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六大安全教育专项 “点亮”平安开学季

南方+ 记者

“既有情景演绎、以案说法,又有防范提醒、应对示范,‘开学第一课’涨知识了。”9月1日上午,电白区近30万学生通过南方+直播平台集中观看《茂名市学生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专题片,不少学生表示,寓教于乐,干货满满。

这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由茂名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联合出品,南方日报、南方+茂名新闻部摄制,分小学初中、高中高职两个版本。内容围绕交通安全教育、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防毒品、防性侵六个安全教育专项设计教育情节,多部门专业人士出镜以案说法,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见贤思齐,防微杜渐,知行合一,“点亮”平安开学季。

扫码观看“开学第一课”。

 内容丰富 

模拟情景+以案说法

让安全教育更鲜活

“不戴头盔、想偷偷下河洗澡、喜欢尝新猎奇,茂小明和同学的种种经历简直就是孩子生活的写照。”电白区大衙中学初二(9)班学生陈思莹的家长看了专题片后坦言,以前总觉得孩子去上学了,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行了,每次收到学校里发来的安全提醒都没放在心上,现在才警醒过来,这种想法是不负责任的,“生活处处都可能有危险和意外,孩子安全一点也马虎不得。”

专题片由《茂小明上学记》和《以案说法》两部分构成。

身边人身边事,起到警示教育作用。《茂小明上学记》以主人公小学六年级学生茂小明一天上下学路上的见闻为主线,以交通安全教育、防欺凌、防溺水、防诈骗为主要情节进行情景演绎,采用真实场景拍摄,其中穿插全国乃至茂名学子身边的真实案例、影像资料,进行警示教育,并邀请专家学者访谈,引导茂名市广大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懂法用法,身体力行保障自身健康成长。

剖析真实案例,让学生知法懂法,远离危险。《以案说法》部分围绕防毒品、防性侵两大安全教育主题,特邀茂名市禁毒办、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多个公检司法单位相关执法人员进行真人真事案例解剖分析,辅之以情景演绎配合释法普法内容,让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在案例解说的延伸中,让未成年人明晰法律边界,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明法理、明德理、明情理、明学理、明事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电白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精心准备,组织学生全面上好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并通过写观后感、谈心得体会、案例剖析、警示教育等方式,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宝贵,全面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引导师生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切实保障校园平安。

 多方联动 

打好开学“预防针”

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青少年安全教育是学校管理的底线,也是学校发展的支点。”茂名市人大代表、电白区电海中学初级中学副校长梁宁说,师生家长共同观看“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专题片,以学生为中心,在六大安全教育专项宣传上下功夫、出实招,通过家校社会联动,打好安全开学“预防针”,“点亮”平安开学季。

茂名有学生160多万名,是全省中小学生人数最多的地级市之一。近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严格要求,坚持问题导向,预防和治理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积极防范各类涉未成年人案(事)件发生,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022年底,茂名市教育系统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专班成立,组织开展各个专项行动;今年3月以来,茂名市首个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导师团成立,面向全市教育系统持续深入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教育指导工作,电白区教育系统未成年人工作专班成立;今年暑假前夕,茂名市教育局联合南方日报、南方+茂名新闻部出品《暑期防溺水 安全记心间》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公开课,不断提高未成年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醒社会各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教育家长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安全保护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是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平安成长的基石。梁宁建议,在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以典型案例为素材,深入浅出地分析当前校园安全教育防范新形势,并提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可在校园中采取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宣传方式,如播放反诈视频、交通安全视频等,让安全教育宣传化为一种激励的力量,引导家长和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

此次《茂名市学生安全教育“开学第一课”》专题片摄制,邀请60多名学生、教师、专家学者及相关执法人员进行情景演绎、以案说法、心理辅导和普法教育,20多家茂名市直单位协助,充分实现家校社会联动,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安全教育知多D

交通安全篇

问:在交通安全中,青少年需要特别注意的行为规范有哪些?

茂名市公安局电白分局交警大队民警钟炎:在交通安全中,青少年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行为规范:一是遵守交通信号灯,走人行横道、天桥等过街设施,切勿闯红灯、翻越隔离栏。二是骑自行车时,不要超载,按规定佩戴好安全头盔,并在非机动车道上骑行;遇到大车时要远离,避免并行,不要抢行,不要在大型车辆的盲区内玩耍或避让。三是上下学路上,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要在停车场及路上玩耍、不要在马路上玩耍,特别是不要在道路中间或者没有过街设施的地方嬉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排队有序上下车,不要拥挤,要文明乘车。乘车时,要全程规范系好安全带,不要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车外。四是在道路上使用滑板车、独轮车、溜冰鞋等玩具时,一定要有家长监护,必须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不要在马路上玩耍,否则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希望广大青少年能够认真遵守,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防欺凌篇

问:未成年人在校外遭遇欺凌或者看到同学受到欺凌该如何做?青少年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余秋红:未成年人校外遭遇欺凌时,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可以通过现场呼救、交出财物等方式保证安全;看到同学受到欺凌时,先衡量自身能力,再决定采取当场制止、寻求大人帮助等措施。以上两者情况,事后都要告诉家长、老师,必要时通过拨打110公安报警热线、12309检察服务热线、12349民政公益热线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电白检察公众号里的法治副校长信箱告诉我们。

青少年由于体型瘦小、性格孤僻软弱等原因容易被不良未成年人盯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保护自己:一是不携带较多的钱和手机等贵重物品,不公开显露自己的财物;二是前往校园周边巷子拐角等校园欺凌可能多发地时尽量结伴而行;三是与同学友好相处,宽容、理性、平和解决矛盾,不采用过激方式;四是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平时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以便在危险的时刻进行自保。

防溺水篇

问:有家长认为孩子会游泳就可以下水或者在游泳池里游泳就是安全的,这种想法正确吗?

茂名市应急管理局调查统计科科长张海衍:今年5月20日下午5时30分许,茂名市某水上游乐场所发生一起淹溺事故,事故造成1名13岁的学生溺亡。事发后我们调看了现场监控视频,孩子在水中挣扎的时候,不是没人注意,但因为在水下的活动岸上很难看到,等到发现没动静已经迟了。这起事故就发生在泳池里,一个我们本以为会很安全的地方。

“会游泳”并不是“救命符”,“懂不懂游泳”与“是否有安全意识”是两回事,在溺水身亡的孩子中,一半以上都是游泳很好的孩子。诸多溺水事故多是在缺乏大人监管的情形下,孩子冒险下水,遇到水深或水温较低的情况,加上慌张,很容易导致溺亡悲剧发生。学生要牢记防溺水“六不准”和“两会”。此外,家长也要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内容、知同伴、知归时,关注孩子的外出情况,留意孩子的人身安全,共同做好防溺水工作。

防诈骗篇

问:哪些诈骗是针对青少年群体比较高发的?青少年通过哪些方式可以积极预防诈骗?

茂名市反诈骗中心三级警长陈境文:在未成年受害人中,这些类型的诈骗比较高发:以“买卖游戏皮肤、账号”等为由头的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以“追星”为诱饵的刷单返利类诈骗;冒充“好友、师长”等熟人类诈骗;“号称要惩罚家长”等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青少年预防诈骗要做到:规范使用手机,特别是对社交账号、游戏账号的使用,不要擅自添加陌生好友,短信验证码不能随意给到网上陌生人,也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进行屏幕共享,避免个人信息的泄露。增强法治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不要“开办固定电话、架设手机组网简易GOIP设备等帮助境外诈骗分子使用”,不要“以打电话、发短信、发微信等方式帮助诈骗分子引流”;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手机号码、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码以及任何密码等;在受到威胁、恐吓时,不要慌张,保持冷静,要及时与父母沟通商量,不要因为担心父母责备而被犯罪分子牵着鼻子走。

防毒品篇

问:当今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电子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在电子烟中“加料”,诱使青少年误吸食而走向违法犯罪,针对这种情况青少年要如何防范?

茂名市禁毒办民警林警官:“跳跳糖”“小钢瓶(笑气)”“开心水”“卡哇潮饮”“奶茶”等这些新型毒品,通过包装成生活中的普通的饮料、零食、电子烟等,具有很强的迷惑性,隐蔽性。尤其是“加了料”的上头电子烟,与普通电子烟外表看起来没有区别,但被渗入合成大麻素或毒品替代物依托咪酯等物质,滥用者在吸食后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手抖、站立不稳、情绪突变等反应。

像有时候青少年为了耍酷耍帅,想尝试下电子烟是什么味道,禁不住诱惑和好奇心就吸食了,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一旦吸食了就会上瘾。吸食了这些毒品之后,很容易神志不清,不仅会上瘾,还会把自己推向被他们侵犯的危险。青年要保障自身身心健康,除了远离毒品,也要保护好自己,防止受到人身侵犯。

防性侵篇

问:网络交友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社交方式,但由于青少年辨别能力、防范意识相对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网友见面甚至熟人见面受到性侵犯的案件时有发生。青少年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电白法院刑庭三级法官欧少红:网络交友是当下比较流行的社交方式,其为广大青年朋友提供了联系交友的新模式,然而近年因网络交友而引发的性侵案件时有发生并呈增多趋势。为此,结合电白当地司法实践中的性侵案例,我们对青少年提出如下意见:

提高思想认识。从思想上要认识到不慎网络交友的危害性,严格把握网络交友标准和要求,重点关注网友品行、生活方式等,切勿因一时兴起滥交、乱交网友。

增强防范意识。慎重选择网络交友方式,特别是对未经实名认证的网络用户,慎重添加为朋友,会见网友时尽量多人陪同,会见时间地点选择白天在人多安全的地方。不要轻易在陌生地点会见陌生人,切忌存在“见一见无所谓”的侥幸心理。

勇于寻求帮助。一旦发生性侵后,要及时向信任的老师、家长等成年人或国家机关寻求帮助,及时拨打110报警,尽可能多地保留体液、毛发、皮屑、通信记录等证据,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侦查调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反响

电白区观珠镇五一小学学生家长梁丽梅:

家长要站好安全教育第一岗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触教育的教师。记得有一次,我用摩托车搭载孩子上学时,孩子死活不肯上车,孩子说,“老师说如果家长骑摩托车不戴头盔,你就不要上车”。那时我感觉脸烫得翻滚,赶紧道歉并拿起头盔戴好。看了专题片更是深有感触,也终于明白了学校时刻讲安全和微信群不厌其烦发出安全提醒的良苦用心。作为家长,要站好教育第一岗,教好孩子的第一课,为孩子的安全筑起一道屏障。

电白区黄岭镇大村小学校长崔建平:

抓好安全管理“三要素”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三要素:一是安全预防重中之重;二是安全管理重在落实;三是安全教育常抓不懈。一直以来,我们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的首要位置,做到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逢会必讲安全。安全涉及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做好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同时也需要家长及社会各界力量的相互配合,就如专题片中提到的,各部门形成合力,家长以身作则等,只有这样学生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电白区大衙中学教师王碧海:

安全教育要融学于趣化教于心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专题片采用情景演绎、以案说法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示范,引导学生如何防范违法犯罪行为,也为我以后的安全教育教学方法指明了方向。在此之前,我总是一味地“满堂灌”,以为安全教育就是告诉他们什么不要做,而没有让学生知道这样的危害和后果。这部片子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选择快乐的一种,寓教于乐、融学于趣、化教于心,相信孩子们更易接受。

9月4日《南方日报·电白视窗》A01版。


【撰文】叶洁 邓建青 通讯员 吕小冲

编辑 邹祥亮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