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采一名臣——探访韶关江门两地余靖纪念遗址

南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韶关、江门两地相隔300多公里,却各有一座文化地标以“风采”命名,同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

江门风采堂坐落于江门开平市风采中学内。

江门风采堂坐落于江门开平市风采中学内。

韶关风采楼。

韶关风采楼。

余靖,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州曲江人,是继唐代名相张九龄之后岭南地区又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历任集贤校理、知制诰、史馆修撰、桂州知府、集贤院学士、广西体量安抚使等官职,并以尚书左丞知广州,从政40余年,是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和“庆历四谏官”之一。

同为谏官的蔡襄称赞他“好竭谋猷居帝右,直须风采动朝端”,欧阳修称赞他“逢时有事,奔走南北。功书史官,名在夷狄”,宋仁宗为他御笔亲题:“风采第一,广南定乱,经略无双”。

近日,南方+记者实地探访韶关、江门两地余靖纪念遗址,感受这位清廉自重的宋代名臣余靖一生清白、敢怒敢言的气度。

直谏敢言 冒死论救范仲淹

在韶关市区风采路,一座红墙碧瓦的古楼屹立于三岔路口之上,楼下行人、车辆来往穿梭,这座高近22米,顶为三重飞檐翘角的古楼,便是古虞名郡韶关的文化地标——风采楼。

02:01

千年风采一名臣——探访韶关江门两地余靖纪念遗址

正中悬挂的“风采楼”三字匾额是明代岭南大儒陈献章手书,世称“岭南一人”的陈献章在落款时,却谦称后学,只因他所题写的三字,全为纪念一代名臣余靖。

“千年风采 一代名臣”,风采楼中央摆放着新修的余靖塑像,余靖的塑像两旁的八个大字概诉着其一生。

在展馆横梁四周更是嵌着四青花瓷画像。据讲解员介绍,“每一幅画都对应着余靖人生中的一个阶段。”展厅四面布置了许多余靖的生平事迹,“正直、敢言”的品质贯穿其官宦生涯。

据史料记载,余氏先祖在五代之际为逃避战乱迁居韶关,到余靖父亲时方出仕为官。余靖自幼通览群书,博闻强识,历代史记、诸子百家,包括小说、律历,都有涉猎。余靖于天圣二年(1024)举进士,开始步入仕途。

余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

余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

余靖初次展露出不避权贵、犯颜直谏的品质,是在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时任礼部员外郎的范仲淹言事获罪。就在满朝谏官、御史噤言之际,当时还不是谏官、与范仲淹也素无交情的余靖,不惧株连,冒着“越职言事”的风险,为范仲淹鸣不平。当时,宋仁宗并未采纳余靖的进言,反而将他一同贬官,但余靖刚直不屈、勇于进谏的名声,就此传扬开来。

庆历三年(1043),余靖任右正言,谏院供职,正式以谏官身份登上历史舞台。期间,余靖屡进谏言,充分展示了谏官风采。他主张整顿吏治,“去贪残之吏,抚疲瘵之民,此诚致治之本也”;主张储粮备荒,“每遇灾伤赈贷,使国有储蓄,民无流散者,用此术也”;主张免减赋税,“农收有限,当量民力而取之”“今若同取,一旦不堪其求,必致流亡之患”。

庆历四年(1044)夏,宋仁宗不顾国库空虚、边防吃紧,有意重修汴京(今河南开封)开宝寺内毁于雷火的寺塔。余靖为避免修塔劳民伤财,在朝堂上极力劝阻宋仁宗。因余靖等人的反对,修塔之事最终作罢。

余靖在庆历新政期间写了大量奏折,存世有五十多篇。这些文章不仅针砭时弊、切中要害,更为朝廷出谋划策,如宽租赋、厚农桑、节国用、防盗寇等,涉及“备灾之术”“安民之术”“经国之要”“救患之方”等施政方略。

经略无双 文臣武事平叛乱

“襄公余靖堪敬仰,治国安邦一栋梁,从政数十载,宦海展奇才,感人事迹传万代……”这首坊间流传的民歌《名谏风采永流芳》,唱出了后人对余靖的钦佩与缅怀,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余靖的功绩。

余靖从政四十余年,政绩兼涉修史、谏言、治吏、外交、平乱等诸多方面,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

余靖的才华不仅展现在谏言工作中,在外交方面余靖也是一把好手。庆历年间,宋、辽、夏三国关系微妙,余靖临危受命,曾先后三次出使契丹,以修边好,“单车即道”“握节以往”,以超人的胆识、雄辩的口才、高明的外交策略,说服了辽和西夏的国君,缓和了宋辽、宋夏的纷争,促成了宋、辽、夏三足鼎立的均衡局势。宋仁宗赞其“三使契丹寒赤胆,七平西夏建奇功”。

余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

余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

宋皇祐四年(1052年),广西侬智高叛乱,余靖任广南西路安抚使,知桂州,与狄青、孙沔等平定了动乱。事后还在广西推行安抚政策,“抚辑完复,岭海肃然”。1060年,余靖发挥政治智慧,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化解交趾(今越南北部)犯边之患。欧阳修称赞他“逢时有事,奔走南北。功书史官,名在夷狄”。

此外,余靖曾长期担任史官之职。宋景祐元年(1034年),余靖晋升为秘书丞,负责掌管典籍和起草文书。他翻阅了大量的古籍,从中发现前代史书有很多差错,并上书宋仁宗建议校勘。余靖埋头于史籍,一年“新校《史记》一百三十卷,新校《前汉书》一百卷,新校《后汉书》九十卷”,并在校对的基础上,撰写《三史刊误》四十五卷。可谓今日史志工作者的楷模。

清廉守正 治广州两袖清风

江门风采堂三面环水,坐西南朝东北,背靠古有“儒林里”之称的荻海余村里,绿荫延绵,景色秀丽。

如今,从上空俯瞰,风采堂的格局颇为壮观,拥有三进六院十五厅堂。“它的结构形式既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又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艺术特色,结构严谨,瑰丽宏伟,在侨乡建筑里独具一格。”开平市三埠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02:04

千年风采一名臣——探访韶关江门两地余靖纪念遗址

在风采堂大堂正中,悬挂着余靖的《从政六箴》。《从政六箴》作于宋天圣四年(1026年),当时余靖进士及第仅2年,授江西赣县县尉,后来多次修改,直到晚年才真正定稿。《从政六箴》可以说是余靖初次出仕的“表态发言”,也可以说是余靖多年的为官心得,更是余靖一生坚守的廉洁箴言。

“廉洁”二字贯穿余靖一生。嘉祐六年(1061),宋仁宗把坐镇国家南大门广州的重任交给余靖。余靖以尚书左丞知广州后,针对当时广州因战事满目疮痍、道路毁坏、盐场和金银铜铅场管理混乱、市舶司官吏贪赃枉法等情况,向朝廷呈《减免流民田赋徭役》《减番舶装船税》等奏章,以复苏经济、振兴外贸,并获得了批准。他还大力惩治了一批贪赃枉法的官吏,任用一批刚直不阿的官吏。

余靖在广州任职将近5年,因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在任满还朝之际,他更是留下“不载南海一物”的佳话。据传,他到端州(今广东肇庆)、高州(今广东茂名)视察时,当地官员分别送他一方名贵的端砚和两颗角雕圆章,他都明确拒绝馈赠,坚持自己购买。“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余靖传》)。

“在余靖身上,体现了安国兴邦、勤政为民的大局意识,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坚定立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从政理念。”开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政六箴》从为官宗旨、伦理道德,到履职素养、工作作风,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体系,堪称古代廉政文化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余靖从政期间撰写了《从政六箴》,总结出“清”“公”“勤”“明”“和”“慎”六字箴言。

余靖从政期间撰写了《从政六箴》,总结出“清”“公”“勤”“明”“和”“慎”六字箴言。

“《从政六箴》——清、公、勤、明、和、慎,正是余靖一生的写照,亦是其风采之所在。这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对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韶关学院学者罗韬、成华青在其文章《论余靖风采与<从政六箴>》中写道。

文化地标 变身廉政课堂

韶关市区的风采楼前,余靖雕像身着朝服,携书卷而立,双目炯炯有神,身后立有其代表作《武溪集》,站在风采楼前东览浈江、西望武江,脚下是韶关最繁华的地段之一,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如今的风采楼不仅是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更是廉洁文化的“学习地”。韶关市相关部门深度挖掘余靖的生平事迹,在风采楼开设余靖展馆,吸引了众多干部群众前来打卡。

韶关风采楼。

韶关风采楼。

“韶关将立足本土资源,充分挖掘革命旧址、历史文化、红色资源中的廉洁元素,依托旧址、纪念馆等载体,编纂廉洁文化资源图书,打造红色廉洁文旅专线和品牌。开展张九龄、余靖等相关专题廉洁文化课题研究,深入提炼韶关廉洁文化内涵特质。”韶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江门,如今的风采堂不仅是一座小有名气的家族祠堂,也是一个著名的廉政教育基地。开平市纪委监委深度挖掘和总结提炼余靖的从政理念和勤廉事迹,建设风采堂廉政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包括清官堤、名贤余忠襄公祠(风采祠堂)、多媒体教育展示厅、余靖纪念室、南粤余氏历史室等多个展区。截至2023年6月底,该基地累计吸引各地1.5万多名党员干部前往参观学习。

“我们通过图文展览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宣传推广,以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干净干事,教育人民群众修身立德、爱国奉献,倡导抑恶扬善、崇廉尚洁的社会风气。”开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出品】省纪委监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

【监制】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纪委

【统筹】黄学佳 殷剑锋 汤凯锋 胡良光

【文字】范永敬 董有逸 曹伟峰

【视频/图片】曹伟峰 杨兴乐

编辑 佘余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