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广州布局的重点专项之一,广州一直致力于促进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引领新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赛道上,广州企业聚焦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让我们从广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出发,一同走进人工智能企业,看看广州AI+有多厉害!
广州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典型案例(100个)
http://kjj.gz.gov.cn/attachment/7/7144/7144097/8480909.pdf
▲欢迎查看
“从大湾区出发,聚焦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广东广播电视台首档大湾区科创广播融媒节目《米雪爱科技》和广州市科技局联合推出“人工智能”访谈系列。
本期节目米雪对话中科巨匠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董事长曹文荟,谈谈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居家养老。
中科巨匠就目前居家养老形势,全面打造全国数字居家养老可视化示范平台,采用医养结合新模式,打通区医院、政务、街道、社区、物业和老人数据链条,做好人工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系统监督可视化,将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部署到会呼吸的智慧房间。其人工智能康养机器人入选广州市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典型案例。
一、推动成果产业化,居家养老产业升级
米雪:
您团队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助力大湾区数字居家养老、垃圾分类和医疗防护这些相关的领域进行数字化产业升级的?
曹文荟:
我们中科巨匠更多的关注是做人工智能硬件,我们不以算法为主,而是把算法变成硬件。包括硬件的外观结构、PCB板的绘制、CPU和GPU的联动、各种智能传感硬件,也涉及到智能制造,像机械臂。
我们目前一个重点方向是关注居家养老的智能房间,包括智能传感和全屋语音两大板块。目前我们有一个主打产品叫做关爱器,相比于市面上流行的通过按键报警的“平安钟”,关爱器功能更完善。
第一是智能传感,把房屋的整个神经网络全部串在一起。如果老人超出一定时间没有在指定区域出现,就会触发短信提醒,时间可以在后台调整。
第二是人工智能语音,当老人进行语音呼救,像是喊救命,我们的小硬件就会马上报警发短信,到社区、物业、子女,完成紧急救援。这解决了老人摔倒后够不着电话或者“平安钟”之类的产品,从而无法触发救援呼叫的问题。
随着ChatGPT面世,居家智能语音的下一个风口就是全屋语音,未来你在家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唤醒语音助手,跟他聊天,不仅是传达指令如操纵家电,还包括心理开导、讨论专业知识。系统能够在语意层面上去理解,而不是固定词语触发操作。并且一些多算法的叠加不需要连接互联网,例如开关灯就可以通过纯语音直接控制。目前我们正在加大力度布局这个新风口。
我们的智能房间中关爱器等产品于去年12月份开始投产,目前广州的一些街道已经在使用了,效果非常好。合作还在不断进行,可能马上就会有3到4万台投入使用。
二、把握需求、降低成本,智能产品落地推广
米雪:
您提到的这几个落地场景,对于老年人是一个很大的福音。您的团队是如何推动产品落地的?
曹文荟:
为了让更多产品能够实现落地,我们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的精心打磨产品,如医疗的图形图像,智能制造、机器视觉等。
像我们的关爱器,已经升级了好几个版本,降低了误报率,并且降低了成本。
做产品其实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条是成本,一条是市场,只有当成本压得够低的时候,市场够大的时候,才会有需求。
这就是人工智能创业的重点,首先产品能够满足需求,其次是价格能够让人接受。
米雪:
我知道您的实验室在垃圾分类和医疗防护方面也做了很多的贡献,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
曹文荟:
我们从前年就已经开始在做垃圾分类机器人了,第一代产品更多的是通过机器视觉、互动、传感引导来实现。目前我们与广州市城管局下面的研究院合作,研究第二代人工智能的垃圾分类产品。产品结合应用场景来开发,正在申请专利,相信这个产品能代表现在最实用的技术。
在医疗防护方面,当时我们用了半个月时间为海珠区研发了一个洗手传感设备。速度是我们的优势。我觉得能够升级、能够找到新应用场景、能够大范围铺开的还是硬件,所以我们就专注于硬件的开发。当然开发硬件的前提是找到痛点场景。
三、找准市场痛点,人工智能创业破局
米雪:
您原来是从事金融行业的,转型到了人工智能领域,您的实验室从成立到现在不足三年的时间,但已硕果累累。发展得如此之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曹文荟:
不到三年的时间,我们已经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广州2022年的人工智能创新榜单,我们的两个应用场景,人工智能康养机器人和5G+人工智能分类机器人,都入选了广州市人工智能领域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这个实验室是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共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也是越秀区的人工智能链主单位。
我学的是金融学,做过IPO,也在一家上市公司子公司做过总经理,在职业生涯见证过很多企业上市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上市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要找好赛道,找好能够有爆发量的点,同时站在风口上。我们依托中国科学院的智能制造水平,可以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业。并且通过这两三年的积累,对于技术的了解也更深了。我们发现大厂、小厂的技术团队的打法、玩法、做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从金融的角度,从创业者的角度,去考虑在目前这个体量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做技术的搭配,应该怎么样用点去撬动它。
一个公司的技术固然是很重要的,但是找到市场的痛点才是更加关键的核心。当有几个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就应该更多地去专注于市场,找到市场的痛点,而不是自我认为的痛点。比如我们开发居家养老产品,就是对接政府部门的刚需,以案例的形式做出对应的产品。我们去年新的产品达到了8项,2项入选广州100个人工智能创新产品目录。在产品产业化的过程中,为了保持领先要不断更新升级产品,比如我们的关爱器在一年内升级了七八次,从芯片、算法、材料各方面压缩成本,降低误报率,并且细分场景,例如分为WiFi版,4G版。
有人说ChatGPT可以淘汰70%的码农,这是有可能的,而且淘汰速度可能会越来越快,但我们不用惧怕它,它创造的一些新的岗位、新的市场、新的空间,那就是我们的挑战和机遇。
米雪:
其实大家会比较好奇,有哪些AI技术和算法在驱动这些产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曹文荟: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马上就想到人工智能三要素:大数据、算法和算力。比如说GPT就用了很多人工智能的算力,跑一遍大模型成本非常高。
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需要这么大的算力,据我了解,大部分中小型人工智能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并没有特别大。现在通用型、专用型人工智能的场景涉及到的大算力其实都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喜欢采用边缘计算。边缘计算就是在人工智能推理的时候,在前端已经把算法和模型装进去,只需要把最后的结果创造到后端。
例如我们的131届广交会巡逻巡检机器人,当它在广交会场馆里时,就动不了了,因为场馆里面的信号很差。但是如果我们用的是边缘计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中后期,我们做了很多边缘计算、正常应用场景的开发,希望以此带动大湾区的发展。
相关人工智能企业链接
中科巨匠人工智能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中科巨匠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是由中科院广州电子、中科巨匠人工智能技术(广州)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华南地区人工智能领域首家成果产业化实验室,坐落于先烈中路100号中科院大院内,致力于智慧房间神经网络硬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领先的机器视觉边缘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算法、智能硬件开发、光学溯源区块链等技术,每年发明专利授权十几项,多项全球及全国首台套专利技术人工智能产品重点聚焦居家养老、智慧商业、智能家居,在医疗、中药材、工业、交通、农业等多行业领域广泛应用,打造“人工智能+物联网”专业龙头企业。
【来 源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