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产业是台山地方特色支柱性产业,总养殖面积约5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年产值达62亿元。今年以来,台山市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组织堡垒建在“链”上,以红色引擎激活鳗鱼产业发展新动能,以党建链领跑产业链,有力促进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台山鳗鱼产业链发展优势。
将组织堡垒建在“链”上
台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会同鳗鱼主产区乡镇党委共同推进鳗鱼产业链党委组建,邀请饲料生产、鳗鱼养殖、烤鳗加工和鳗鱼出口的全产业链核心企业入“链”,以党组织为核心凝聚起各方力量,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目前,产业链上培育有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2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家。
将优势资源聚在“链”上
台山淡水水源充足、水体水质优良、光照热量丰富、养殖池塘连片集中,优越的资源条件,吸引大批鳗鱼企业落户台山,台山鳗鱼产业链党委搭建链上互动交流平台,引导企业通力合作,制定《台山鳗鱼养殖技术规范》,规范行业标准,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农户”生产模式,由龙头企业向农户赊销鳗苗、饲料,在养殖过程中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同时对其进行保价收购,既能有效缓解农户经营压力、共同抵御经营风险,又能实现鳗鱼养殖标准化、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推动绿盛食品、共荣食品两家企业建设独立产品自检中心,检测标准对标欧美、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出口食品标准,通过全过程质量把控,擦亮“国家级I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两个国字号金字招牌。
持续提升品牌价值,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升级改造台山鳗鱼科技馆,搭建对外宣传展示台山鳗鱼文化窗口,组织开展多样化鳗鱼文化交流活动。此外,台山鳗鱼产业链党委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广东省现代农业博览会等国内外展销推介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产区品牌知名度。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直播带货和电商销售实现对鳗鱼产业的数字化赋能,开拓线上销售新模式。结合“粤菜师傅”工程,以鳗鱼作为食材原料,通过技能培训、比赛等方式,不断创新开发避风塘鳗鱼、金汤鳗鱼球等样式丰富、口味鲜美的特色菜式。乘着RCEP东风,除了日本、韩国等传统出口国家外,台山鳗鱼也在不断开辟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
产业链党委还积极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定期组织举办绿色健康养殖、病害防控技术、加工技术改造、外贸政策法规、税费服务指引等系列培训班,为鳗鱼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将创新成果融在“链”上
要实现鳗鱼产业新的突破,强化科技创新是关键。台山鳗鱼产业链党委瞄准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以科技支撑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组织链上企业与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累计新增专利10项、引进新技术7项,其中合作研发的“轻型电动力水田(泥沼)机械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荣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饲料生产方面,链上企业福马饲料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功研发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各类鳗鲡配合饲料产品,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鳗鱼产业保驾护航。
鳗鱼养殖方面,支持远宏集团、鳗鲡堂等链上企业开展美丽渔场建设、养殖池塘升级改造,打造数字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鳗鱼养殖示范基地,以信息化赋能养殖过程,有效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进渔业绿色循环发展。
精深加工方面,绿盛食品、共荣食品等链上企业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建成集养殖、加工、仓储、运输、销售“一条龙”的预制菜产业链,远宏集团成功入选胡润中国预制菜生产企业百强榜。
以党建链领跑产业链,台山鳗鱼产业将继续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塑造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链条互补、产销资源互通,形成“党建引领、产业链接、融合发展”的产业链党建格局,让台山鳗鱼享誉全国、游向世界。
(来源:中共台山市委组织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