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日起,家住博罗县柏塘镇古榄园附近的高桥村村民张日明利用自家院子经营起了家庭式农家乐,多的时候一天能有3000多元收入。
在博罗柏塘,该镇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大力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让乡村振兴有了新成效。其中,广东省最美农村公路——柏邹公路串起柏塘镇沿线5个村,该镇通过推动文旅融合、农旅互动,不仅逐步带动沿线各村的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也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让兴村富民有盼头。
乡村各有其美引游客纷至沓来
沿着柏邹公路驱车前行,两边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经过人居环境的整治提升,沿路柏市村、高桥村、上田埔村、石岗村、邹光村等5个村容貌焕然一新:建筑物外立面统一改造,极富岭南特色;每个村还结合自身特点,配上了一些乡村景观设计,让乡村各有其美,可谓“一村一景”。
沿线中,古榄园、生态茶园别有一番风味。在古榄园里,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落在古树园内,映出别致景象。在生态茶园内,行走在一垄垄茶树间,感受富有柏塘特色的乡村气息,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有山有水,乡村更美。独松河发源于柏塘镇邹光村独松水库,流经邹光村、石岗村、上田埔村、高桥村。经过整治,河道完成清淤,河岸两边重新修缮,休闲栈道沿着河岸延伸,漫步或骑行其间,两岸美景尽收眼底。
自然美融合人文美,让沿线各村的魅力凸显。在柏塘镇石岗村,门口的石雕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鲜红的党旗和手握钢枪的战士无声地向群众讲述着石岗的红色故事。1945年7月14日,这里曾发生了三棵松战斗,当时东江纵队第三支队28人英勇奋战,除3人负伤撤离之外,其他队员全部壮烈牺牲。而今,三棵松战斗遗址、纪念墙、壁画等向后人传递这个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
乡村美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游玩放松身心,特别是节假日,不少来自东莞、深圳、惠城等地的游客在此感受美丽田园风光,搅热了乡村。
资源优势成发展优势,村民增收有了新渠道
依托乡村资源,柏塘镇结合“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在柏邹公路沿线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布局,分别在高桥村、石岗村规划了高桥村古榄园乡村旅游示范区、石岗村红色农旅示范区。目前,两个示范区按照区域的定位发展,让乡村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发展优势。
在古榄园乡村旅游示范区,古榄园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为产业发展和项目引进打下了基础。根据发展的需要,该镇在此布局了露营基地、特色小吃、休闲驿站等一些文旅业态,不仅为游人赏景游玩提供了补充,还进一步丰富了产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游人的到来。
今年4月29日,柏塘镇在古榄园举行2023年乡村振兴产业推介会暨“链上柏塘”数字文旅平台上线活动,通过“1个主会场+4个分会场”的形式,全方位推介柏塘发展空间和投资价值。活动的开展吸引了投资者前来洽谈,也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游玩。乡村旅游的欣欣向荣,让村民找到了增收新路子,看到了发展新希望。村民张日明的家在古榄园附近,这次活动让他看到了新机遇,做得一手好菜的他决定发展农家乐。说干就干,活动不久后,他便购买了10张桌子并配套了椅子,和妻子一起经营家庭式农家乐。同时,他还购买了5辆骑行单车,出租给游人绕着古榄园骑行游览。
在石岗村,依托生态茶园和红色文化,石岗村红色农旅示范区的发展也在不断向好。在柏塘镇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村对三棵松战斗遗址进行了修缮提升,还增设了三棵松战斗纪念墙,在村里的壁画和景观设计上增加了“三棵松战斗”故事元素,规划了红色旅游线路等。斗门村民小组打造了一处廉政园,在这里,廉政文化、红色文化与周围的乡村环境融为一体,既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也是接受廉政文化熏陶、净化心灵的好地方。漫步廉政园内,绿意盎然,栈道、石椅、廉政景观与之交相辉映。如今,不少游人前来感受石岗这个红色乡村的魅力。看到人气聚集,当地村民萌发了开设家庭式农家乐的想法,罗东明就是其中一个,两三年前他在村里办起了农庄,随着前来游玩的人更多,他对农家乐进行了升级,增强游人的体验感。
产业振兴孕育新契机,投资商纷纷前来投资创业
乡村旅游业态的发展,给当地村民带来增收契机的同时,也吸引了投资者前来投资发展,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柏塘镇高桥村古榄园附近,一家民宿正在加紧建设中,打造以茶文化体验为主题,联动周边古榄园、网红打卡点游玩的民宿综合体。慢享榄园茗宿总经理谯彭说,柏塘是广东十大茶乡之一,这边的茶文化很突出,地理位置也不错,古榄园附近的环境和配套都很好,很适合他们民宿的定位,如今民宿的主体建设已完成,正在装修,预计9月底可对外营业。
邹光村同样迎来了发展好时机。村企合作的田园综合体项目——绿源山庄由农家乐、民宿、田园采摘、儿童游乐等项目组成。这个暑期,不少深圳、东莞的客人带着小朋友们前来游玩体验。村干部李光明说,该项目的落户丰富了村里产业的发展,也为村里带来了分红,今年可至少增收5万元。于村民而言,这里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约有20名村民在此工作。另外,通过土地的流转和盘活,每年每亩的土地租金收入为800元。李光明说,目前该村正谋划建设环独松水库绿道,寻求发展新契机。有了产业的加持,今年该村村集体收入正朝着20万+的目标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
来源:惠州日报
编辑:张宇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