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系列片《走进南京》:一张为南京特别定制的“文化名片”

纪录中国
+订阅

《走进南京》以地标为点、以人物为线,侧写南京的人文景观和文化气质,在真实的记录、沉浸的体验和深情的讲述中,生成了一份份个性化的城市打卡地图。

南京,一座有着厚积的人文、诗意的山水的城市。在千年文脉的滋养下,这座古城散发出独有的气质和魅力,令不少人心生向往。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于8月28日至31日播出的四集系列片《走进南京》,堪称一部为南京量身打造的“城市宣传片”。

以地标为点以人物为线节目让观众跟随“旅行推荐官”的脚步游览极具特色的文化坐标,感受南京这座城市所蕴藏着的历史文脉和时代风貌。

以地标为点,全景勾画城市画卷

有人说,南京是传统的、也是流行的,也有人说,南京是古朴的、也是时尚的……这些标签代表着大众对于南京的认知,也构成了《走进南京》的“气质”。

以地标为点节目通过四个迥异的侧面打开叙事以点带面串连起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南京形象

节目根据主题设定路线,为南京特别定制了一张张极具参考价值的“文旅地图”,不仅让观众跟随影像在城市中穿梭,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南京、了解南京、爱上南京。

 

这些地图将南京的标志性打卡点作了清晰的标记和串联,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性能。循着既定路线出发,不仅可以一路饱览城市风光,还能与城市的人文气息“共同呼吸”。

在文化地标中遍览名著名篇,于“字里行间”中窥见文学的魅力;从街头巷尾中找寻时间印记,感受历史与现实“碰撞”出的时代变迁;深入一场场沉浸式的体验中,探索“创意+文旅”带来的崭新想象……可以说,节目的每一次出发,都是一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旅行。

 

而在一趟趟旅行中,景点的选取和路线的制定,更是融入了创作者的颇多巧思。文学名著之于世界文学客厅,城市风采之于南京博物馆,创意文旅之于江苏园博园……主题和地标之间的高契合度,为城市解锁不同的特色标签。

 

在一个个城市地标的切换间,历史和现实,时代和人物互为映照。《走进南京》透过文化、历史、旅游等多维视角“推介”南京,在极具感染力的影像中放大着南京故事的声量。

由人物开讲,“读懂”南京故事

从城市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走进南京》也以人物为线勾画出朝气蓬勃的城市画卷。

节目在对南京进行推介的过程中,将笔墨重点放在了“人”与“景”的连接之上,由此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城市之间的情感距离。

 

在此期间,“人”始终是故事的记录者。节目中,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地道的南京人,与南京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感连接。在他们的讲述中,一个有温度的城市形象扑面而来,带动起观众探寻城市肌理的浓厚兴趣。

因此对于节目的讲述者和观看者而言,《走进南京》称得上是一段交织“动”与“静”的特别旅行,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感的南京城随着旅行的足迹愈加清晰。

一方面,旅行的轨迹是“动态”的,节目在移步换景间领略城市风光;另一方面,解读的方式是相对“静态”的,观众在解读中沉下心来用心领略人文之美。

 

节目还让观众跟随讲述者的视角走进一个个同时具备观赏性和互动感的体验区内,在荧屏之上打造一场文艺范十足的“南京Citywalk”。这种充满趣味的联动方式,让节目辐射的受众圈层更加趋向年轻化,加速了线上推介到线下文旅的有效转化。

用影像丈量城市中的历史空间和时代活力,《走进南京》打造出一场充满能量与新意的荧屏之旅,让南京的新气象、新风貌扑面而来。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