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为载体,东莞、河源完成一次促进非遗城际交流的奔赴。
近日,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走进河源(东源县文化馆),两地10多个具有特色的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吸引不少当地群众前来趁墟,享受家门口的非遗盛宴。
好吃好玩好看,东莞非遗魅力尽显
当天,东莞、河源两地非遗荟萃,人流涌动。东莞精心挑选了麒麟制作技艺、寮步香市、莞城花灯制作技艺、东莞三宝、糖冬瓜制作技艺、万江新村腐竹制作技艺、寮步豆酱、巢础制作技艺、道滘裹蒸粽制作技艺、高埗矮仔肠制作技艺、清溪麒麟舞等11个非遗项目亮相墟市,既有地道东莞美食,又有独具匠心的传统手工艺,还有极具观赏性的舞麒麟表演,好吃好玩好看,让大家充分领略东莞非遗魅力。
活动期间,精彩纷呈的舞麒麟,把传说中麒麟的各种动静神态表现得栩栩如生,让现场群众大饱眼福。表演过程中,表演者还和观众积极互动,进一步加深大家对清溪麒麟舞的美好印象。
清溪麒麟舞作为客家传统民间艺术随着客家人南迁传入,至今已有500年左右的历史,是广大群众长期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现为广东省级非遗项目。
河源的客家酸萝卜制作技艺、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康禾贡茶制作技艺、东源客家盐焗鸡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同样深受欢迎。
创新发展,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由东莞非遗墟市发展而来。2016年10月,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为促进东莞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推动非遗项目的现代化转变,以传统趁墟习俗为依托,策划推出了全新的东莞非遗产品展示、销售平台——东莞非遗墟市。
东莞非遗墟市正式启动后,坚持每周六开市,同时开展非遗墟市进镇街、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影响力不断扩大,逐年升级提升。从东莞非遗墟市,到2017年的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到2019年的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大湾区城际联盟,再到2020年的粤港澳非遗墟市城际联盟,最终实现粤港澳地区全覆盖,统一建立“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展销交流平台。
据统计,2016年至今,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已举办常规专场、粤港澳非遗墟市专场、城际交流专场、非遗墟市走镇街专场近400场,同时还通过建立“非遗墟市”小程序,联动微信视频号、抖音共同搭建“非遗墟市”线上销售平台,目前已上架超1000件产品,打造了非遗墟市线上三大专区,打通粤港澳非遗产品走向全国的“最后一公里”。
经过多年的沉淀,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已逐步发展成为东莞非遗项目与各城市项目的展示与交流平台、非遗品牌推广与传承人交流的平台、成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的平台。
作为东莞非遗一张靓丽名片,粤港澳(东莞)非遗墟市还与2023大湾区文采会之火柴盒&非量产市集、“漫·延”2023东莞火柴盒音乐节等潮流文旅活动联动,旺人气、促消费,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