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之医药产业|新兴领域发力创新,医药企业在路上

奥一新闻
+订阅

作为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优势,近年保持年均增长10%左右的增速,生物医药企业数目位居全国第三。

在8月29日举行的“‘二次创业’再出发”之生物医药产业媒体访谈会上,恒瑞医药、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云舟生物、博济医药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同探讨对于生物医药产业的亮点成效、面临的形势以来发展机遇的看法。

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

将建成 10 万平方米的研究平台,支撑我国更多药物走上临床、走向世界

从中小型企业发展到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莱恩在广州这片科技创新沃土生根发芽。

广东莱恩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代理总经理、正高级工程师郭健敏介绍,莱恩医药自成立以来,围绕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所需的重难点关键技术进行攻关,逐步成为华南地区 GLP 龙头机构,填补华南地区各类非临床研究资质的空白。

据了解,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平台,是高资质、高技术平台,不可或缺的。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发展需要集齐认证资质、关键技术体系,才能支撑创新药物的研发、促进生物产业发展,其中关键技术体系尤其需要攻关研究。

“打造国际一流的药物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不仅能集聚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也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对广州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重大意义。”郭健敏表示,莱恩医药将继续紧跟国际,努力突破、打破国际上设置的技术壁垒。

据透露,未来三年莱恩医药将建成 10 万平方米的研究平台,利用平台专家资源优势,深入开展高难度技术体系研究,以研究为核心,铸造关键技术,打造高技术研究型和规模化并驾齐驱全程式非临床评价研究平台,支撑我国更多药物走上临床、走向世界舞台。

“广州高校资源也非常丰富,近水楼台先得月,莱恩医药与本地高校建立了多个高端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由此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资质、平台、技术和人才优势,不断钻研非临床评价新技术新方法并进行转化应用,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借此助力广州本土创新药物研发以及生物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郭健敏表示。

博济医药:院内制剂有望成重要新药研发源头活水

作为国内最早CRO企业之一,博济医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成为一家上市CRO公司。博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仁强表示,博济医药的发展与国家药品注册法规、政策的完善和引导息息相关。

据介绍,本土不少医院的院内制剂早已成为大众心中的“口碑好药”,广州市一直鼓励医疗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临床疗效为出发点,不断发掘秘方、验方和古方,做好院内制剂的开发和转化。

马仁强表示,中药院内制剂为中药新药开发提供了非常好的处方来源,医疗机构制剂可谓是中药新药研发的源头活水,目前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大品种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医疗机构制剂的转化,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九胃泰颗粒原本就是院内制剂。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能够将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使用有效的结合,具有天然收集人用经验的优势。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传承创新发展‘孵化器’作用,鼓励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马仁强认为,这意味着医院制剂将来有望按照中药新药进行评审,且医院制剂前期经过了大量临床使用,容易获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相关数据,新药审批相对容易过审。很多院内制剂属于中医前辈们的长期临床研究成果,如果能够转化成中药新药,则可以让更多患者受益。

医疗机构科技成果不仅有医院机构制剂,还有很多其他临床医疗技术和成果,比如药物新用途、新适应症,临床中发现药物的不足的改良性创新及发现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等,要将这些成果或技术转化成产品,需要满足产权的分配、专业的研发队团和充分的研发资金三个条件。他建议,发挥广州市在临床研究上的优势,推动医疗科研成果转化,打通医学科研、临床试验和产业转化全链条,有效推动广州市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据了解,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博济医药与广州市内各大医院进行广泛的合作。“我们委托很多医院开展临床试验,同时也为很多医院进行过服务,如院内制剂标准提高、中药新药开发及注册服务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器官医学相关产业有望催生千亿级新兴市场

“中山大学何晓顺教授在无缺血器官移植、器官隔离治疗、疾病器官药筛模型等原创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提出了‘器官医学’理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医师、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副处长赵强介绍了器官医学产业的起源。

据介绍,首创器官隔离治疗技术,对患病器官精准治疗,其他器官不受药物副作用影响,真正实现了“头病医头、脚病医脚”。目前已成功实施全球首例器官隔离保护治疗,该创新疗法的突破将带动产生新兴的器官治疗市场并成为器官疾病治疗的主流模式之一。

赵强表示,上述技术突破,开拓了“器官医学”新领域,可发展为临床应用与医学研究的革命性平台技术与工具,有望形成潜力巨大的器官医学集群,推动器官疾病治疗、药物研发等领域快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该产业化项目获选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组全国总冠军(广东首个)。

赵强表示,器官医学是基于我国相关学科强强合作优势互补、力争创立以“器官为核心”的医学研究与治疗的新理念,如果在此基础上充分进行资源整合、学科融合渗透和交叉,就可以将创新平台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具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基地,为医学研究治疗开辟全新的技术领域,助力我国整体医学水平持续提升。器官医学相关产业未来有望催生一个千亿级的新兴市场。

“广州拥有优秀的医疗资源,是生物医药创新热土。在广州市政府支持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原创器官医学平台建设,助力提高我国医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赵强表示。



采写: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