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有不少的患者在门诊就诊时说
“医生,不知道为什么
我最近出汗特别多
但是手脚还是冰凉的
这种感觉特别难受
有时喝个热水,喝口热汤
都能出一身汗
但是去个商场遇到空调
整个人又觉得冷的不行
手脚经常冰凉的
去医院做检查
身体也没有检查出什么问题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那好
今天我们就从中医角度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在普遍的观念中,大家都会认为人很热的时候才会出汗,这种又怕冷又爱出汗的情况似乎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不过,我们可以中医的角度来向大家解释这种情况,大家看完也许就明白了
我们的身体中有一种气叫卫气,它司汗孔开阖与护卫肌表,可调节汗液排泄,相当于人体的守卫。当其虚弱时则汗液就容易外泄。而它来源于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而脾胃功能弱,生成气血不足,则会导致体表的卫气不固,终致汗多。
再则脾气不足,气血生化不足
久而伤及脾阳甚至肾阳,便会出现怕冷
由此可见
文章开头所说的情况
很大程度与脾虚肾虚相关
知道与脾虚肾虚相关
那我们该怎么治疗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赵延红主任的妙招
针灸
处方:
脾俞、肾俞、公孙、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
治疗:
用针灸针对以上穴位进行刺激。
灸法
部位:
腰背部及腹部
方法:
温和灸、隔姜灸等均可。
灸罐
部位:
背部及脾肾胃经相关穴位。
方法:
对以上部位用灸罐进行刺激。
推拿
部位:
背部、脾肾胃经相关穴位及合谷、复溜等。
方法:
用摩法、擦法、点按等方式刺激相关部位。
刮痧
部位:
阿是穴(局部痛点)、脾经、肝经、肾经等经络
方法:
刮痧通过在局部经络进行反复刮动、摩擦,可调补脾益肾、活血祛瘀、疏通经络。
食疗
1、人参红枣粥
人参6g,红枣8枚,粳米60g。三者一同下锅,熬成粥即可,此粥具有补中益气的效果。
2、太子参炖柴鸡
柴鸡1只,太子参15g,姜片、葱段、料酒、盐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熟。有益气补脾健体之效。
3、荞麦核桃黄豆豆浆
材料:黄豆50克,荞麦30克,核桃仁20克。 做法:黄豆用水浸泡4-6小时,荞麦洗净,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核桃仁掰碎放入破壁机打碎煮成豆浆饮用。有健脾益肾之功。 提醒:经常腹泻及嘌呤高人群最好不要饮用。
自我保健
日常注意事项
1、日常要科学饮食,不要吃撑,少吃多餐,每餐吃七、八分饱。
2、日常应以清淡饮食为主,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肥甘厚腻的摄入,如煎炸、油腻、过甜、辛辣等食物。
3、适量运动
4、保持良好的情绪、少思虑、少生气。
5、起居有节,休息要好,不熬夜。
如果您及朋友有这方面需求
欢迎到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针灸推拿咨询!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中药咨询门诊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位于佛山市禅城区新普澜一路1号,门诊部成立于1983年,初期由佛山市有名望的名老中医组织发展起来,以开展中医中药诊治为主要特色,开设有中医内儿科,妇科,不孕不育,肿瘤以及中医的疑难杂症诊治和理疗,推拿,口腔科等科目。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针灸推拿外治科由8名医务人员共同组成。
专科特色:
科室现设有治疗室3间,治疗床位19张,开展中医针灸(传统针灸、黄帝内针、毫火针、耳针等)、推拿(成人及小儿)、艾灸(脾胃灸、八髎灸、少腹灸、八髎少腹灸、督灸、明目灸、脐灸、天灸等等)、虎符铜砭刮痧、特色 药包、拔罐、耳穴、放血、泥疗等多种传统疗法,灵活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肌效贴等多种方法,为患者提供治疗。
治疗病种:
内科:感冒、咳嗽、常见胃肠疾病、头痛头晕、失眠、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中风后遗症、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甲状腺结节、焦虑状态、肿瘤术后调理及亚健康调理等;
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不孕、乳腺结节及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儿科:小儿感冒、咳嗽、近视、反复呼吸道感染、积滞、腹痛、便秘、腹泻、厌食、夜啼、汗证、遗尿、抽动症、发育迟缓等;
骨伤:颈肩腰腿痛、网球肘、高尔夫球肘、掌指关节损伤、足跟痛、腱鞘炎等;
皮肤:带状疱疹、痤疮、皮炎湿疹等;五官:慢性咽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耳鸣、眼肌麻痹、动眼及神经外展麻痹等。
挂号指引
关注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智慧诊疗——门诊挂号——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第三门诊部(中医中药咨询门诊部)——中医中药门诊或针灸推拿小儿推拿科——选择医生挂号
供稿 | 中医中药咨询门诊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