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通乡村兴 路美产业旺——华工学子在惠来孔美村的筑梦之旅

南方+ 记者

2023年7月,作为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优秀示范项目团队的华南理工大学绿韧通途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揭阳市惠来县的孔美村。在7月25日至8月4日为期9天的实践中,该社会实践团队的同学们怀着振兴乡村的热忱,给当地村民开讲堂科普交通知识,调研村里道路现状,设计道路改造方案,落实当地交通品质提升改造工程,促进当地道通乡村兴,路美产业旺。

古村当兴:筑梦路先行

盛夏时节的孔美村,阳光洒落在田野上,微风拂过,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为这片宁静的乡村谱写了一曲动人的音乐。孔美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拥有着七百多年的历史,自然环境优美,是具有典型潮汕文化的传统村落。

路通财通,道路建设如同乡村的血脉,是打通乡村产业物流通道的先决条件,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进入新时代以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是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持条件。然而,大部分农村仅实现了部分道路硬底化,尚未完全达到“四好农村路”的标准。孔美村这座古村落同样面临着农村公路从“通得了”到“通得好”的挑战。

技术创新:匠心系村落

“路是公平的,我们要让更多乡村也能享受到大湾区级的品质道路”,身为指导教师之一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虞将苗教授经常教育学生要将研究反哺祖国大地,“绿韧通途”团队由此诞生。

“绿韧通途”团队依托华工道路绿色环保科研课题组团队,坚持科研实践两手抓,致力于推广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成套技术方案在乡村道路质量提升上的应用。截至2023年初,团队在粤东粤西粤北等县域地区,已成功应用于10余条城镇道路和26条高速路。同时在云南省小忙兔村、广东省封开县新圩村和安靖村进行了农村道路改造。

华南理工大学“绿韧通途”师生团队在室内测试磨耗层性能。

华南理工大学“绿韧通途”师生团队在室内测试磨耗层性能。

团队研发的GT TECH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实施效果展示。

团队研发的GT TECH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实施效果展示。

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全国农村道路的硬化率不断提高。但是通车硬化过后的道路如何持续管好、养好,是“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做深做实的后续关键。

团队研发的GT TECH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为此类道面养护工作提出了适宜的方案。该技术不需要将旧有路面全部铲除重建,而是在达到养护条件后,对旧有道路的表面进行相应处理。磨耗层厚度的降低,显著减少了优质石料、沥青等资源占用,进而降低乡村道路建养成本;高性能材料的使用,结合适宜的结构设计,使得该技术的实施极大程度提升了道面服役品质,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GT TECH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应用于粤东西北地区。

GT TECH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应用于粤东西北地区。

调研走访:寻古村所需

今年7月,响应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行动号召,华南理工大学“绿韧通途”团队与揭阳孔美村成功需求结对,在7-8月间来到了这座潮汕古村落,探寻“交通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设模式。团队走进村里党政政务中心,与华南理工大学驻村第一书记易振、村委干部深入交流,研讨村落整体建设规划,更深入了解了村内道路建养问题。

“绿韧通途”大学生突击队在孔美村开展调研期间,走访了四十余户村民,收集他们的交通出行需求和道路建设建议。与此同时,在实地勘察中,团队发现孔美村周边的道路基础设施存在水泥路表面的坑槽、砂化、裂缝等问题,以及沥青路面的选材不当、施工压实不足等情况,影响村民的出行安全。此外,团队对村内地形进行测绘,累计测绘道路超过2公里,进一步加深了对村内交通与人居环境情况的了解。

绿韧通途:铺路如绘卷

在深入调研后,“绿韧通途”大学生突击队将目标聚焦在孔美小学与村宗祠间的水泥道面品质提升上。该路段经过十余年的使用,出现了坑槽、开裂、脱皮等问题,道面平整度很差,骑车经过时经常发生事故,严重影响村民的出行安全。

针对这一问题,“绿韧通途”团队应用自主研发的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根据旧有道路的实际情况,提出了1.5cm超薄磨耗层加铺设计方案。在加铺之前,需对原有路面进行冲洗,清除杂草和淤泥,疏通积水,并通过刨机进行路表预处理,以提供后续超薄磨耗层的牢固基础。

改造后,此路段具备超越常规沥青路面标准的抗裂、抗渗、抗滑和降噪等优异性能,极大提升道路品质,为当地村民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图为孔美村道进村口段施工改造。

图为孔美村道进村口段施工改造。

本次路段改造已于8月31日全面完成施工,“这段路骑车没有一点声音,也平稳得很,村里也能用上这么好的路了”,孔美村居民林姐在通车后第一时间骑行,不禁向团队成员感叹道。该路段为村内上下学、祭祀拜祖的重要枢纽,预计将直接惠及780余户村民的日常出行。

孔美村道施工改造前路况。

孔美村道施工改造前路况。

孔美村道施工改造后路况。

孔美村道施工改造后路况。

未来展望:路美乡村兴

“绿韧通途”突击队不仅希望帮助孔美村改善道路品质,还能带动当地产业和乡村文化建设,实现“道路+产业”的融合。例如,打通当地农产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村内“孔子美”农家香米等特色农产品销售物流速度;挖掘乡村历史、潮汕文化特色,建立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此外,大学生突击队还开设了乡村科普讲堂,为村民们普及乡道、省道中的交通安全知识,提高村民素质。

炎炎夏日,抵挡不住华南理工大学青年大学生们对乡土的热爱,扎根南粤乡土,厚植爱农情怀,“绿韧通途”大学生突击队将持续致力于乡村道路改造与品质提升,发挥专业优势,聚焦“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青春力量。

南方+记者 陈婷婷

通讯员 苏图 冯致皓 邹宇迅

编辑 羊建溶 伍青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