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区成田镇社会组织联合会汇聚向善力量,为基层治理寻良方

南方+

“这真是雪中送炭,感谢你们的帮助。”获得慈善资金帮扶,让潮南区成田镇上盐村村民陈先生一家倍感温暖。陈先生此前因痛风病重多次住院,家庭已无法承受其多次入院治疗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经核实,陈先生的情况符合救助帮扶条件,成田镇慈善基金会决定向其发放慈善基金救助金。

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社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具有精细化社会管理、保障改善民生、繁荣发展文化、促进群众参与等诸多功能,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润滑剂和黏合剂。成田镇下辖15个村(社区),现有人口近10.3万人,旅外侨胞约20万人,是汕头重点侨乡,也是“文化之乡”“慈善之乡”。成立于2015年的成田镇社会组织联合会(下称“联合会”)最大限度地激发着社会组织这股重要力量,为基层治理寻找良方。

成田镇是汕头有名的侨乡,也是远近闻名的“慈善之乡”“文化之乡”。

成田镇是汕头有名的侨乡,也是远近闻名的“慈善之乡”“文化之乡”。

联合会涵盖慈善基金会、袜业工商经济、嵌瓷非物质文化传承民非机构等服务社区的各类社会组织19家,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近年来,成田镇立足侨乡资源禀赋,大力探索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新模式。在开展人道主义救助、反映民生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越来越有参与感,也越来越默契,实现基层治理多元主体互动,构建共建共享的新发展格局。

成田镇党委副书记、镇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彭木鹏表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成田镇正持续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人民群众权益和社会良好秩序。

◎聚合力

“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小事”

说起成田镇,其“慈善之乡”的美誉远近闻名。成田人素有扶弱济困的优良传统,尤其是自2013年4月成田镇公益慈善会成立后,这个小镇关爱困难群众、爱心助学的力度更是明显增强。

“成田镇是有名的侨乡,侨资侨力对家乡的影响就像空气一样,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潮南区侨联副主席、成田镇侨联主席、成田镇公益慈善会会长马灿镇说,“报效桑梓是刻印在海外侨胞心中的观念,成田镇的发展离不开侨资侨力的大力支持。”

据介绍,成田镇公益慈善会自2013年成立以来,累计收到社会乡贤等渠道捐赠慈善款4亿元,用于扶弱济困、兴建学校、助残、助学等公益慈善项目,连续9年全国助残日,每年为成田镇残疾户发放慰问金约20万元。同时,积极联系乡贤,设立腾讯马陈术扶贫专项基金、李振龙公益基金、黄庄茂家族公益基金,受助群众逾1万人次。

家乡教育是成田乡亲最为关注的领域。依托联合会架起乡贤沟通纽带,成田主动汇聚乡贤能人,多次捐资扩建、修缮校舍。

成田镇田中央籍侨眷马泽琪与丈夫陈钢民捐资1.5亿元建设的成田高级中学校舍和中民学校改扩建工程,面积从原先的约1.8万平方米扩建至约5万平方米,有效整合成田高级中学和中民学校资源,提升教学硬件设施,改善教学环境,进一步提升成田镇乃至潮南区教育发展的硬件水平。今年8月24日,成田高级中学举行“学业优秀生”表彰大会,表彰高中部“优秀毕业生”“学业优秀生”47人、初中部“优秀毕业生”7人。马泽琪寄语学生们:“希望成高学子自强不息、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并不忘回馈社会,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家美学校校长王宜育对成田乡贤侨胞一直以来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善举印象深刻。他介绍,多年来,在联合会牵头联系下,家美热心乡贤高喜秋每年教师节前捐资慰问该校教师们,并从去年起实现全镇中小学全覆盖,全镇500多名教师都收到了200元慰问金及一张贺卡。“成田的中小学校舍环境,在全区是数一数二的。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一定能茁壮成长。”王宜育说。

“我们是党之助手、民之援手,只想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小事,为成田人民解忧。”联合会秘书长郑伊君表示,成田镇公益慈善会作为联合会的一分子,多年来不断引导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发挥本质功能,主动提供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解心结

激活社会治理“一池春水”

作为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责无旁贷。近年来,联合会积极开展社会事务管理,贯彻区委提出的“一个箩筐,一份温情,一个拳头”群众工作方法,主动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中心工作、决策部署,积极向上反映群众诉求,整合社区资源,发挥多元治理协同监管作用。

在潮汕农村,两个村庄因历史上发生冲突而“互不来往”,在过去并不少见。

“成田镇家美社区与西岐村重修旧好,为潮南区其他村作出了表率。”家美社区一名老人谈到去年两村缔结友好一事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家美社区和西岐村是潮南区两个毗邻的大村。上世纪30年代,持续的干旱令当地农业灌溉、民众生活皆受影响,两村因争夺水源灌溉农田而引起争端,因当时未能及时解决两村矛盾,致使两村争端愈演愈烈。惨痛事件致使两村“不相往来”。“如果两村的男女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父母一定会反对。”该名老人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两村文化、经贸等活动交集越来越多,但恩怨一直未能化解。2022年,联合会积极搭线,配合党政领导干部多次深入两村,通过走访群众、回应群众诉求、了解群众心声,进一步明确工作思路,制定了化解方案,实现挂图作战,彻底解开两村的历史“心结”。

随着思想工作逐渐做通做深,两村村民的思想发生转变,两村乡贤也积极参与家乡发展,累计捐资约800万元,合力推动深美西路延长线贯通工程启动建设。和解一事得到了两村村民的支持,家美社区也主动同意引水给西岐村用于春耕灌溉,为两村化解历史矛盾起到助推作用。2022年4月8日,西岐村、家美社区在两村交界处举行和解仪式,两村村民恢复了正常交往。

“昔日冤家沟,今日和谐路。就在和解仪式的一个月后,深美西路延长线贯通工程启动建设,真是双喜临门。”西岐村和德福利会会长刘容强介绍,深美西路延长线原本只是很不起眼的机耕路,只够2辆自行车通行,现在新建成一条7米宽、双向两车道的水泥路,两村居民也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无独有偶,联合会也发挥在涉侨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积极作用,依法维护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合法权益,如牵头化解田中央社区村民侵占侨胞祖宅矛盾纠纷,促使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在联合会、镇涉侨调解办、司法所、社区党委的积极协作下,该村民签下调解协议书,并承诺于今年12月30日前腾退房屋。”田中央社区党委书记马晓彬说。

◎强党建

引导党员干部解民忧促发

社会组织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领域。彭木鹏介绍,联合会积极搭建“党建+”工作平台,形成了党建聚合力、党员冲在前的良好局面,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中,努力实现党建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2015年以来,成田镇党委将社会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突出党的政治核心引领作用,选派镇委副书记兼任联合会会长,挑选有一定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社会人士任副会长,引导规范运作,增强党建工作实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建立基层社会组织联合会党总支部,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共有党员43名,凝聚起社会组织红色力量。

“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律,成立了联合会党总支部,建立基层社会组织党建阵地。”彭木鹏介绍,以该阵地为依托,联合会搭建了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并配备4名工作人员,落实具体分工,可提供对外免费政策咨询窗口、引导进驻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社会组织等一体化综合服务功能。

为探索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律,联合会党总支部不仅完善制订多项管理制度和相关工作流程,还初步打造功能明确、制度清晰、管理规范的综合孵化服务平台。自联合会挂牌成立以来,会议室、党员活动室、政策咨询室等办公活动场所及办公设备一应俱全,积极为成田镇20家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免费提供年报咨询、规范运作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成田实验幼儿园于2021年12月加入联合会。成田镇商会党支部书记马立波是幼儿园的负责人。在他看来,建立党组织有利于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将红色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专业优势。在联合会党总支部这个“大家庭”中,成田镇商会会员单位部分企业在扩大生产时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向联合会党总支部或者商会党支部咨询意见、寻求帮助。

有温度的党建带来有质感的幸福。联合会进一步深化拓展“党建+”工作思路,用心做好“侨”的文章,充分发挥成田侨乡民资民力雄厚、华侨热心参与家乡建设的资源优势,凝侨心、聚侨力,发挥“侨乡水韵、文化成田”的魅力。同时,通过修缮乡贤故居,谋划道路升级、商业街改造项目,维护侨胞在华权益等措施,留住乡愁,吸引侨胞信心回归,让“成田人经济”转化为“成田经济”。

■人物故事

成田镇公益慈善会会长马灿镇:

三十载奔走在侨联工作一线

“算起来,我担任公益慈善会会长将近10年半,从事侨联工作也有30来年了。”潮南区侨联副主席、成田镇侨联主席、成田镇公益慈善会会长马灿镇笑着说。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深耕侨联事业已有数十年,如今依然精神矍铄,奔跑在一线,为成田镇公益慈善事业注入正能量。此前,他被评为2020年度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在成田镇公益慈善会,年过七旬的马灿镇(右)依然奔走在公益慈善一线。

在成田镇公益慈善会,年过七旬的马灿镇(右)依然奔走在公益慈善一线。

汇聚侨胞力量助力家乡事业

在成田镇,当地人为马灿镇家庭起了个外号——“慈善世家”。之所以有这样的外号,是因为马灿镇的父亲在世时就乐善好施,在临终时嘱咐两个儿子:“我有20万港元的积蓄,我归终后,其中10万元买成大米,分给需要的残疾人和困难家庭,10万元捐给同德善堂作为公益慈善金,扶弱济困。”马灿镇牢记父亲的话,始终把家乡的困难家庭放在心里。逢年过节,他便走访这些困难家庭,嘘寒问暖,并给予经济上的扶持。

自1993年任成田镇侨联主席以来,马灿镇多次组织动员乡贤侨胞捐款多达近亿元,兴办公益事业项目数十宗。在他的感召和协调下,乡贤纷纷出资助力建起了“马介璋中学”、成田家美学校、家一小学、家美幼儿园,并设立奖教奖学金。对于公益项目,马灿镇经常到工地一线蹲点,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努力做到华侨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对于新建成的公益项目,马灿镇也经常督促项目所在村(社区)做好保管、养护工作,经常过问与实地检查看护,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如今,由海内外侨胞捐资兴建的校园,环境优美,设备齐全,为成田6000多个孩童提供了学位;清澈的自来水通到每家每户,乡亲们彻底告别了喝水难的年代;修建的幼儿园、敬老院让乡村的老少乐不可支。

打造“爱心系”公益品牌项目

2013年4月,在马灿镇和乡贤的努力下,成田镇公益慈善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从那以后,马灿镇一方面致力于开展“爱心粮仓”“爱心超市”和“爱心驿站”等慈善项目,并结合“广东省扶贫济困日”等活动,发放扶贫救助款1400多万元;另一方面积极动员乡贤捐资出力,推动修桥筑路、溪河疏浚、危房改造和教育卫生等民生项目落地。

“爱心粮仓”由成田镇简朴村发动乡贤捐资建立,每年筹款超过百万元,通过购买大米、食用油等爱心物资,常年供应给村里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在“爱心粮仓”的基础上,成田镇又于2017年设立了“爱心超市”,全镇生活较困难的群众每月都可以自行到“爱心超市”里免费挑选米油、衣物、文具等日常用品。“爱心超市”还催生了“爱心驿站”,通过积极筹资捐款,为全镇15个村(社区)的低收入家庭发放米油和生活必需品,协调镇卫生院开展义诊活动等。

“爱心超市”2017年设立,免费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米油、文具等日常用品。

“爱心超市”2017年设立,免费为生活困难群众提供米油、文具等日常用品。

数十年来,“要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成为马灿镇的人生座右铭,他也恪守这一人生准则,努力让自己发光发热,即便年过七旬依然奔走在公益慈善一线。马灿镇2006年获授“从事侨务工作二十年”荣誉称号,2013年被授予“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广东省民政厅授予“南粤杰出慈善大使”荣誉称号,2021年获评广东省2020年第三季度“广东好人”。

■一线实践

“社工+志愿”联动惠民生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推手。近年来,成田镇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以志愿服务为主要形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推动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

成为联合会的一员以来,成田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聚焦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儿童关爱、社区治理、社会事务等领域,做好为民服务,用更专业的帮助,向群众传递更多的爱和温暖。

“成田人民乐善好施,这些年来志愿服务逐渐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新时尚。”成田镇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会长陈子超回忆说,今年7月底台风“杜苏芮”来势汹汹,联合会牵头协会分发应急物资,为全镇81户低收入家庭送去方便面和牛奶。

陈子超与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开着小皮卡,一口气把物资送往13个村居里的低收入群众家中。“去最后一站沙陂村,需要爬山路,当时想着时间比较宽裕,我们就直接驱车到这户家门口,把物资送到他们手中。”陈子超说,爬山路的时候,雨势渐大,但他们还是坚持把物资送抵群众手里。经过这一趟趟送物资,陈子超对社会工作也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自从有了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我们遇到问题不用发愁了。”有居民说。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加入联合会后,不仅让志愿服务活动深入人心,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加入。“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成田镇蔚然成风。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张伟炜

通讯员】陈宽亮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龙湖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