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开启忙碌模式,高铁新城建设提速,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踏入霞山,孕育希望的发展热浪扑面而来。
9月1日,湛江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与湛江市委宣传部组织了“百千万媒体调研行之霞山”主题采访活动,来自中新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湛江分社、南方都市报(N视频)、湛江市广播电视台、湛江日报等十多家中央、省媒以及市媒和网络大V组成的媒体采访团走进霞山区调研报道。
借力“国字号”平台 企业发展享实惠
中控台操作井然有序,工人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角落,货车忙碌地进行装卸货……采访团第一站来到已入驻湛江综合保税区的企业——豪汇(广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豪汇农科”),眼前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成立于2021年的豪汇农科是一家以植物能量为原料进行饲料加工的大型生产企业,业务涵盖生产加工、国际国内贸易、物流仓储、农牧业等业务板块。
湛江综合保税区的建成,为本地企业带来一系列利好。据介绍,豪汇农科能享受综合保税区内货物自由流转、综合保税区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不实行关税配额、许可证件管理等便利条件,发展前景优越。
目前,豪汇农科主要料件为玉米、豆粕、米糠粕、碳酸钙石粉,项目加工能力为玉米9000吨/天;豆粕1000吨/天,总产量可达1万吨/天,产品市场分布主要为湛江市、茂名市及广西等养殖重要省市。
产城融合愿景落地 高铁新城打造城市新门户
高铁,承载着湛江人对城市发展的殷切期盼。蓝天白云下沿路枝繁叶茂,采访团来到湛江高铁新城起步区,见证产城融合的“规划图”正变为“施工图”。
以“融合”二字为纲领,高铁新城无疑是湛江对城市空间的全新理解和前瞻规划。东至黎湛铁路、南至规划森林大道、西至湛江大道、北至西城快线……高铁新城规划面积为9.48平方公里,全力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站城融合”的发展新引擎、城市新门户。
“相比起已有的湛江西站,湛江高铁新城的最大特点是‘高铁进城’。”现场,据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高铁新城计划分四期开发建设,初步确定为总部经济、新都市经济、枢纽会展商贸、科创研发孵化、目的地消费级旅游等六大内容,打造“宜居宜业、产城融合、站城融合”的发展新引擎、城市新门户。
高铁筑梦,新城崛起。霞山区将聚焦“2+4+2+8”产业定位发展,以“高铁新城建设”“港产城联动”“大文旅开发”三大抓手,依托“1+7”功能区,为全区按下“大招商”的“快进键”,重点招引建链强链扩链型、集群配套型、龙头基地型项目。
乡村小而美 城乡融合发展迈大步
第三站,采访团走进海头街道岑擎村。平坦开阔的柏油路穿梭于绿树碧水之间,小花园、小农场被栅栏整齐围起。放眼望去,村屋错落有致,土地广袤肥沃,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农村画面映入眼帘。
岑擎村的美丽人居图景是霞山区蓄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个缩影。作为霞山区实施“东提西拓”发展战略的重点站,岑擎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优环境、兴产业、育人文、促治理”等措施,整合资源谋发展,全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为重新盘活闲置资源,岑擎村党支部积极谋划建设工业园附近配套农贸市场、打造生态农业智慧基地、加工产业园、花鸟市场等,加快产业项目的推进和落地,推进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乡村产业的造血能力。
随后,采访团来到海头街道东纯村。现场,村道两侧墙壁上的彩绘令人眼前一亮,顺着平坦的柏油路向远方望去,大片肥沃土地亟待开发,视线另一边,是正在修建的农业生态观光园……
“我们正在商量这片土地如何建共享菜园,到时候让城里家家户户都能吃上自己种的有机蔬菜……”东纯村党支部书记杨路平兴高采烈地介绍。依托现有农业资源优势,东纯村大力发展田园康养产业,打造霞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四区一环”中的田园康养休闲区。
点亮直播新业态 带动本地群体增收致富
精心布置的直播间,多样丰富的直播形式,各展所长的个人才艺……最后一站,采访团来到红舫直播基地,电商发展的蓬勃朝气,令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红舫直播基地是粤西地区首家占地面积逾3000平方米的数字科技产业服务、数字应用展区集成转化体验于一体的数字化全场景平台,内置53间标准直播间,100多个移动工位,可满足不同的办公和直播需求。
“红舫直播基地致力于打造综合性电商以及人才服务平台,专注新电商、新媒体、新渠道等互联网生态领域的运营开拓。”据相关工作负责人表示,红舫直播基地积极推动本地的直播电商发展和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联合高校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带动本地更多群体通过直播电商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据悉,截至今年5月,红舫直播基地已承办、协办创新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培训累计128场,其中电商技能培训80多场。通过创业技能培训,成功孵化了38家企业,培养了素人主播365人,对接全国各地供应链187条,累计入孵创业实体带动就业人数379人。
南方+记者 陈思亮
摄影 胡梦杰 杨川 张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