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区丙村镇:“三字诀”探索兴镇富村新路径|竞跑百千万·梅县镇能量⑩

南方日报 南方+

今年1至7月,丙村镇规上工业总产值42.75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14.3%,税收达1.06亿元。

亮眼的数据背后,丙村镇做了哪些努力?也许在丙村镇热闹的工地、繁忙的车间、人气渐旺的乡村田间那可以找到答案。

丙村镇打造了耀祖阁“四小园”,绘就一幅“客韵新民居,和美新画卷”农耕风景画。受访者供图

丙村镇打造了耀祖阁“四小园”,绘就一幅“客韵新民居,和美新画卷”农耕风景画。受访者供图

今年来,丙村镇锚定打造工业强镇、争创全市分类考核优秀等次的目标定位,持续深化对镇情、村情的认识,抓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在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通过念好“实、特、优”三字诀,积极探索兴镇富村新路径,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字当头

全力推动制造业量质双升

置身于广东宝新能源投资建设的广东宝丽华电力有限公司荷树园电厂,葱茏的树木与现代化厂房相映成趣,让人难以把这个场景与电厂联系起来。

得益于该企业“碳”寻绿色之“道”,一改以往电厂给人黑烟滚滚的印象。

“企业立足新发展格局,以技改升级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电厂战略布局。”发电部部长邓劲才介绍。

鸟瞰荷树园电厂,绘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冷凝塔和烟囱远远矗立着。受访者供图

鸟瞰荷树园电厂,绘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冷凝塔和烟囱远远矗立着。受访者供图

走进荷树园电厂,绘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冷凝塔和烟囱远远伫立着,只见水蒸气不断冒出,映衬着电厂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荷树园电厂现有投产6台总装机规模达147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循环流化床机组,2022年发电量约70亿千瓦时。

“在全方位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通过技改升级深入开展节能减排降耗工作,为当地实体经济发展增添动能。”邓劲才说,企业拥有国内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

据悉,企业获“2022年工业振兴发展贡献奖先进”称号,是对宝丽华深耕能源电力二十载所做出成绩的充分肯定。接下来,荷树园电厂将在原址上扩建四期2台100万千瓦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进一步推动梅州苏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如今,技改已然成为丙村镇政企的共识。眼下,丙村镇的工业企业追逐着发展浪潮,以技改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锦江电路板有限公司落户丙村镇已有11年,从起初的传统工厂到如今的现代化企业,副总经理秦明中感叹:“一次次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不断为企业发展蓄势赋能。”

走进自动化生产车间,从涂胶、焊接到封装,数十道工序只需要6名工人即可以完成,没有多余的搬运,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下一步计划投资1000万元,再增一条自动化生产线,预计年产量可提升三分之一。我们将不断优化车间布局,传统设备腾出的空间入驻先进设备,助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秦明中说。

近年来,丙村镇狠抓实体经济,坚持制造业当家,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增资扩产,特别是在培育“四上”企业下足功夫。该镇已编制完成“四上”企业培育库和招商引资项目库,落实“一企一策一专班”,今年计划新增2家“四上”企业。

特字立足

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走进丙村镇溪联村耀祖阁,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民居,白墙新瓦错落有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路边“四小园”生机勃勃。

谁曾想到,眼前的乡村美景,过去是一片“脏乱差”。谈起溪联村的变化,村民邓伟英多次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房子翻新了,断头路打通了,整个村的环境越来越好,每天晚上都会和家人一起在村子里散步。”邓伟英一边说,一边竖起了大拇指。

走进丙村镇红光村,村道整洁干净、整齐划一,庭院雅致小巧、美观大方,房前屋后的一花一草、一景一色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田园画卷中。

在红光村寨背新打造的小公园,不少村民正在锻炼身体。“这里以前荒草丛生,经过简单打造,成了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红光村党总支书记廖美华介绍,村里利用一些小角落打造了“口袋公园”,让村民推窗见景、出门入园。

如今,“四小园”的建设成为丙村镇美丽人居环境的点缀,让乡村更美、环境更靓,使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

溪联村、红光村是丙村镇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该镇以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一幅“村村有颜值、处处皆风景”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丙村镇为群众带来“宜居”的同时,与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共同努力,调动帮扶单位等资源,牢牢抓住产业振兴“牛鼻子”,布局农业经济新增长点,为丙村镇铺设“宜业”未来。

“每逢周末假期,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村里的人气越来越旺。”邓伟英直言,有了人气才有财气,丙村镇看好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村民们也会大力支持。

如何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经济”,成为当前丙村镇新的探索和发力点。

据了解,丙村镇扎实推进旋风村“小白沙”、群丰村乡村风貌提升、耀祖阁“醉美乡村”等项目建设,突出古色、红色、绿色,重点打造以红光村为代表的文旅融合特色村、以芦陵村为代表的乡村治理示范村,以点带面,连点成片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实际上,发展乡村文旅产业,是丙村镇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念好“特”字诀的生动写照。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丙村镇正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路。

据介绍,该镇重点培育当地特色产业,目前已涌现大雅村的柚子、芦陵村的蜂蜜、银二村的枇杷、横石村的沃柑、东溪村和横石村的大棚蔬菜等,全镇特色产业发展“多点开花”,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

优字着手

办好民生实事提升“幸福指数”

“以前要来回跑几趟,这次直接由政府工作人员代办,我人在外地就把营业执照办好了,政府十分贴心。”来自丙村镇的一企业负责人高兴地说起办理营业执照的经历。

快捷办成事的背后,是丙村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丙村镇党政领导班子以企业委托人身份代办企业有关事项,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赞赏。一方面切实服务好企业,另一方面是检验了窗口人员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当面了解窗口业务运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丙村镇深知,良好的营商环境直接关系到其长远可持续发展。该镇领导干部代办走流程,走出企业的好口碑,提升办事群众的幸福感。

丙村镇旋风村“小白沙”乡村风貌提升项目现场。何森垚 摄

丙村镇旋风村“小白沙”乡村风貌提升项目现场。何森垚 摄

与此同时,当地村民的“幸福指数”同样噌噌往上升。丙村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各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不断为民生“加码”、为幸福“加速”。

“这条断头路终于打通了,这件民生实事做得好。”溪联村村民们走在宽敞的村道上,脸上喜笑颜开。

溪联村“两委”干部廖焕贤告诉记者,在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中,将民生实事放在重要位置,在道路改造、民房风貌、环境治理等方面听取群众声音,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

今年,丙村镇积极与公路部门争取6个项目合计约933万元推进红光村、溪联村、圩镇等道路黑化硬底化及东溪村、大雅村美丽农村公路项目,进一步打造“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

此外,该镇与民政部门争取930万元项目资金实施丙村镇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工程,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养老事业。同时还与教育部门争取210万元项目资金推进三堡体育场提升项目,打造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新载体,与交通部门争取645万元推进锦江大桥养护加固和九板桥重建改造工程,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通行安全。

■声音

丙村镇党委书记古勇科:

“三力”合一助推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丙村镇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六个持续发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部署要求,抓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从激发发展动力、增添镇村魅力、汇聚丙村合力“三力”合一推动“百千万工程”在丙村扎稳根、出亮点。

一是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持续激发发展动力。扎实推进荷树园电厂技改项目建设,紧密跟进荷树园电厂四期项目,推动锦江线路板等一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增资扩产项目。坚持培育“四上”企业和招商引资两手抓,编制“四上”企业培育库和招商引资项目库,落实“一企一策一专班”,推动“四上”企业“质”和“量”实现双提升。

二是坚持产业振兴为重,持续增添镇村魅力。认真总结丙雁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推动乡村建设从点上出众到面上出彩。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大力发展沃柑、番茄、蜜柚等农产品种植和采摘体验为主的现代高效农业。整合旋风“小白沙”、芦陵村、红光井塘寨、群丰温公祠、耀祖阁“醉美乡村”等旅游资源,建立运营好丙村乡村旅游精品游线。

三是坚持优化环境为要,持续汇聚丙村合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梅州市镇级标杆便民服务中心”阵地作用,着力提升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严格落实党政领导班子“一对一”挂点服务企业制度,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持续改善民生环境,积极争取实施敬老院新建、锦江桥加固、三堡体育场提升等10个民生项目。

来源 南方日报、南方+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汪思婷 见习记者 何翔宇

通讯员 冯森达 余佳家 丘云龙 李德林

编辑 马吉池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