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有“+音”,每周末晚10点与您准时相约。
暑假接近尾声,天津旅游又火了一把,吸引游客慕名而来的,不是当地的风土美食,而是自带跳水的“8A级”景点:跳水大爷。
天津大爷的下水姿势很妖娆,穿着花裤衩站在桥边,或静或动,能倒立能比“耶”。谈不上有多高超的技术动作和美感,全靠游客们捧哏,这样的走红画风很清奇。
8月28日下午三点,海河上的狮子林桥和岸边早已挤满了观众,人声鼎沸,甚至有不少拉着行李箱的游客涌入其中,拿出“长枪短炮”严阵以待。
△狮子林桥附近被挤得水泄不通。图源:顶端新闻
“我姓石,我的网名叫悠然老石。”在狮子林桥上,一位头发花白、约六七十岁的老大爷自我介绍道。
伴随着他激情澎湃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话语,一个大鹏展翅跳进海河里,引起岸边观众阵阵惊叹声。
△跳水的石大爷。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与此同时,在狮子林桥下的河堤上,王建正为好奇的群众热心讲解着:“这位是退休的老教授,每天都会来这里跳水”“这是老杨,一年365天,366天都在跳水”……
王建是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退休职工,也是天津跳水大爷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曾参与天津海河的治理改造工程,和同事们一起完成了海河市区段的总控制测量任务。对于海河的水文情况,他如数家珍。
△王建。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从你站着的地方,向东方就是渤海湾。”他站在河堤上,指着远方说道。据他所述,狮子林桥下海河水深6.5米,水面到桥面在7米左右,从桥上跳下并不会触到河底。
王建从小在海河边长大,从十多岁起,他就在海河里游泳。
他从2011年开始录制跳水视频,直到2018年短视频爆火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天津跳水大爷们。如今,附近大约有上百人会来此跳水,大部分年龄都在60岁以上。
“其他景点都是静态的,每个城市都有相似的,但能说相声的大爷跳水,天津是独一份。”
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大学生郑世豪说,来天津旅游的时候,特意来看大爷们跳水。
跟观众互动,是大爷跳水前的必备流程,要么来几句诗朗诵,吼两嗓子励志语,在小年轻们的一片片注视、一声声喝彩中,干脆利落跳进海河,堪称社牛典范。
△天津大爷跳水后激情演讲,“生存一分钟,快乐六十秒”金句不断,引众人喝彩。图源:顶端新闻
人们围观大爷跳水时,究竟围观的是什么?
有人感怀于这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虽然大爷们平均年龄已经六七十岁,但他们身上最吸引人的,依然是矫健的身姿、乐观的性情。
有人沉醉于这份难得的松弛感。围观之中,兴许也夹杂着几分羡慕。
要说大爷泳姿有多优美、技巧有多高超,似乎在此刻并不重要。有人不远千里奔赴现场、有人隔着屏幕由衷点赞,正因为人们看见了不讲求技法的热爱、不在意结果的狂欢、不受缚于世俗的勇敢、偶尔越矩却又“无伤大雅”的叛逆。
这是大爷们此刻正拥有的,也是很多人希望自己未来能拥有的。
△观众自发组织为跳水者打分给予鼓励。图源:顶端新闻
豁达和乐观,是他们身上独特的闪光点,这一点也恰恰击中“打工人”的柔软神经,不去计较得失,来到天津带走快乐,这才是当地最地道的土特产。
欢笑之余也有烦恼。
在跳水大爷们和观众互动,将周边氛围感拉满时,也有不少年轻的游客爬上大桥,开始了他们的“首秀”。
而在狮子林桥上,显眼处可见“禁止攀爬、禁止跳水”“禁止游泳”等提示标语。
△狮子林桥桥头循环播放劝阻大家不要跳水的喇叭。图源:红星新闻
不少人跟风模仿大爷跳水,不熟悉水域盲目下水。这一行为已被当地劝导巡查,民警们柔性执法,一边拿着喇叭,一边挂上横幅,大爷们主打一个选择性文盲,“掰掰可不ins字”(伯伯可不认识字),又给8A景区增加了一些笑点。
△一名观众跃跃欲试,想尝试一下跳水的快乐。但是跳水涉及到一定的技术和风险,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大爷们反复劝说保证安全。图源:顶端新闻
当然,天津要接住这从天而降的名气,做好现场疏导、安全保障一定是前提,不妨用官方的“有秩序”,预防民间自发的“无秩序”。如此,大爷们不用和巡逻人员“捉迷藏”,年轻人也不用在社交媒体上到处问“大爷今天在哪里跳水啊”?
“笑傲江湖忘红尘,一曲琴音远天涯五十开外。”作家冯骥才笔下的天津人,豪爽、幽默、烟火气十足。从“跳水大爷”身上,我们也不难窥见这样的城市品格。
守好这份“风景”,规则之外,也不妨探索一些“例外”。
今天的“+音”到此结束,感谢聆听。
【来源】综合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客户端(文|吴三川)、大象新闻客户端等
【主播】张家驹
【录制】陈明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