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的借书卡

南方周末
+订阅

从这些书籍的品种看,钱锺书先生的阅读口味很杂,有小说、文学理论、诗歌、社会调查、书信集等。有些小说水平只是二三流水平,但在书荒之时,钱先生还借阅了好几遍。

曹亚瑟

责任编辑 | 刘小磊

2015年,我的一位朋友由于做博士后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西文书库待了几个月,在查阅图书时,无意间翻到好些有“钱锺书”签字的借阅卡的图书。从这些借阅记录中,可约略看出钱锺书先生的阅读兴趣。

据吴学昭《听杨绛说往事》一书记载,1952年秋天,文学研究所从清华大学分立出来,搬到北京大学的燕园适楼,“锺书有段时间曾是文研所图书资料室(图书馆)负责买书的人。何其芳在政治上虽不信任钱锺书,但放手让他管书。购买中外文书籍,全按他开的书单,善本孤本也由他做主高价买下来。……外宾参观非常惊讶,称赞说:‘你们的图书室不大,藏书却如此丰富周全;无论新的、旧的,应该有的全有了。’锺书很得意。”

1977年,钱锺书杨绛夫妇搬到三里河宿舍后,“新居离学部甚远,交通不便,钱杨平时在家工作,很少到学部去。每月年轻人代领了两人工资,抢着来看看他们。董衡巽、薛鸿时热心为钱锺书借西书,如外文所没有,便从北大借,或北京图书馆借。他俩来得最多,锺书背后称‘董超’‘薛霸’。锺书去世后,杨绛告诉了他们,他们大笑。锺书所借书要求指定的版本,如版本不符,锺书就会一边翻书一边很客气地说:‘董公啊……’所以老董每回一听到‘董公啊’就感到很窘,知道偷懒不得。薛鸿时常给钱锺书送去一摞摞他要的书,有时他把书留下,有时他一边和薛交谈,一边快速翻阅一大堆书,等薛鸿时告辞时,让他全部带走。原来这些书他早已读熟,有的在文章中引用,发表前需要认真核对一下。”

这些书的借阅时间从1957年到1976年,大多集中在1957年至1961年间;从1968年后中断,到1976年又接续。从这些书的出版时间和借阅时间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文学研究所的外版图书采购还是很及时的,有很多书是前一年出版的,第二年钱先生就阅读了。

从这些书籍的品种看,钱锺书先生的阅读口味很杂,有小说、文学理论、诗歌、社会调查、书信集等。有些小说水平只是二三流水平,但在书荒之时,钱先生还借阅了好几遍。在钱锺书的名字后面,经常出现的是董衡巽、袁可嘉、李文俊、裘克安以及朱虹、郑土生、黄宝生等名字。

下面我们看看这些书都是哪些。

书名:Time for a Tiger

作者:Anthony Burgess

1957年11月29日、1958年10月14日、1961年8月3日,钱锺书三次借阅。其他借阅者有董衡巽、李文俊、黄绮静等。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38册96页曾提及。

《老虎时代》是英国作家安东尼•伯吉斯“马来亚三部曲”的第一部,1957年初版。无中译本。书中描写一个生活在热带地区的英国人维克多·克拉布(Victor Crabbe),他心地善良,却无所作为,热衷于在马来传授西方文化。通过克拉布的起起落落和他所遇到的各色各样的人物,伯吉斯揭露了战后马来亚在独立动荡时期的种族和社会偏见。

书名:Daddy's gone A-Hunting

作者:Penelope Mortimer

1959年9月19日钱锺书借阅。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21册577页曾提及。

《爸爸去打猎》,英国女作家佩内洛普·莫蒂默(1918-1999)的长篇小说,1958年初版。

当年《爸爸去打猎》以其“女性的愤怒”震惊了评论家。她的作品描绘了一个充满神经症和婚姻破裂的噩梦般的世界,对20世纪60年代的女权主义小说产生了一定影响。莫蒂默最有名的作品可能是1962年的小说《吃南瓜的人》(The Pumpkin Eater),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女人因生育孩子而产生的强迫性焦虑,导致她与丈夫更加“生分”。《爸爸去打猎》曾被拍成电影。

书名:The Red Priest

作者:Wyndham Lewis

1957年8月13日钱锺书借阅。其他借阅者:董衡巽。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38册471页有记录。

《红色牧师》,这是英国作家兼画家温德姆·路易斯(1884-1957)的一部小说,写一位左翼神职人员的遭遇。无中译本。

温德姆·路易斯是漩涡画派的创始人,该流派由一群后印象主义画家和作家组成。路易斯是《爆炸》(1914-1915)等实验性杂志的编辑,他的作品包括小说、评论、哲学研究和政治宣传册,都充满愤慨和讽刺。其主要作品有《塔尔》《上帝之猿》等。

书名:The brass check

作者:Upton Sinclair

1957年9月10日钱锺书借阅。

《铜支票》,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著,1920年初版,无中译本。根据内容简介,书名似可译为《春钱》。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36册118页、第42册218都提到过辛克莱。

厄普顿·辛克莱这本书写的是新闻腐败。他探讨了金钱和权力对大众媒体的影响,认为报纸、杂志和通讯社形成了“一个服务富人、排斥穷人的阶级机构”,老板给记者和编辑的报酬,是让他们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即使这意味着歪曲或掩盖事实。

关于此书的译名,马少华曾写过《“铜支票”是什么鬼》一文,探讨“brass check”的译法,提到这是20世纪早期风月场所中嫖客的一种代币,与中国古代的“春钱”相似,建议译为“春钱”,我以为颇有道理。

厄普顿·辛克莱致力于揭露社会丑恶现象。1906年,他出版《屠场》(The Jungle)一书,描写芝加哥屠宰场的不卫生情况和大企业对工人的压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舆论,推动美国国会制定了《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检查法》,并催生了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

书名:A Season with Mammon

作者:Martyn Goff

1959年7月31日钱锺书借阅。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36册529页曾提及。

《贪欲的季节》,作者是英国作家马丁·高夫,1958年初版,无中译本。

这本小说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当时人们对财富和成功的追逐,从中可以看到人性的多面性。马丁•高夫的职业是出版商,作为作家名气不大,不过高夫自1973年起担任布克奖管理委员会主席,对英语文坛影响较大。高夫于2015年以91岁高龄去世。

书名:Letters from Hilaire Belloc

作者:Hilaire Belloc

1959年2月28日钱锺书借阅。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39册42页曾提及。

《希莱尔·贝洛克书信集》,英国作家希莱尔·贝洛克所著。无中译本。

希莱尔·贝洛克(1870–1953),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英国人。他出生于法国,1902年加入英国籍,被认为是爱德华七世时期重要的四位作家之一。目前被翻译为中文的有贝洛克随笔集《无所谈,无所不谈》,有英式随笔的雅痞味;翻译成中文的还有《海港集》《罗马行》等书。

书名:The Everlasting Circle

作者:James Reeves

1961年5月23日钱锺书借阅。后由袁可嘉借阅,并注明“1965.9借到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外国文学编辑室”。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37册116页有记录。

《永恒之环》,作者詹姆斯·里夫斯(1909-1978)是一位英国诗人、教育家和民俗学家。1960年初版,无中译本。

《永恒之环》是《人民的习语》(The Idiom of the People,1958)的续编。在《人民的习语》一书中,詹姆斯·里夫斯编选了一些未被20世纪早期礼仪冲刷掉的传统英语民歌和谣曲。《永恒之环》续编了一些富有活力、欢快的民谣,其中包括我们至今仍熟悉的一些歌曲——《布谷鸟》(The Cuckoo)、《木匠的妻子》(The Carpenter's Wife)等,展现了一幅生动而多彩的民间文化图景。

书名:The Powers of Poetry

作者:Gilbert Highet

1961年9月18日,钱锺书借阅。其他借阅者:裘小龙、李文俊。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37册505页曾提及。

《诗的力量》,作者吉尔伯特·海厄特(1906-1978),苏格兰人,后入美国籍,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评论家和古典学家。此书无中译本。

海厄特1949年的著作《古典传统:希腊-罗马对西方文学的影响》(The Classical Tradition : Greek and Roman Influences on Western Literature)影响很大,已有王晨中译本;《讽刺的解剖》(Anatomy of Satire),也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书名:Robert Southey and his Age

作者:Geoffrey Carnall

1961年11月17日钱锺书借阅。其他借阅者:袁可嘉。

《罗伯特·骚塞和他的时代》,1960年初版,作者杰弗里·卡纳尔(Geoffrey Carnall, 1927-2015)是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这是一部学术著作,研究骚塞的文学贡献、人物交游及其保守主义思想的转变过程。无中译本。

书名:The Rhetoric of Fiction

作者:Wayne C.Booth

1968年8月29日钱锺书借阅。

《小说修辞学》,作者是文学批评家韦恩·C.布斯(1921-2005),芝加哥大学教授,是“芝加哥学派”的第二代领军人物,此书名气很大,被列为西方现代小说理论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1961年初版,1987年就有华明等人的中译本,后再版多次。

书名:The Ragged Trousered Philanthropists

作者:Robert Tressell

钱锺书借阅,无借阅日期(估计为60年代)。其他借阅者:朱虹、郑土生等。

《穿破裤子的慈善家》,作者是英国工人作家罗伯特·特雷塞尔( 1870-1911)。本书于1906年开始写作,1910年完成,描写一群建筑工人的遭遇,真实地揭露了早期资本主义的残酷性,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外国文学出版社1982年出版了孙铢等人的中译本后,有很大影响力。

书名:The Baroque Lyric

作者:J.M.Cohen

1968年 12月2日钱锺书借阅。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42册339页曾提及。

《巴洛克抒情诗》,1963年初版。作者J.M.科恩(1903-1989)是英国学者、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最为人知的工作是在20世纪上半叶把西班牙、拉丁美洲的很多经典文学作品译为英文。

在《巴洛克抒情诗》中,科恩探讨并分析了巴洛克时期抒情诗歌的特点、主题、形式和影响。巴洛克时代以其华丽的风格而闻名,是17世纪欧洲艺术和文化繁荣的时期。

书名:The Sin of Father Amaro

作者:Eça de Queiróz

1975年12月15日钱锺书借阅。其他借阅者:裘克安、文美惠、董衡巽、黄宝生等。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17册151页有记录。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作者是葡萄牙作家埃萨·德·克罗兹,是一位有国际声誉的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出版翟象俊等人的中译本后,影响很大。

《阿马罗神父的罪恶》被认为是葡萄牙文学的经典之作,是一部与左拉、司汤达和福楼拜的杰作齐名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神父诱惑一个年轻无辜的女孩的故事。阿马罗神父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他既无法约束自己的欲望,又必须遵守天主教“禁欲”的教规,于是他只能成为虚伪的化身。

书名:The Boarding-House

作者:William Trevor

1976年11月24日钱锺书借阅。无中译本。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17册392页曾提及。

《寄宿公寓》是爱尔兰作家威廉·特雷弗(1928-2016)的长篇小说。特雷弗1954年移居英国,创作了近二十部中长篇小说、数百篇短篇小说,被誉为“当代英语世界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近年翻译成中文的作品多达7部。

《寄宿公寓》是威廉·特雷弗早期的小说之一,初版于1965年。它以20世纪50年代的温布尔登郊区为背景,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怪人的故事,他们在房东伯德先生去世后团结起来,以拯救他们的家园。

以上只是随手翻阅书籍时发现的钱锺书借阅记录。有心者可以《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为线索,系统检索一下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的西书文库,当会有更多发现。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