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三届深圳市公诉人与律师控辩赛已落下帷幕,但这场充满法理之美、思辨之美、语言之美的视听盛宴让人回味至今,不能忘怀。当选手们脱下战袍,载誉而归,对这场比赛的思考在回归日常的工作岗位中沉淀。深检君特邀各位选手分享参赛心得,第四期登场的是荣获团队三等奖的第一组选手,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赛后感悟吧!
吴枫
优秀辩手
深汕特别合作区人民检察院
控辩赛结束的隔天,彼时的我正在编辑朋友圈回顾比赛的心路历程。而此时就当作是编辑一条“加长版”朋友圈,与大家分享我在这次比赛中的真情实感。
从“偷得浮生半日闲”到“三更灯火五更鸡”
犹记得集训前得到路边社消息称此次是“魔鬼训练营”,我心想,培训哪有上班苦?既能“谈笑有鸿儒”又“无案牍之劳形”,可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妙事!然而真实的情况是“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研究辩题时”。每天一到两场高强度的练习赛和短暂的半天准备时间,带来的是那一个个思想碰撞的深夜、一条条反复推敲的论点、一次次超越自我的成长。参训的日子就像“抽盲盒”,你不知道会抽到哪道辩题,不知道会和谁组队,不知道上场辩位,甚至不知道是控方还是辩方,随机性之大、刺激性之强,着实就是沉浸式抽盲盒。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才让我们必须拿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态度,既要能“出手”又要会“放手”,既要能“就位”更要会“补位”,最终在公诉人和律师间的碰撞中厘清规则的边界,在思想和观点的交锋中谋求法治的共识。
从“拔剑四顾心茫然”到“我辈岂是蓬蒿人”
作为一个新兵,在得知自己能参加集训时,一方面觉得自己特别荣幸,有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更是特别忐忑,害怕自己表现不好。尤其是集训时发现高手云集,有的是斩获“十佳公诉人”的小伙伴,有的是工作经验丰富的检察官,有的是刚刚参加完“仰望星空”的优秀辩手,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比赛经验都叫我自惭形秽、焦虑不已,但也让我下定决心在训中学、在赛中练,抓住和优秀者同行的机会,让“每一次深蹲都为下一次跳跃积蓄力量”,让“何以解忧”的答案变成“唯有更优”。
要说真实感受,又怎能绕开“感谢”二字?感谢主办方精心安排的培训方案和院领导的支持与包容,让我们在一场场练习赛中既能“三省吾身”又能“见贤思齐”;感谢同事们顶住办案压力补足空位,积极组成亲友团到现场加油打call,让我们能毫无后顾之忧地“且行且看且从容”;感谢参训的每一位小伙伴的倾囊相授和并肩同行,让我们能“完美”地完成这次控辩赛;感谢自己抽盲盒的好手气,能遇到这么多又厉害又可爱又幸运还努力的人儿。
陈沿廷
优秀辩手
福田区人民检察院
作为一名刑检业务的新兵,当知道自己要作为队员之一参加本次检律控辩赛时,倍感压力。但幸运的是,也正是伴随着这种压力,我在一次次模拟赛和复盘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在这二十多天的备赛经历中成长了很多,让我在未来的工作中找准了向前的方向。
要化压力为持久的学习动力。每个辩题背后的争议焦点,往往涉及刑法学中尚未完全定论的问题,考验辩手的法律知识功底。如我们小组“你随手一抛,酿社会一患”一题,看似是两个罪名构成要件之争,实质却是刑法学上公共安全和危险程度不同标准之争。但也正是在一次次和队友讨论辩题、查询文献和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刑法知识上的欠缺与不足,渐渐把担心自己知识不足的焦虑心态,转化为在专业知识上保持学习的不竭动力。
要化压力为坚定的法律情怀。虽然刑事辩论在表面上具有天然的对抗性,但控辩双方在发现事实真相、维护司法公正上却有着一致的目标,这是刑法的价值所在,也是刑法的情怀所在。本次备赛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切换持方,我体会到了控辩两个立场上分析问题思路的差别,而在和律师队伍的交流学习中,我更是感受到了检律双方在运用和阐释法律风格上的不同,提醒了我在未来的业务工作中,勿忘驱使自己成为检察干警法治情怀,不仅要以铁肩担道义,更要以温情守护人民安宁。
要化压力为青年的责任担当。和强者同台竞技,自己也才能成为强者,而成为强者离不开强烈的责任心和担当精神。从能言善辩的口才,到信手拈来的法学理论,再到一针见血的法律分析,这些来自各个检察机关和律师事务所的强者们所展现的实力背后,是他们在责任感和担当感驱使下,在日复一日的办案实践中所结下的硕果。这种强烈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在未来几十年的从检生涯中,所必须学习和保持的品质。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赛场上的交锋已经结束,接下来忙碌的刑检业务工作才是主战场。我将带着本次参赛转化而来的不竭学习动力、坚定法律情怀和青年担当精神,日日自新、稳步向前,续写新时代检察干警的初心和使命!
孟亮
最佳辩手
深圳市人民检察院
“‘马某’今天有点烦!二十七楼抛八件!如此恶行危害啥?公共安全!”这个“三句半”是我们的开场白,围绕着辩题中主人公“马某”高空抛物行为的准确定罪,我们率先登场。告别了“马某”和小伙伴们,静思心得,百感杂陈,就以三个关键词来展开吧。
第一个词:惶恐
本想用个乐观向上的词,但“惶恐”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作为民行检察部门的一员,同时作为唯一一名市院选手,参加刑事案件控辩大赛,倍感荣幸,也深感惶恐,而这种惶恐曾一度升级到让我有些招架不住的地步。仍记得第一天开始集训的时候,作为最先与律师赛友们开展练习赛的3人之一,我被打得落花流水,深深被律师赛友们高超的辩论技术、信手拈来的生活化例子、收放自如的旁征博引所震撼,切实感受到自己无论从刑法知识、办案经验还是辩论技巧方面都难以望其项背,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每一天都感受到这种巨大的差距和由之带来的巨大压力。幸好,正所谓越是艰险越向前,惶恐带来的还有动力。
第二个词:学习
在惶恐的推动下,“学习”成为贯穿整个比赛的关键词,这也是我的参赛宣言前半句“以学心参赛”的由来。向一同备赛的同事们学,也向既是对手又是老师的律师们学,看各种各样的书,观摩和参与一场又一场练习,从中不断的总结思路、汲取教训、寻找辩点、设置战场、推翻战场、找例子、写段子……也曾有过酣畅淋漓的畅快感,但更多的是知不足而奋起的紧迫感,整个过程大概就是一个跌倒又爬起来,继续跌倒,又不得不继续爬起来吧。备赛过程中,律师赛友们的无私分享,经验丰富的领导同事们的无私帮助让我备受鼓舞,虽然尚不足以脱胎换骨,但是至少可以算是竿头日上。
第三个词:协作
团队赛的形式决定了协作的重要性。赛前一周,确定了团队组合的我们开始了磨合的过程。10次大改的立论,屡屡划定又推翻重来的战场、反复琢磨的小结和结辩思路……每一个看似独立的环节都浸润着每一个人的心血。在夜以继日的商讨和打磨过程中,每一个小伙伴都全力以赴地努力着,不谈困难、齐心协力,这便是我的参赛宣言后半句“以公心论辩”的由来,正是每一个人高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最终成就了一场值得铭记的比赛。
关于这场比赛的记忆或许终将褪色,但那些凝聚着汗与泪的点点滴滴将持续赋予我力量,时刻勉励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编辑:青鱼 逸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