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自科”立项结果出炉,广东高校谁是“大赢家”?| 湾区大学问

广东教育头条
+订阅

栏目logo

本文收录于专辑#湾区大学问#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一年一度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称“国自科”)如约“放榜”。

国自科是国家层面资助高水平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获批项目数量和资助经费能够反映该校和该地区的基础研究水平。在每年的国自科立项申请中,作为科研主阵地的高校都是重头戏。

近几日,广东高校纷纷亮出在本轮“竞跑”中的“成绩单”,整体表现如何?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

从当前已经公布的立项情况来看,广东多所高校在项目数量和获资经费方面均有所进步,整体呈现稳中有增的趋势。

今年,中山大学获资助项目1010项,连续三年获批项目数超过千项。获批经费5.2668亿元,较去年增长4.15%,创历史新高。其中,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3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8项,均为学校历史最好成绩。全国仅有国家杰青项目415项、优青项目630项,获得者往往是我国科研领军人物。

同样,放眼全国,立项数过千的高校也屈指可数。目前已公布立项情况的高校中,唯有上海交通大学获立1368项,超过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在已公布立项结果的广东高校中,获资助经费过亿的还有南方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获批项目434项,经费1.85亿。

南方科技大学获批项目278项,获资助经费达1.6338亿元。该校科研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相比去年,学校国自科集中期获批项目总数增加18项,经费总额增加1135万元,总体资助率居广东省第一。

除了这些获资亿元级的高校,还有一些千万级“选手”也表现不俗——

广州医科大学获立项192项,获资助经费7704.5万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获批140项,获批直接经费5964万元。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源:学校官网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源:学校官网

广州大学获批资助项目159项,批准直接经费7101.5万元。这是该校获批立项数首次突破150项。总立项数和立项金额均创学校历史新高。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获得3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包括面上项目10项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9项,资助经费共计1368万元。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值得关注的是,合作办学高校的基础研究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去年9月正式开学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取得了获资助37项的“好成绩”,资助率为44.05%,较去年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获批覆盖了数理、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领域,实现了立项质量和数量的双突破。

另外,以色列理工学院与汕头大学合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今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其中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2项,总立项经费423万元。

除了获批项目数量,也得看项目批准率,这意味着学校申报项目的总体质量。

在国自科项目“大家庭”中,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量最大、面最广的两个类别,也是衡量基础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

国自科基金委2022年度报告显示,去年广东获资助面上项目1999项,获资10.5648亿元;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2474项,获资直接费用2365万元,两项均位列全国第三。

这两项也是多数高校获批项目中的“大头”。去年全国面上项目批准率为17.56%,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批准率为17.29%。

今年广东多所高校的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率均高于去年平均水平。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获资助面上项目11项,资助率为40.74%;青年基金项目26项,资助率为54.17%,是去年平均水平的2倍多。广州大学获批面上项目74项,立项率21.14%;青年基金项目78项,立项率25.4%,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广州大学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广州大学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另外,珠海科技学院突破“首次”国自科立项,今年该校1个项目获得面上项目资助,资助经费50万元,是学校自2022年底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具备独立申请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格后,首年的重大突破。

珠海科技学院。图源:学校官网

珠海科技学院。图源:学校官网


医学一直都是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纵观今年广东高校在国自科立项中的表现,不难发现,医科成为稳稳的“大赢家”。

获资达1.85亿的南方医科大学,今年获批项目数和经费均创历史新高,且获资助项目数位居全国独立医科大学首位。而在获批的434个项目中,大多来自附属二级医院。据介绍,南方医院、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江医院、第十附属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皮肤病医院、第三附属医院等二级单位获资助项目数均位于前十,且多家医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南方医科大学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南方医科大学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广州医科大学获立项192项,获资助经费7704.5万元。其中,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87项、青年基金项目103项、专项项目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今年获批项目数与经费双双进步,获批140项,较去年增长30.84%,获批直接经费5964万元,较去年增长11.70%,项目数、总经费及立项率均创历史新高。

进步较大的还有广东药科大学,该校共获批基金27项,其中青年项目18项,面上项目9项,获批资助金额共计977万元,较去年增长50%。

广东药科大学。图源:学校官网

广东药科大学。图源:学校官网

除了医学类高校,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医药学类学院,也表现不俗。如中山大学医学院今年获9项立项,包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面上项目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项目直接经费达758万元,比2022年增长13%。暨南大学中医学院获批10项,包括1项交叉科学部专项项目,受资助总经费650万,整体资助率达35.71%,其中面上资助率31.25%,青年项目资助率57.14%。自2020年以来,该院国自科获资助率连续4年位于学校前列。

从全国来看,一些总立项数靠前的高校,医学类项目数量占比也比较高,且近几年均为如此。如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总立项数位居高校之首,其医学类项目数占比达到了52.71%。2019年医学类项目立项数占比在50%左右的高校还有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这些高校的总立项数也居全国前列。

国自科立项数量背后,是高校与所在城市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实力与能力。近5年来,广东国自科面上项目立项数均处于全国前四,去年为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江苏;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处于全国前三。体现了广东长期以来积累的科研硬实力。

这背后,是全省上下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去年,《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十年“卓粤”计划(公开征求意见稿)》发布,明确1/3以上的省级科创战略专项资金将投向基础研究,2025年全省基础研究经费占总研发经费比重要达到10%,2030年达到13%。投入不断加码,实力也不断提升。2022年,在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中,广东在反映基础研究能力的主要指标“知识创造”中居全国第二。

今年,广东高校在我国学术界影响力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中取得了新进步。

该人才计划类项目设立于2000年,主要培养在国际科学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体,在国自科项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去年该项目接收申请333项,获批资助43项,全国立项率不到13%。

今年,中山大学获批创新研究群体1项,是学校时隔5年再次获批该类项目。

暨南大学也在继2021年首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后再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资助直接经费1000万元。获批项目是该校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所长高昊教授领衔申报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团队。据介绍,二十多年来,该群体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平台搭建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密切合作中,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传承、集智创新的中药药效物质研究团队。

除此之外,今年还有“新成员”加入该项目立项队伍。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申报的地学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是学校首个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也是深圳市首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自此南方科技大学获批的基金项目类型已涵盖国家基金委所有16个项目类型。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南方科技大学校园。图源:学校官网

广东高校国自科获批项目数量增加、立项率提升,在重点项目与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透露出广东的基础研究发展势头良好,长期以来积累人才优势的正在逐渐释放能量。

南方+记者 刘汉能


开栏的话

大学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怎样的大学?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湾区大学问”栏目,走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学,探究改革逻辑,挖掘精彩故事。

编辑 冯颖妍 陈梅玉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