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州市大力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百千万工程”作为广州市“二次创业”再出发的重要抓手。下面,一起走进广州市增城区龙新村,对话“新农人”莫丽贤,感受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切实成效。
莫丽贤是增城区朱村街龙新村的一名村民,大学毕业后,莫丽贤和村里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务工,并在企业一路打拼到高管职位。2021年初,她得知增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布局在家门口。怀抱着建设家乡的热忱和对产业园发展的敏锐触觉,她毅然辞职,回到龙新村成为一名“新农人”。“主要是我在这里长大的,从小就是吃这特别好吃的丝苗米,在2021年我还在做招商引资的时候,我就了解到现在乡村振兴的政策很好,这里整个发展前景也很不错,因为我区把这里定位为丝苗米产业园,在又有政策又有平台的基础上,我和家人商量了一下就决定返乡创业,当时用我父亲的名字命名,成立了这个家庭农场。”广州增城能记家庭农场负责人莫丽贤说道。
让农作物“提质增效”、开展“认养一亩田”活动、注册商标、直播带货……两年来,莫丽贤推行的新点子一个接着一个,在她的坚持下,能记家庭农场办得有声有色,也带动了周边的村民增收致富。不论什么时候过来,总能看到农场周边停着不少车辆,不少家庭携老带少地过来游玩,大包小包地带走很多农产品。暑假期间,农场也来了很多新面孔,他们是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队员,他们在田园里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今年以来,团省委全面实施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号召广大青年到乡村参与实践。团区委深入贯彻落实团省委、团市委部署,联动周边高校组建了多支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助力乡村发展。莫丽贤认为当代大学生都是特别有冲劲、有想法、不怕吃苦,在和很多学生对接的过程中她会收获很多惊喜,觉得大学生们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创意,所以莫丽贤觉得大学生们能够为他们这个农场,为乡村注入很多青春的血液和年轻的力量。“现在这个社会给到年轻人的机会比我们以前多太多了,现在的大学生完全是有底气的,有底气去选择就业还是创业,他们有太多的选择了,这也是我们能够真真正正感受到时代在发展,国家在进步,给到年轻人更多的平台。”莫丽贤说。
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造就人才的舞台。在乡村与青春的“双向奔赴”中,新时代新青年正书写新的奋斗故事,青春之花必将在田间地头绚丽绽放。
来源:广州市增城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梁文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