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傍晚7点,佛山的天色刚暗,但在岭南天地商圈内,另一种“光”正在升起——来自一旁的店铺,更来自街头巷尾林立着的摊位,帐篷挨着帐篷、灯连着灯,仿佛夜里浮起的星海,让整个商圈展现出与白天不相同的魅力。
傍晚,佛山岭南天地的夜市上游人如织
“这里也太好逛了吧。”夜市绚烂的灯光、丰富的摊位吸引了不少游客,有年轻人向同伴如此感叹。夜市的人群中,有不少结伴同行的年轻情侣、朋友,也不乏牵着孩子的家庭,有些是佛山当地人出来“遛街”,有些则是专程前来体验的外地游客。
在夜市上购物的外国游客
而这,只是佛山乃至整个广东夜游场景的一幕。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支出占全天文旅消费支出的比重为61.62%,夜间文旅消费活力已超过白天。尤其在这个暑假,广东夜间文旅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不仅涌现出系列新型的夜间文旅消费业态和活动,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更推出“Young城Yeah市” “夜佛山越夜越精彩”“夜色惠精彩”“夜侨都”等系列城市品牌项目,夜游成为带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而包括夜间户外沉浸式舞剧、创意夜集市等在内的夜游新型业态,也为社区、城市带来活力与动力。
夜经济增长潮中,Z世代“功不可没”
在佛山岭南天地夜市的一角,小磊支起了自己的画板,准备“开摊”。作为这里的固定摊主,他每天都要重复同样的日程:下午来到摊位、等待第一位客人,然后边为客人作画、边聊天以放松他们的情绪,待到晚上10点左右游客渐少,便收摊回家。“算下来,在佛山做摊主已经两年了。”
佛山岭南天地夜市常驻摊主小磊
佛山并不是小磊的第一个夜市“根据地”,但却是让他感觉最舒服的那个。“这里本身就有很好的夜生活氛围,文化底蕴也很深厚。”他说。
小磊的摊位上摆满了自己的作品
与售卖小食、工艺品的摊位不同,他是在摆摊售卖自己的创作——基于客人的外貌特点,在5分钟内为他们创作一幅简易的卡通画像。“艺术+夜市”成了他的流量密码:在线下,他吸引了不少前来夜游的情侣、家庭,“多的时候一晚能画3、40张”;而在线上,他将作画的短视频上传平台,也收获了一大批粉丝。“很多人看到视频,就会约下次现场作画。”
游客朱先生对小磊创作的画像很满意
这个暑假,“夜游”成为拉动广东文旅的重要引擎。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夜间文旅消费各类业态均有好转,夜读、夜购、夜市、夜宿、夜宴、夜游、夜娱和夜展等业态相关商户夜间接待人次均呈上升态势,其中夜游接待人次增长最快,为148.16%。从夜间营业收入看,上述业态相关商户营业收入均呈上升趋势,夜游相关商户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最快,为333.16%。
在夜经济增长潮中,Z世代“功不可没”。“年轻人是夜经济的核心消费群体,我们在活动主题设定和内容打造上,都是围绕年轻人的兴趣出发。” 瑞安新天地商业总监及岭南天地总经理陈纯指出。在岭南天地,年轻游客能体验到多元餐饮、异国风情酒吧、沉浸式演出、主题音乐节、青年文化社群活动等丰富的夜经济业态。
不少年轻游客会在丰富的夜市摊位前驻足消费
事实上,年轻一代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美食街”类夜游。随着精神需求的增加,以及社群、兴趣点的细分化,他们开始更多进行吃喝外的夜消费。“我会为有当地特色、文化底蕴的小玩意买单。”95后游客朱先生告诉记者。在岭南天地的夜市逛了不到一圈,他已消费了接近500元,“战利品”鼓鼓囊囊塞满了背包。“比如这个,就很有佛山风格。”他拿出其中一个向记者展示——那是一个手工陶的醒狮艺术品。
为艺术而消费、逛夜市,如今已变得不再稀奇,甚至有夜市是专门为艺术“而生”。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佛山岭南天地就组织了一场以艺术为主题的“天地趁墟节”夜市活动,近50位大湾区艺术创作者齐聚于此,用摆摊的形式展示、售卖作品,为游客带来一场特别的夜游体验。
“天地趁墟节”艺术市集活动入口
除了艺术,“夜文化”也成为卖点。譬如,今年岭南天地携手祖庙文投打造的夜间演出《剑合钗圆》,就以“无舞台+沉浸式”的演出方式,融合现代舞、粤剧、话剧演绎中国传统戏曲《紫钗记》,收获了不少好评。格外具有吸引力的,是表演的灵活性、参与性——利用龙塘诗社古建筑的多层空间,以光影、演员引导观众参与其中。“比如演员引导观众移动到诗社二楼,不少年轻人、小孩子都十分乐于配合。”《剑合钗圆》总导演龙云娜表示。更有孩子会在结尾表演结婚的段落,“分分钟跑过来要喜糖”,真正融入到表演之中。
夜间演出《剑合钗圆》剧照
新奇、自由而有趣的观赏体验,让这一夜间演出备受好评。“每次演出完我们有一个采访,几乎90%以上的观众都说‘没见过’‘好看’。”在大麦网上,演出的评分亦高达9.5。这对龙云娜来说,已经是迈出了第一步——让当地人、游客感受到另一种艺术风格,也能够发现吃喝之外另一种夜游体验和魅力。
夜间演出《剑合钗圆》剧照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夜游+”场景在全省各地涌现。
位于梅州的广东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客都人家旅游度假区,推出大型情景体验剧《原乡》,以千年客家文化为主题,跨越时间维度演绎客家文化、客家精神。
东莞隐贤山庄则斥巨资打造大型旅游项目——《蝶影》水舞灯光秀,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梁祝》为主题IP,集合了水幕喷泉、投影、烟花等手段,将复杂的情感转化为光影声光技术表达。
为什么说夜市是“文旅业的重构”
在夜市摆摊,对小磊来说,既有出于成本的考虑,又有心理上的偏好。作为艺术创作者,他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接触、碰撞,以丰富灵感,而创意市集的出现正好能满足他的需求。
摊主小磊和前来作画的顾客朱先生
对很多参加艺术类夜市的创作者来说,初衷也是如此:既能与观众产生更直接的连接,又能拥有更多曝光、展示自己的机会。“销售额倒是其次的。”“天地趁墟节”艺术展摊主之一、手工黏土创作者赵科表示。
“天地趁墟节”艺术展摊主之一、手工黏土创作者赵科
夜市正在影响甚至塑造着一个地区的文旅形象,如今,形象不再只由景点、景区定义,开始更多关乎“人、物、景”所构建出的场景。这对传统文旅行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冲击:一方面,旅游在“去景区化”,传统旅游目的地的内涵从景区,变成了某条街、某个活动;原先的“点到点”式横向观光,也转换成了纵向、同一目的地下不同业态的叠加。
譬如位于广州的东山口街道,传统建筑和新潮店铺的结合,让这里成为不少文艺青年、潮人的必打卡点。近年来,更开发出周末市集、“东山印象”艺术之夜等不同主题的夜间消费场景,用沉浸式文化、艺术体验和互动交流的社交属性,将餐饮、展览、购物等有机融合,成为如今的夜游热门目的地。
再比如不少人的“宝藏夜游地”六运小区,则将居民区的烟火气与丰富夜体验结合,成为夜游经济下城市自然更新的缩影。居民楼中发育出众多餐厅、酒吧,乃至买手店、猫咖等,集中夜游的多种体验。而小区自带的社群属性,更满足了年轻群体的社交需求。在小区街道上“遛弯”、吹风,拿杯啤酒与朋友聊天……这些休闲场景,成为粤式烟火气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同样的场面也出现在东莞西溪古村。从荒废少人的旧村落、到“东莞洪崖洞”,改造后的西溪古村不仅变美、更变丰富了——“活化古村,我们希望做到以商养文、以文促商、旅游补充,最大限度体现古村的文化价值。”西溪古村改造团队负责人廖昱明在先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今,这里不仅有民宿、购物、餐饮等多种复合业态,以及三四十家非遗、艺术工作室,还依托古村“舞凤凰”“抢炮头”等习俗打造出夜游系列活动。如今,已成为抖音本地热榜排行上常年位列第一的热门目的地,每到节假日便游人如织。
东莞西溪古村的夜晚十分热闹
自带流量的商圈,不少也打造出成熟的夜经济模式,或在不断探索新的夜游产品和场景。佛山岭南天地充分利用其闲置的户外空间,围绕音乐、咖啡、滑板、萌宠等主题定期组织夜间活动,充分满足不同兴趣群体的需求,为商圈带来客流、销售双位数增长。广州正佳广场则在春节期间引进《唐宫夜宴》团队,联合打造沉浸、互动式的 “正佳星球×唐宫夜宴 大唐千灯会”主题活动,表现出“吃喝玩娱”外场地的另一种魅力。
文旅融合背景下,夜读也成为夜间经济的增长亮点。《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夜读相关商户夜间接待人次同比增长仅次于夜游,增长高达136.83%。而更多夜读场景也在涌现,比如不打烊书店1200bookshop。不仅是广东第一家24小时书店,更过提供背包客房间、接收打工换宿等,传递浓浓的粤式人情味。位于深圳CBD区域的24小时书吧,则被称为“坚持最久的24小时书店”,从2006年开业至今从未熄灯。
深圳24小时书吧
同样被重构的还有身份。传统的旅游市场内,游客仅是需求方,景点等供给方单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但在夜游经济中,前者从原先的观光客身份,重构成为参与者、活动的一部分,甚至消费者和商家的身份可随意转换——如果愿意,他们也可以成为摊主或组织人。
05后的江同学(左)和郑同学(右)在逛佛山岭南天地夜市
“在我看来,创作者和摊主的身份是共通的。”“天地趁墟节”艺术展摊主之一、Sankaramon插画主理人罗二文表示,都需要了解自己、也了解他人的需求。而有过摊主身份的游客,参与其他夜市的积极性也往往更高。比如协助过艺术市集的05后江同学就表示,愿意去体谅、支持其他夜市和商家。
缺的是夜游产品还是营销?
“广东有着发展夜游的天然土壤。” 广东首批国家级夜经济消费集聚区评委、时代文旅董事长熊晓杰指出。这与其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密不可分。一方面,广东拥有一批特点鲜明、颇具知名度的滨海旅游、历史街区目的地。比如惠州的双月湾、阳江的珍珠湾等,滨海夜晚的风情、以及悠闲的夜间市井气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
中山崖口村夜市
此外,广东人自带的夜生活“基因”,也催生出了许多夜间消费场景。据统计,广东省现有18家消费市场活跃、业态集聚度高、文化内涵丰富的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其中共有11家为国家级、在全国范围具有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包括广州北京路、正佳广场、潮州古城等;发展良好、潜力突出的省级则有7家,深圳南头古城、梅州市客都人家文化旅游区等位列其中。
潮州古城牌坊街
在如今存量主导的夜游市场下,如何发挥广东优势、充分盘活资源?优质的产品供给仍是首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吴志才指出,广东夜游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正走向提质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但仍存在“三个不够、一个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挖掘深度不够、产品跨界融合不够、消费场景创新不够以及‘城市热、乡村冷’发展不协调。”
区域不均衡也是面临的难题之一。《报告》显示,广东省18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基础好、人口密集、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珠三角区域集聚区数量占比83.33%。粤东西北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深圳欢乐港湾旅游景区
要确保全省夜游高质量、均衡发展,内容和服务还是关键。吴志才建议做好以下三点:一是适应年轻群体做好跨界新产品,在点亮城市街区、园区、社区以及乡村的基础上,做好岭南非遗文化和二次元、潮玩等传统、现代文化元素叠加,打造一批可看、可玩、可体验的夜游流量引擎;二是面向数字时代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壮大虚拟旅游、沉浸式体验、智慧旅游等新体验;三是坚持主客共享营造放心消费新环境,加强环保、交通组织等公共配套,以标准化、人本化引领服务提升,营造安全夜间消费环境。
熊晓杰则指出,广东并不缺乏好的夜游产品,但在营销宣传上要下更多功夫。
事实上,广东夜游市场的好评度一直不低。根据《报告》,2023年上半年,夜间文旅消费者对广东省夜间文旅消费环境总体评价较高,为8.18分。夜间文旅消费者对广东省夜宴环境的评价最高,为8.56分;其次是夜游、夜购和夜市评分较高,高于整体得分(8.18分)。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粤式夜游仍与“出圈”有些距离;尤其是对标国内知名度更高、更具吸引力的夜游目的地时。比如河南,一曲《唐宫夜宴》将歌舞放进博物馆场景,利用“传统文化+现代科技”融合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收获好评无数,河南博物院、应天门乃至整个河南夜游也因此涨了一波热度。熊晓杰指出,河南夜游的火爆,凭的就是营销上的合力和“乘胜追击”。“河南每年不间断举办文旅行业大会,线上和多家偏社交传播的平台开展合作,且力度非常之大。在此期间还充分利用省内资源,联动各地方政府、企业的积极性。”此外,要将网红流量变成“长红”,更需要长期的话题运营和策略上的不断调整。
东莞隐贤山庄《蝶影》水舞灯光秀
对场地方来说,要用动态策划、项目让目的地“活起来”。但高质量夜游活动、目的地的打造,并不只是摆几个摊位,而是充分挖掘自身文化特点,并以更现代、易被年轻人所接受的方式包装。
“盲目的模仿或引进,无法实现长久的发展。”失败的例子如深圳文和友,虽有网红品牌的加持,却因缺乏本地特点、在广东“水土不服”,如今几乎店去楼空。
要实现有效营销,仅凭“单打独斗”并不够,更需要统一的品牌效应。事实上,近年来广东各地也开始整合夜游资源,推出广州“Young城Yeah市”、佛山“夜佛山”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在省内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项目。以广州为例,今年“Young城Yeah市”夜间消费节重磅推出“在广州”四大分主题系列活动:食在广州、享在广州、美在广州、爱在广州,鼓励游客以不同的方式“解锁”夜生活。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最近还上榜抖音发布《2023年中国城市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第一梯队(全国前十)。
广州珠江·琶醍啤酒文化创意艺术区
而面对“城市热、乡村冷”、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唐金稳建议称,未来,可以将夜游和郊游相结合,在乡村或郊区依托民宿以及露营元素等推出一批乡村夜游产品,如河源春沐源,近期推出的山谷音乐节就异常火爆。
【采写】南方+记者 叶绮涵
【摄影】南方+记者 王俊涛
【剪辑】周鑫宇 黄奕淇
【统筹】周人果 伍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