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到啦
最近这几天稍稍起了些风
早晚温差也逐渐变大
有朋友就觉得:
佛山是不是准备入秋啦?
是不是可以贴秋膘啦?
其实最近起风,主要是受到弱冷空气和台风的影响,秋季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就时间上来说我们现正处于初秋阶段,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整体来说以湿热并重为特点。
尤其是我们南方地区,往往要到九月的中下旬,才会凉爽起来,有时甚至10、11月都会热。
所以南方的小伙伴切莫急着贴秋膘
此时
防暑除湿,养护脾胃
才是关键
此外说到秋季养生
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
都以养“收”为原则
马上来看看市二医院中医科彭树灵中医师的初秋养生锦囊
四不做
不冲冷水澡
入秋后,天气转凉,此时一定不要再洗冷水澡了。虽然有“春捂秋冻”之说,但是入秋后不能贪凉洗冷水澡。
不剧烈运动
秋季是适合运动的季节,但是切莫剧烈运动。秋季适合做一些有氧运动,如登高、快走、打太极等。老人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
不熬夜
入秋后应该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每晚尽量在22:0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要保证6小时。
不忧心过度
秋季是一个容易使人感到忧郁、烦躁的季节,应注意调节情绪,保持内心宁静,情绪乐观,舒畅胸怀,抛开一切烦恼,避免悲伤情绪,可适当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以放松身心。
常按摩
夏秋交接之际,人体阳气浮于外,体内属虚寒状态,空调、冷饮等寒湿邪气最容易侵袭人体,使人出现感冒、腹泻、腹痛等不适。此时可艾灸风池、大椎穴位预防感冒,艾灸天枢、足三里穴位调理肠胃。尤其是偏阳虚、寒湿体质的人群,更应借助三伏天的阳气,通过艾灸养阳除湿,增强体质,冬病夏治。
可以试试下面两种保健方法:
捶腰背
端坐,腰背自然挺直,两手握空拳,捶打腰背中央及两侧,从下往上,再从上往下,先中央后两侧,各捶30次。此法可通调背部经络,畅肺气,健腰肾。
摩鼻
将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热后,分别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搓摩30次,然后用两手食指按揉两侧迎香穴30次。此法可养肺健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吃四宝
梨:润肺止咳
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特别适合秋天食用。梨还有降低血压和养阴清热的效果,所以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病人常吃梨有好处。
蜜橘:止咳化痰
蜜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健脾、顺气、止渴的功效。与银耳合用有养阴润燥、美容嫩肤的效果。
银耳:养胃生津
银耳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平时可将其撕碎与米同煮为粥食用,对于身体虚弱及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有不错的补益之效。
百合:清热润燥
百合能清热又能润燥,鲜百合多用来烹菜,也可煲汤或煮粥,干百合则常用来煲汤,更经得起熬煮。
既然现在不急着贴秋膘
那什么时候补比较好呢?
可以等到晚秋时节,天气已凉,凉燥袭来,此时阳气收敛在内,也是“贴秋膘”的时节,宜调养脏腑,滋阴润燥,养心肝脾胃。秋季药补的基本原则应以滋润为主,忌耗散。常用的药物有西洋参、沙参、芡实、玉竹、天冬、麦冬、百合、女贞子等。但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补品,避免盲目跟风。
此外,这个时节饮食宜多吃酸性食物以收敛肺气;少吃辛辣食物避免发散泻肺;宜多吃有润肺作用的食物。此外,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应注意多饮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最后市二医院中医科邹铭斐医生送上几个养生食谱
一起安稳过秋!
罗汉果煲猪肺
材料:罗汉果1个,猪肺30克,调料品适量
制法:将成熟的罗汉果洗净,切成薄片;猪肺切成小块,挤出泡沫,洗净放入砂锅中,加水适量;再放入罗汉果片同煮,煮后加入调料,即可使用。
功效:润肺止咳、清热化痰。
莲子百合煲瘦肉
材料:莲子(去芯)20克、百合20克、猪瘦肉100克
制法:莲子洗净、去芯,百合洗净、掰瓣,猪瘦肉洗净、切块、焯水后捞出,再将材料加水适量同煲,肉熟烂后用盐调味食用。
功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
莲藕排骨汤
材料: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黄酒、生姜、葱、盐少许
做法:猪排骨洗净剁块;莲藕洗干净去皮,切成同排骨同样大小的块;高压锅中倒入适量开水,放入猪排骨、莲藕,再放入葱段、姜片、精盐、黄酒等,放在旺火上烧开后,用文火炖20分钟后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健脾。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历史悠久,其雏形始于吴满福医馆阶段(医院前身),经过百年的建设和发展,发展成为一个既有厚重中医特色、又有先进诊疗手段的综合性科室,设有门诊、病房和中医治疗中心,集临床、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于一体,中医内外同治、中西医相结合,开展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临床疗效显著,深受佛山市民欢迎,年门诊量逾10万人次,享誉佛山中医界。科室现有广东省名中医1名、主任中医师3名、副主任中医师4名、主治中医师3名、博士1名、硕士3名,佛山市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对象2名。均“学有所长,业有所精”。开设的特色专科有:中医肿瘤、中医消化、中医心脑血管、中医呼吸、中医肾病风湿、中医内分泌、中医男科、中医妇儿。“中医治疗大肠癌”于2021年获评佛山市“十四五”中医专病,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佛山市名中医工作室均落户我科,是佛山市中医肿瘤、中医老年病科、中医康复、中医肾病、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治未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单位。近年来,科室承担了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佛山市卫生健康局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数十篇。
我科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同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临床治疗手段不断发展和创新。科室现拥有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治疗仪器一批,在中药内治的基础上,结合针灸、中药封包、拔罐、耳穴压贴、耳针、腹针、穴位刺络放血、穴位贴敷、天灸(包括三伏灸、三九灸、春分灸、秋分灸)等中医特色疗法调治各系统疾病,还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饮食养生健康指导等服务。
中医科竭诚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联系电话:0757-83635762。
部分资料 | 中医科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全媒体团队出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