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凌晨,台风“苏拉”在珠海金湾区沿海地区登陆。
上午8时,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下称“合作区”)三防联合指挥部办公室将防台风应急响应降为Ⅲ级,并组织复课、复工、复产、复业。8时35分,横琴大桥恢复通行。12时,主干道倒伏树木清障工作已基本完成,合作区内部交通通行顺畅。
据了解,合作区共投入消防、医疗、供电、燃气、供排水、工程抢险、物业、志愿者等59支应急救援力量约1020人抗击台风,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从防台、抗台,再到复工复产,从严阵以待到快速恢复,此次台风期间合作区内未收到意外伤害报告,他们是横琴背后的守护力量。
合作区内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
“打起十二分精神守护横琴”
9月1日,台风“苏拉”脚步逼近。面对未知风险,横琴加快动起来。
当日上午,横琴科学城一期、二期项目的4000余名建设者安全有序撤离至避护场所,其中1561人转移到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临时避护点,其余则就近安顿在具备防风条件项目临时安置点。
“接收到台风预警后,我们项目先后召开3次台风防御部署交底会,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中建三局一公司项目负责人代文峰介绍,项目部针对台风“苏拉”组织成立了抗台风指挥工作组和统筹协调、隐患排查、电工后勤保障等应急工作小组,并迅速组织对项目临建板房进行加固、对起重机械设备、脚手架、临时围墙等设备设施进行加固稳定,将施工仪器和重要施工资料转移到安全地点,排查各处安全隐患。
迎战“苏拉”,横琴部署充分。横琴供电局应急指挥中心启动24小时集中值班,应急抢修队伍和车辆严阵以待,密切监控合作区内288个站房,主动感知水浸位置、站房房门牢固状态等,全力保障台风期间电网平稳运行。
“我们运维人员一旦监测到异常信号,第一时间会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降低电网设备运行风险,确保供电稳定可靠。”横琴供电局生产计划部配网自动化专责夏子鹏表示。
与此同时,横琴消防救援大队对执勤车辆、冲锋舟(艇)、通讯设备、救生衣、雨衣、强光灯、安全绳等防台器材及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保证执勤车辆器材充足,执勤器材装备不带故障、不留隐患。
省委横琴工委副书记、省政府横琴办主任,执委会副主任聂新平强调,合作区各有关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防台风各项应对措施安排到位、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合作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合作区内,环卫工人加快路面清障。
“这样的横琴让人暖心”
在横琴一小庇护所,记者遇到了民工老何。他是重庆人,刚来横琴务工两个月,“苏拉”是他遇上的第一个台风。
老何十分热情地分享着他在庇护所的见闻。“有些工友不吃馒头,值守的老师就会拿他们自己的饼干给工友们吃。还有,政府各项疏散措施做得十分到位,我们下午2点就陆续来到一小,这里卫生好,大家态度都十分友善。”老何说。
交谈间,横琴一小的王老师正忙着给工友们派发矿泉水和食物。他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开放了文体中心、两间教室作为庇护所,来自附近工程的390多名工人全部安置妥当。学校教职工、物业保安、维修人员会24小时值守,随时应急。
“我们已经完成了对学校的巡查,包括门窗、下水道等各个角落,防患于未然。刚发现楼道吊灯短路,我们马上进行了维修。”王老师说,学校还会为工友们提供直饮热水,全方位进行保障。
横琴医院的值班室灯火通明。据了解,医院安全生产小组全员24小时值班,各科室主任及科室骨干驻岛,确保应急响应时第一时间到位。同时,120救护车医疗设备门急诊医疗设备正常运行,药品储备充足。当晚,没有与台风有关的外伤病人。
环卫工人正将倒下的树扶正。
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有序恢复
“上午8点半,我们就在横琴大桥桥底等待了。大概8时35分左右,横琴大桥恢复通行,我们就陆续进岛、迅速到岗工作。台风中有部分高位摄像闪光灯遭到损坏,或是出现线路短路状况,我们正加快检修。”大横琴城资公司员工何喜法说,市政、环卫、绿化、智慧停车等多部门全员出动,加快路面清障、停车闸机恢复,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
9时30分许,横琴还笼罩在阴雨中。环卫工人迎着雨,将倒下的树扶正,将落叶清扫成堆,镇上的道路迅速通畅起来。随后,何喜法也完成了对镇上设备的检修,马上驱车前往10个自然村进行设备抢修。
不远处,陕西面馆已经恢复营业,不少居民和旅客到店用餐。居民梁阿姨说,社区通知到位、政府各项防护措施完备,让大家平安度过台风,生活快速恢复如常。
目前,合作区主干道倒伏树木清障工作已基本完成,交通通行不受影响。道路积水点已做好安全围挡。此前转移安置的临险人员已有序疏散返回;107台塔吊未发现明显受损情况。未收到地质灾害事故报告,相关部门组织巡查合作区6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点,未发现异常情况。
横琴口岸恢复通关,横琴码头将于9月3日复航;公交、汽车站客运班线正在有序恢复运营……台风“苏拉”正在远离,合作区正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恢复正常生产中。
南方+记者 黄天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