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渊——率先打响南路农民武装起义的枪声

党史精读
+订阅

英烈精神

关心农民、与敌人斗智斗勇、牺牲自己成全大局的无私奉献和革命斗争精神。

从小立志

黄广渊,字安敦,1903年生于广东省遂溪县第六区海山村。他少年时,父亲因交不起租而遭到地主毒打,卧床不起,不久便离开人世。黄广渊受此遭遇,从小立志要为穷人翻身而斗争。1923年,他考上广州第一中学,与黄学增、韩盈等人在广州组织“雷州留穗同学会”。1925年1月,黄广渊由黄学增介绍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其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他被派任南路农运特派员,到雷州半岛开展农运和建党工作。

组织领导遂溪县农民运动

1925年8月,黄广渊在家乡海山村成立遂溪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随后与韩盈、薛文藻、苏天春等中共党员创建共青团雷州特别支部。此时,黄广渊担任共青团雷州特支委员和雷州青年同志社副主任等职,负责主持遂溪县第六、七区的农运和青年同志社的日常工作。10月间,他先后在六区的敦文、乐民、余村、调神等乡成立农会,并以海山村农民武装为基础,建立一支拥有70多人枪的联乡农民自卫军。同时,当地还增设了雷州青年同志社乐民分社和纪家分社,共青团使雷州特支的外围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迅速发展起来。

此时,黄广渊的母亲黄凌氏和二弟黄仲义、三弟黄广荣也先后参加了革命。黄凌氏是儿子黄广渊的得力助手,她经常奔走于各乡村,教育妇女投身革命运动,于1926年春被选为六区妇女解放协会主席,后又担任六区党支部书记、农军队长等职。黄仲义于1925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剑英率领的教导团,于翌年7月随军北伐。黄广荣于1925年秋加入乡农会和联乡农民自卫军,后来成为农军的领导人。

1926年春,遂溪县第六、七区的农、工运动在黄广渊的领导下进入了大发展时期。3月5日,黄广渊在乐民圩主持召开了第六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并组织武装巡行,扩大革命声势,以推动全县的农民运动。次日,黄广渊转赴江洪港,召集渔民代表开会,成立了雷州江洪渔业工会。3月19日,他又奔赴七区纪家圩,与黄雨农等人成立了七区农民协会,并以上郎乡农军为基础,建立起一支60多人的区农会武装。在此期间,他还组织了一个反天主教宣传团,在六、七区宣传发动群众,揭露披着传教士外衣而在暗中进行间谍活动的帝国主义神父、牧师的活动,从而使广大群众提高了觉悟,自动退教。

1926年秋冬间,遂溪县的农民运动以六、七区为中心开展起来以后,很快便进入了鼎盛时期。全县的农会会员发展到6万人左右。此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遂溪县委成立了,韩盈、黄广渊等人被选为县委委员。

率先打响南路农民武装起义的枪声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接着,广东各地的国民党右派也相继叛变革命,加紧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进行大屠杀。霎时间,整个南路阴霾密布,刮起了腥风血雨。

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黄广渊根据中共遂溪县委书记韩盈的布置,于1927年4月24日召集部分县委委员和农运骨干,在杨柑圩秘密召开会议,研究对敌斗争策略。但由于被国民党反动派察觉,派兵包围会场,大部分与会人员被逮捕,只有黄广渊等几人脱险。同日,韩盈在遂城南门圩被捕,不久被杀害,此后,中共遂溪县委的工作由黄广渊负责。5月初,黄广渊、黄凌氏母子前往广州湾鸡岭(后转往吴川石门)参加南路农民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南路农民革命委员会”,黄广渊等人被选为委员。会后,黄广渊从吴川石门赶回遂溪,加紧做好武装暴动的准备工作。

5月12日上午,黄广渊在海山村接获新圩仔值勤农军被六区反动区长潘林雄等缴去枪支的情报,当即派黄宗赐、黄广荣带领一队农军前往,将潘林雄一伙押回海山村处理。接着,黄广渊加紧部署各项防御工作,以防敌人兴师前来报复。5月19日,国民党遂溪县县长林应礼和海康县县长谢莲航纠集两县的反动地方武装;并会同驻军三十一团第二营2个连,共约1000人,分两路向海山村进攻,扬言要把海山村夷为平地。黄广渊身先士卒,带领农军同敌人激战了3天,最后把敌人击退。这次战斗,率先打响了南路农民武装起义的枪声。

壮烈牺牲

1927年7月,中共南路特委在广州湾成立,彭中英任特委书记,黄广渊等人为特委委员。9月20日,黄广渊召集农军骨干在水妥村研究今后的斗争计划,不料该村流氓陈文应向六区警署陈河林告密,陈河林当即带兵包围了水妥村。

在此危急情况下,黄广渊急忙吩咐母亲带领其他同志从村西北的密林撤退,他自己一个人向西南方向冲去,以引诱敌人,掩护同志撤退。敌人听到西南面响起密集的枪声,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以为农军是从西南面突围,于是集中所有兵力往西南面追去。当敌人追至二溪村边时,见前面只有1个人,这才知道中计,于是疯狂地向黄广渊开枪扫射。黄广渊身中数弹,当场壮烈牺牲。黄广渊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提至河头、城月、遂城等地示众,并纵火烧毁了他和其他农军的房屋。

黄广渊牺牲后不久,他的二弟黄仲义、三弟黄广荣、母亲黄凌氏先后牺牲,黄广渊一家四口满门忠烈,在雷州半岛,至今人们还在传颂着他们的英雄事迹。

主要生平

黄广渊,字安敦。

1903年,出生于广东省遂溪县第六区海山村。

1923年,考上广州第一中学,与黄学增、韩盈等人在广州组织 “雷州留穗同学会”。

1925年1月,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被派任南路农运特派员。8月,在家乡海山村成立了遂溪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并创建共青团雷州特别支部。

1926年,在乐民圩主持召开第六区农民协会、成立雷州江洪渔业工会、与黄雨农等人成立七区农民协会、建立起一支60多人的区农会武装、组织一个反天主教宣传团。

1927年5月19日,在海山村与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激战3天,率先打响南路农民武装起义的枪声。7月,任中共南路特委委员。9月20日,在水妥村壮烈牺牲,时年24岁。

【参考资料】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英烈故事(上)》

南方+记者 尚黎阳

出品人 丁少红 尚黎阳 洪晓霓

联合出品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南方日报

编辑 李静娴
校对 李冠洁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