,他是风趣幽默的张老师,也是无话不谈、值得信任的“刚哥”。“他没有任何架子,有他在的地方总是欢声笑语。尽管自称‘社恐’,但他愿意向学生敞开心扉。”张永刚的研究生喻志荣如是评价导师。
多年来,让张永刚颇为感动的是,自己上课时说的一些话,能够被学生长久记住,成为他们走出人生困境的箴言。
有一个学生,在毕业多年之后给张永刚写信。信中写道,虽然上课时的很多内容都忘了,但依然记得老师说的一些道理,每当想要放弃的时候,就会想起老师曾在课堂上说的“人生路很长,幸福最重要”这句话。寥寥数句,给了学生走出阴霾的力量。
不少人因为听了张永刚的课,决定跨专业报考华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每当他们找来时,张永刚总会不厌其烦地给他们答疑解惑。“学生来找老师不容易,只要不是非常不合理,就尽量不要拒绝。”
如今已是华师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徐子明,就是成功跨考的一位。备考期间,张永刚为他提供复习建议。等徐子明考上后,张永刚还从他的长远发展出发,推荐他报另一位老师的研究生。
“愿每次在场,都有收获。”这是张永刚在课堂上常说的一句话。他希望通过思政课,将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年轻学生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看待世界。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全国第五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南粤优秀教师……这些年,凭借在思政育人方面的表现,张永刚获得多项荣誉。
“荣誉既是鼓励,也是动力。”张永刚说,教师是人生首选,从来没有动摇过。“接下来,将不断完善‘三屏融合’,上好‘大思政课’,成长为指引学生人生方向的‘灯塔’。”
编者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南粤大地,广大教师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在为学、为事、为人等方面,潜心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成为学生们喜爱敬爱的“大先生”。在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南方日报、南方+推出“当好筑梦人,争做大先生”系列报道,讲述不同岗位上优秀人民教师的教书育人故事,敬请关注!
【采写】南方+记者 汪祥波
【图片】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