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有新身份!

打开
南方Plus广东头条新闻资讯平台
打开

“购在中国 2025大湾区消费季”在广州启动 黄坤明李家超岑浩辉慎海雄王伟中出席活动或作视频致辞

打开

今日热搜 | 2.5天休假模式要来了,一地试行→

打开

冯巩,有新身份!

打开
南方Plus广东头条新闻资讯平台
打开

中收连续五年两位数增长,净息差保持2%以上…刘建军谈邮储银行何以破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9-01 21:48IP属地:广东
+订阅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陈嘉玲 北京报道

“今年以来,银行业面临了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大家的共同感受是经营压力与往年相比更大了。在这样的挑战面前,我们保持了战略定力,总体上还是呈现了健康平稳的发展态势,交出了一份有韧劲、有后劲的答卷。”8月31日,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艰难方显勇毅,一家优秀的商业银行必须具备一定的“逆周期”能力从而穿越周期,实现“破局”。

刘建军进一步表示,该行正通过坚守零售银行定位不动摇,坚持不懈打造“三农”金融、小微金融、主动授信、财富管理、金融市场五大差异化增长极,以能力建设为根本这三方面,来增强发展定力、培育发展动力和构建发展活力。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业绩发布会上,刘建军携副行长姚红、徐学明,副行长兼董秘杜春野以及零售业务总监梁世栋回答了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内的媒体、投资者、分析师等的提问,内容涵盖业绩、信贷投向、中间业务收入、净息差、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等热点话题。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邮储银行资产总额突破15万亿元,达15.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1%;负债总额突破14万亿元,达14.2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48%。

业绩方面,邮储银行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归属于银行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71.57亿元、495.64亿元,增速分别为2.03%、5.20%。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33%,不仅继续保持正增长,且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34个百分点。

中收增速降了?这样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单从报表上看,2023年上半年邮储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82.03亿元,增速仅为1.81%。

对此,刘建军指出:“这个主要是由于去年理财净值型产品转型的一次性因素,导致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剔除这个因素后,我们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速达到24.17%,反映出我们近些年在中收方面的增长能力。”

徐学明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也表示:中间业务是邮储银行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业务。但与同业相比,邮储银行的中收占比相对较低,2019年占比5%左右。近五年邮储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升能力、增配资源、开拓市场。过去五年邮储银行中收的年均增速22.76%,目前中收占比由过去的5%提高到10%左右。

回顾上半年整个中收的发展势头,徐学明认为,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坚持以AUM(管理个人客户资产)为纲,推进邮储银行从储蓄银行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上半年财富管理手续费净收入增长超过30%;二是以“商行+投行”模式全面推广公司金融“1+N”经营与服务体系,公司结算、投行和交易银行等公司业务中收快速提升,增速达71.73%。

展望下半年,徐学明表示,中收还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将从零售业务、公司金融和资金资管三个板块提高对全行中收的贡献。

贷款投向真正有需要的公司和个人

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客户贷款总额7.82万亿元,较2022年末增长8.49%,上半年贷款增加6100亿元,同比多增75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七成以上,同时也带动存贷比上升2.1个百分点,达到了58.81%。

刘建军表示:“从全社会来看,信贷资源配置效率更重要的体现,在于向那些真正需要贷款、而贷款又不易得的企业和个人发放贷款。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实践,上半年发放的贷款投向了真正有需要的公司和个人。”

据刘建军介绍,五大差异化增长极策略的推动初见成效,正在推动信贷结构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

比如,上半年邮储银行聚焦“三农”的个人小额贷款增长超过1800亿元,同比多增超过200亿元;聚焦科技创新和“专精特新”领域的小企业贷款增长近1000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的增量。个人住房贷款逆势实现增长,住房贷款增量和增速在国有大行当中均是首位;消费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加快恢复增长,同比多增了超过400亿元。此外,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合计增长超过3600亿元,同比多增了近千亿元。

“信贷结构优化为息差稳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刘建军进一步表示,该行持之以恒地加大投入,以争取提高个人贷款和小企业贷款这两大业务占比。6月末,“两小”业务占比为62%,预计在几年后可达70%,通过信贷结构优化,可为稳息差、增收入、节资本、跨周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净息差2.08%,环比仅下降1个BP

在上半年商业银行普遍承压的环境下,邮储银行的净息差仍然保持在了2.08%的行业领先水平,环比仅下降1个BP,幅度远低于可比同业,“在相对高位的水平上有更小的降幅”。

刘建军针对息差情况进一步解读称,这主要得益于邮储银行坚持走差异化的经营策略,坚持推动特色业务,同时也积极通过结构优化、能力提升等多项举措来巩固息差的优势。负债端,今年上半年存款的付息率1.54%,同比下降9个BPS,在大行中下降最多,在较低的水平上实现了较其他同业更加明显的下降。资产端,通过差异化增长极的打造,调整了信贷资产结构,使总的资产端的定价呈现一个比较稳定的态势。

对于未来的息差压力,刘建军坦言,今年息差最大的降幅在一季度已经兑现,后续看息差仍然有下行的压力。一方面要看LPR后续政策走向,同时也要看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安排,这些都会对息差形成实质影响。另外一方面是存款付息率究竟能到达什么水平,某种程度上存款付息率具备一定的刚性,商业银行自身结构调整的优化空间有限。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考虑资产端的收益率还在下行,存款利率的下调也存在可能性,整体来看下半年息差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存在不确定性。

刘建军表示,邮储银行一直把息差作为重要的管理目标,希望通过息差的管理,把优质的信贷资源投放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主体;同时努力通过客户的综合经营来降低付息成本。通过这些方面的持续发力,努力保持稳定的息差水平。

打造一体化“三农”金融服务模式

打造“三农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邮储银行五大增长极的第一极。

刘建军透露,上半年自己曾多次前往农村地区调研,充分感受到农业经济稳定、农村市场巨大、金融需求旺盛。接下来,邮储银行将对传统三农金融模式进行全面升级,将之打造成为最突出的差异化优势。其中首要的是从线下向“线上+线下”升级,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夯实信用村建设,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推进客户精准画像、主动授信、线上支用,打造一体化的高效率、低成本、风险可控的三农金融服务模式。

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2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2300多亿元,增幅13%。资产质量上,涉农贷款的不良率仅为0.85%。

展望下半年及未来一段时期“三农”业务,梁世栋认为,一是要继续推进产业贷、主动授信等方面的工作。二是通过数字化赋能来实现降成本、提效能、控风险。三是把邮银协同的潜力发挥出来。一方面围绕信用村和农业产业以及集团的“村社户企店”五大客群,充分利用好邮政生态和网点下沉优势;另一方面联合邮政物流、电商领域等进一步挖掘客户,发挥主动授信效果。

坚持逆势布局权益基金等资产

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服务个人客户6.56亿户,VIP客户(资产10万元及以上)5050.5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6.67%;富嘉及以上客户(资产50万元及以上)474.1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1.55%;AUM14.5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324.96亿元。

刘建军表示,邮储银行财富管理起步晚,发展速度快。上半年整体数据表现较好,但AUM增长的结构不太理想,主要受资本市场低迷、债券市场波动、客户投资出现价值损毁的影响。他认为,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韧性和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未来各种投资的机会仍然存在。以自己近20年的经验判断,不在糟糕、没有信心的时候布局权益基金,往往难以获得收益。在资产配置上,进一步以低波稳健的理财产品配置打底,坚持逆势布局权益基金等资产。他还表示,该行也在不断提升前线的理财专业能力,希望与客户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和优质公司、优质市场主体业绩增长的成果。

全年实体经济净投放将达9000亿元

此外,徐学明也表示,下半年,将重点从“稳利息收入、提非息、控成本”三个方面,促进全年经营业绩稳步增长。他还透露,今年全年完成对实体经济净投放9000亿元的目标没有问题。

杜春野分享道,上半年该行公司金融呈现“量增、价优、险降”的特点,公司信贷总投放量历史上首次突破万亿元,拉动余额增长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22%,速度位居国有大行前列。

姚红在回答资产质量问题时则表示,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两个易出风险的领域,该行的贷款占比都较低,均不足2%,且资产质量也不错。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29.90亿元,较去年末增加22.5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81%,较去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为0.62%,较去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为0.96%,较去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刘建军在发布会最后还强调,近两年邮储银行非常重视体制机制的变革和内驱能力的打造,把人才视为组织最重要的核心资产。该行40岁及以下员工占比接近70%,全行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4%,总行本部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比85%,总行的平均年龄34.6岁,干部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趋势。同时,IT人员规模连续翻番,总行IT队伍从2016年的387人增长到目前的4400多人,全行科技队伍已经超过6500人。此外,该行以打造哑铃型组织架构为目标,启动二级分行机构改革,现已将3600人释放充实到市场一线。

(编辑:周鹏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495
+1
您已点过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去南方+听新闻

精选频道点击切换频道
粤学习
首页
本地
读+
南方号
订阅
推荐
视评
+音
粤港澳大湾区
党建
经济
文化
国际
体育
南方报业小记者
南方报业精选
南方都市报
南方农村报
观点
电影文娱
社会
健康
视频
广东人大
百千万工程
教育+
南都湾财社
创投
南方优品
美食
文创
马上办
茶业
直播
视界
消费
温泉
旅游
房产
科技
汽车
GDToday
非遗
成长
N视频
惠你钟村
粤龙合作
国防军事
广东退役军人
绿美广东
青春广东
广东援疆
电子竞技
广东科技发布厅
广东乡村振兴发布厅
健康广东
广东应急管理发布厅
广东市场监管发布厅
广东金融发布厅
广东税务发布厅
广东国资立体发布厅
广东电信发布厅
广东自然资源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