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可以接受”“只有大棚的塑料膜打烂了”“水鱼塘损失不大”……9月2日早上,台风“苏拉”过境之后,南方+记者采访了台风登陆地的数位珠海农户,均表示此次受损情况并不大。
此前,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苏拉”有可能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珠三角地区的最强台风。然而对比同样登陆珠海的强台风“天鸽”,不少市民感觉强台风“苏拉”表现出的破坏性要小很多。
统计数据也初步印证了这种“感觉”:截至今晨9时,珠海全市树木倒伏逾1300棵,损毁车辆21台,沿海部分路段出现水漫堤险情,另有东澳岛一浮动码头损毁,此外未收到其他险情、灾情报告,基本实现“零伤亡,少损失”的防风工作目标;“天鸽”则造成珠海出现两百多间房屋倒塌、农业大面积受灾,多个居民小区停水停电,情侣路遭受重创出现“船上岸,车下海”的现象。
强台风“苏拉”为什么比强台风“天鸽”要“温柔”?
“这次非常幸运,‘苏拉’登陆带来的灾害相对较小。”珠海市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救援科副科长罗钢浩介绍,一是“苏拉”登陆时间与天文大潮错开,二是台风路线与珠海擦边而过,三是此次准备比较充分,三者缺一不可。
同样是天文大潮期间袭击珠海的台风,“天鸽”登陆时是12时50分,正好与天文大潮的高潮位“碰头”,引发海水倒灌。而“苏拉”登陆是在3时30分前后,正好处于天文大潮的低潮位,对沿岸造成的影响有限。
相比于正面登陆的台风“天鸽”,虽然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均为14级(45米/秒),但“苏拉”路径奇葩堪称描边大师,没有把能量全部倾泻在陆地上,而是沿广东近岸海面逐渐向西偏南方向移动,对陆地的危害也较小。
最后是应对及时、充分,“停课、停工、停产、停业”“全市实施交通管制,全体市民‘人不出门、车不上路’”“全市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力量、社会应急力量196支13900余人随时待命”等措施,为打赢这场战役抢占先机。
南方+记者 王韶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