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作战!继“苏拉”后,汕头供电局展开台风“海葵”防御工作

南方+ 记者

9月3日下午,今年第11号台风“海葵”在台湾省台东市沿海登陆,4日起对广东东部海面和市县的风雨影响逐渐明显。由于预计台风“海葵”将严重影响粤东,汕头市三防指挥部于9月3日启动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汕头供电局也于当天迅速启动防风防汛Ⅲ级应急响应,积极落实“灾前防”各项工作,提前做好“灾中守、灾后抢”部署,严阵以待做好防御工作。

科学预置应急保障力量,确保紧急情况快速响应

南澳岛地处台湾海峡喇叭口位置,是台风袭击粤东地区的主要过境区域之一,针对南澳岛特殊地理位置以及交通管制要求,汕头供电局科学预制应急保障力量,派出督导组进驻南澳协调指挥,提前预置应急队伍100人,应急电源车、带电作业车等各类特种作业设备车辆17辆,变压器、电杆、各类导线电缆等常用应急保障资源准备充分。

针对潮阳潮南地区历史水浸情况,汕头供电局预置排涝车1台、发电车4台、卫星电话10部,确保紧急情况快速响应。“我们地处低洼地势区域,历来是易涝地区,在台风暴雨期间更易引发严重水浸情况。这次台风’海葵’预计会带来强降雨,我们要和台风赛跑。”汕头潮南供电局陈店供电所所长王学璇表示,该所快速组织开展供电设备线路特维特巡,特别是对地势低洼的杆塔、线路进行重点巡视,及时清理线下树障、加固拉线,“要继续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不能掉以轻心。”

此外,汕头供电局提前落实灾后快速复电准备,配备“输变配”各类无人机213架,50个供电所均配备无人机飞手,提前制定机巡智能勘灾策略,确保快速传递受灾信息。各辖区供电所应急抢修队伍力量充足,随时做好抢修配合工作。

杜绝麻痹大意,发挥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

“虽然台风‘杜苏芮’‘苏拉’未在汕头登陆,但在面对‘海葵’来袭时,我们丝毫没有松懈。在解除应对‘苏拉’的应急响应仅仅13个小时后,我们就重新启动了应对‘海葵 ’的应急响应。”南方电网广东汕头供电局应急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道。

截至目前,汕头供电局对供电线路、重要设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累计出动2840人次进行防风防汛特巡,排查加固拉线452条,消除潜在隐患179处,清理输配电线路树障557处。在做好客户服务方面,该局累计出动925人次对全市重要用户、重点关注客户开展用电检查,向全市市民推送台风安全用电温馨提醒短信513万余条。

“我们要坚决杜绝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不能因为应对‘苏拉’期间开展过特巡就放松警惕。要开展无人机和人工巡视,对站内设备和线路运行情况进行再检查再确认。”500千伏澄海巡维中心站站长马永春在班前会上向运行人员强调。

此外,在迎战各个台风的过程中,青年党员、团员迅速响应,加入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成立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抗风第一线,对配电线路、台区、配电房进行防风防汛特巡,开展树障清理、拉线紧固和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工作,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积累经验,数字化防灾手段运用大有可为

在台风“杜苏芮”“苏拉”来临前夕,汕头供电局两度启动防风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全员迅速进入“临战”状态,统筹部署应急措施,强化主配网立体联动,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监测预警和隐患排查。

“有了应对‘杜苏芮’‘苏拉’两次实战演练积累的经验,我们更加注重借助技术手段加强对电网设备的特巡特维。有了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加持,防御台风工作的开展将更加高效。”汕头供电局生产指挥中心监控班高级作业员袁娴介绍道。

在生产指挥中心监控屏幕前,工作人员通过2311套图像视频监控装置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AI识别系统可以在5716个输电塔基在线监控视频中,对近300处线路通道附近的飘挂物隐患点实现自动识别。

数字化手段在台风防御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此。通过无人机激光建模与树障智能分析手段,汕头供电局技术人员能够准确判断全市203回共计1893余公里35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与通道间树木的安全距离是否达标,定位树障隐患位置并及时清障,防止台风登陆期间因树线距离不足放电引起线路跳闸故障。

当前,台风“海葵”正面袭来,汕头供电局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努力把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全力守护万家灯火。

南方+记者 余丹

通讯员 潘军 黄斯奇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龙湖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郭晓波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